郫县确立建设成都西门口卫星城目标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部分专家对此提出了具体的建议意见。近日,记者就生态城市建设、产业转型升级、人居环境改善等问题走访了部分专家。
生态优先:打造新型生态卫星城的典范
翟峰(省人大代表、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中国绿色年度人物)
建设成都西门口卫星城,优美的生态环境是基础。依托的最大特点和优势,郫县以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和国家园林县城为抓手,进一步加大生态修复和环境提升工作力度,努力构建起“水润蜀都、绿满鹃城、花香郫县”的美丽图景。
看到郫县提出打造成都西门口卫星城的战略路线图后,四川省人大代表、“中国绿色年度人物”翟峰给予了高度的评价:“郫县打造西门口卫星城,对城市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的改善,有着重要的意义。”
郫县是成都市最重要的饮用水生产与供给基地,担负着全市主城区90%以上的饮用水供水任务。同时也是“中国盆景之乡”,拥有全国最大花卉苗木产业基地,西部最大玫瑰基地和鲜盆花基地,诞生了中国首家农家乐旅游,形成风靡全国的休闲旅游模式。
为强化生态本底,郫县大力实施生态环境提升工程,“亮水”“增绿”“治污”“理乱”。全面实施清淤疏浚、污水截流、生态护岸、环河林带建设,确保每一条河流都打造成为流动的风景。国内园林第一股———东方园林股份有限公司担纲,正对清水河进行景观打造。而备受关注的人居提升工程———沱江河综合整治工程,将进一步改善下游的水质,惠及数十万人。预计到2016年,城市绿化覆盖率将达45%以上、人均公园绿地10平方米以上。
翟峰关注环保领域已有20年的历史。他认为,郫县打造成都西门口卫星城的做法,不但将对成都平原地区的城镇化建设提供指导性的意见,还将为山区的城镇化建设提供参考借鉴。郫县建设成都西门口卫星城,打造成都后花园,也有助于成都城市发展和功能完善。
如何建设好生态型卫星城,翟峰认为,要金山银山,更要碧水青山,提高民众满意度、环境宜居度,成为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典范,成为新型城镇化的一个范本。
转型升级:夯实成都西门口卫星城的产业支撑
陈国先(西华大学教授,省政府前参事)
“郫县结合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西门口卫星城建设,迅速出台了六个实施意见,是激情工作、务实工作、智慧工作的产物。”西华大学陈国先教授对于郫县建设成都西门口卫星城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
就郫县推出的“两园一总部”,陈国先教授说,这体现了郫县决策层的科学决策。“如此响亮地规划建设小微企业创新园,这在成都,在全省,都是第一家。”陈国先说,这是落实创新驱动战略的具体举措,通过创新环境的营造,可以将郫县富集的科教资源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郫县经信局党委委员张远洪则以自己的亲身经历,验证了陈国先教授的判断———小微企业创新园一经推出,就赢来了投资者的青睐,目前表达出坚定投资意向的项目已达74个。
来自广州的花都通用集团,拟投资达7亿元,到郫县建设西南生产基地,从事电梯、飞机零部件生产,立体智能停车库和液压电力传动设备生产。蜀达电器智能电表项目和银海通讯项目,分别投资2亿元,建成后分别可实现年税收2000万元以上。一些“种子型”项目则准备打捆入驻,四川华南信息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波就准备带领主城区的13家信息科技公司,组团建设“五星电子信息产业创新中心”。
在科技进步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创新型的小微企业大量涌现,郫县敏锐地把握住这一机遇,规划建设小微企业创新园,力争建成国家级小微企业创新示范基地。同时,紧紧抓住郫县作为国家智慧城市建设试点的机遇,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及智慧城市建设的关联产业,打造智慧科技园。
陈国先建议,智慧科技园建设一定要与驻郫县各高校创业园相结合,“郫县科技资源富集,驻县高校19所、国家级实验室31个,副教授以上专业技术人才近5000名,在校大学生25.3万人,这些都是建设小微企业创新园和智慧科技园的重要资源优势。”
与小微企业受到创业者热捧相呼应的是,智慧科技园也赢得了领军型企业的青睐。华为携手软通动力,总投资20亿元,联袂打造华为软通科技园项目,世界500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CEC)控股的大型高科技上市软件企业———中国软件与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也来了,投资22亿元落户智慧科技园。
“建筑业和房地产业总部基地,也同样值得期待。”陈国先分析说,郫县拥有中铁八局、水电七局、十九冶等一大批建筑企业,中信、万达、华润、花样年等房地产大腕也在郫县开发项目,郫县还拥有西南交大、西华大学等高校富集的建筑人才,可以承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建筑业总部企业外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