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悲凉后半生:爱女早夭,儿子自缢前登报骂父,66岁独孙仍未婚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11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存在于 历史 长河中的人物各有各的看法。

历史 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胡适曾这样说。 这句话不仅适用于 历史 ,也适用于后世对他的评价。

对于胡适其人,大家对他的评价和议论向来毁誉参半。

他是近代伟大的 思想启蒙者 ,也是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 ,在文学、思想等方面都多有建树;但他在政治领域,却多遭人诟病, 立场的不坚定,个人思想的不成熟 都为当时很多人所不理解。

1891年胡适出生在了上海,家中父亲早亡, 年仅23岁的母亲早早守寡,带着他非常辛苦的生活操劳。

母亲的为人处世和思想教育很大程度上都深深地影响了胡适,她对胡适的要求非常严格,尤其是在学问上, 务必要求不求甚解,这也是胡适后来严谨的治学态度的原因。

胡适不辜负其母的希望,一路以优异的成绩毕业,随后去往美国康奈尔大学学习。

自小学习《孟子》、《论语》等旧文学的胡适 ,却在美国深造后,深受其师杜威自由主义的影响,选择摒弃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回国后, 在随之而来的反帝反封建的科学民主文化浪潮中 ,胡适积极参与新文化运动,为新文化运动的进行添上他重要的一笔。

在1917年,胡适来到北京大学中文系任教,在任教过程中他首先带领学生开展反对文言文、推广白话文的运动。

此外,他还成为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杂志编辑,为新文化发声,以笔为武器,从思想上救国,救民。

但在文学上成就极大的他,政治领域上却不被人所待见。

1931年,日军全面侵华,在中国为非作歹,人人得而诛之,工、农、商、学生等各个阶层都奋起抗日,展开各种救亡运动。

当时一些爱国学生经常到街上游行或组建爱国队伍寻找救国之方法,但在这样危难的时刻,对于学生们的行为, 胡适却认为他们是在不务正 业,还多次警告他们要以学业为主,理智爱国。

国家危难存亡之际,国不将国,人人的生死都是问题,还谈何学业?

除此之外,在全面抗战爆发后,蒋介石派遣胡适到美国进行抗战的宣传和筹集军饷,但胡适到美国后却并没有履行自己的职责, 只顾着自己的个人荣誉拿了三十多个博士的头衔回来。

如此下来,原先十分看中他才华的文人墨客和商界政要,纷纷对他有了意见。

在中国大陆解放后,他瞻前顾后 ,既没有到大陆也没有跟随蒋介石一起撤到台湾,而是去了美国。

也许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导致最后他的儿子与他离心,不愿跟随他一起去到美国,甚至公开批评他。

身为一名高举进步大旗的青年, 胡适在婚姻上让人大跌眼镜 ,他遵从母亲的意思,娶了一个裹着小脚的女人江冬秀,婚后与江冬秀共同育有二子一女。

大儿子出生于母亲逝世后的第四个月, 为了纪念母亲,以及母亲一直以来对后代的光宗耀祖的期望,取名为胡祖望。

胡祖望一生是个听话孝顺的孩子,他在胡适身边的时间也最长。了解祖母的期望后他带着全家人的寄托,在长大后考上了胡适的母校康奈尔大学,成为有名的工程师。

二女儿胡素斐是胡适最宠爱的小女儿,她于1920年出生于北京, 为了纪念以前的女朋友陈哲衡,取了素斐这个名字。

这个女儿是胡适所有的温柔化身,他倾注了全部的关爱在她身上。在 胡素斐满月酒时,他邀请了界内好友共同来庆贺,还在日记里着重描写了那天发生的所有事情。

只是刚长到五岁,胡素斐就因病去世了, 当时的医疗和 科技 都不发达,无法挽留这个弱小的生命。

在她去世后,胡适一度陷入无限的自责和悔恨,怪自己的疏忽和缺少陪伴导致女儿的离世。

胡适终日借酒消愁,在午夜梦回梦到小女儿时,他惊醒起身为胡素斐作下表达父亲哀思的诗篇《素斐》。

小儿子1921年出生,为了纪念恩师杜威,他为孩子取名胡思杜,希望孩子可以像杜威所倡导的那样自由一生。

胡思杜一直在母亲江冬秀身边长大, 见不到父亲几面,而江冬秀大字不识几个 ,整日除了家务就是打麻将,对胡思杜的教育和思想形成根本起不到任何帮助。

在这样的环境长大, 胡思杜明显长大后学业基础薄弱,续航能力不足 。在国内五星学习的胡思杜去了美国,但在美国的八年也并没有让他在学业上有多少成长,一连换了两所学校都无法顺利毕业。

这个时候的胡思杜已经与父亲多有隔阂了,在最后胡适决定去往美国的时候他也没有跟从,而是选择留在北平。

幼时对自己教育阶段的缺失, 加上国内局势的动荡,胡思杜写下《对我父亲——胡适的批判》掀起了批判胡适的浪潮。

长此以往的精神折磨使,得胡思杜最终选择了自缢结束自己的一生,双重打击之下,胡适也病倒了。

胡适只剩下了胡祖望唯一一个儿子,胡祖望有一个儿子胡复 ,对于这个独孙,胡适多有疼爱。

但这个孩子自小体弱多病,带着从娘胎里的病出生的他,虽然 官至美劳工部争议司司长,却性格孤僻, 与胡思杜一样,终身未娶,对他如今66岁都未娶妻一事,外界也多有猜测。

至此,胡适的后代到胡复这一辈算是彻底没有了,也不知道在胡母看来,光宗耀祖的期望这些后辈算不算达成了。

胡适在 历史 上留下的都是他的个人功绩作为,却不曾想到他的后代生活都如此坎坷。

世事无常,唯余叹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