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可法是民族英雄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9-03-20
史可法(1601年2月4日—1645年5月20日),字宪之,号道邻,汉族,明末抗清名将、民族英雄,祖籍河南郑州市中牟县后史庄[1],生于开封府祥符县(今开封市祥符区双龙巷)。[2]

崇祯元年(1628年)进士,任西安府推官。后转平各地叛乱。北京城被攻陷后,史可法拥立福王朱由崧(弘光帝)为帝,继续与清军作战。官至督师、建极殿大学士、兵部尚书。弘光元年(1645年),清军大举围攻扬州城,不久后城破,史可法拒降遇害,当时正值夏天,尸体腐烂较快,史可法的遗骸无法辨认,其义子史德威与扬州民众随后便以史可法的衣冠代人,埋葬在城外的梅花岭。[3]

史可法死后南明朝廷谥之为“忠靖”。清乾隆帝追谥为“忠正”。其后人收其著作,编为《史忠正公集》。
第2个回答  2019-03-20
史可法,明末抗清名将、民族英雄。崇祯元年任西安府推官。后转各地镇压叛乱。北京城被攻陷后,史可法拥立福王朱由崧为帝,继续与清军作战。弘光元年,清军大举围攻扬州城,不久后城破,史可法拒绝投降,遇害殉国。
第3个回答  2019-03-20
目录
声明:词条人人可编辑,创建、修改和认证均免费
详情
史可法
9.1万 40"
繁华扬州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劫难,史可法的不屈服令人敬佩
10万 2'25"

史可法
明末抗清名将
本词条是多义词,共2个义项
展开
史可法(1601年2月4日—1645年5月20日),字宪之,号道邻,汉族,明末抗清名将、民族英雄,祖籍河南郑州市中牟县后史庄[1],生于开封府祥符县(今开封市祥符区双龙巷)。[2]
崇祯元年(1628年)进士,任西安府推官。后转平各地叛乱。北京城被攻陷后,史可法拥立福王朱由崧(弘光帝)为帝,继续与清军作战。官至督师、建极殿大学士、兵部尚书。弘光元年(1645年),清军大举围攻扬州城,不久后城破,史可法拒降遇害,当时正值夏天,尸体腐烂较快,史可法的遗骸无法辨认,其义子史德威与扬州民众随后便以史可法的衣冠代人,埋葬在城外的梅花岭。[3]
史可法死后南明朝廷谥之为“忠靖”。清乾隆帝追谥为“忠正”。其后人收其著作,编为《史忠正公集》。
第4个回答  2019-03-20
史可法,河南省开封府祥符县人 ,因祖上对朝廷的功勋得以世袭锦衣 百户,称北京锦衣卫籍。传说史可法的母亲梦见文天祥来到她的屋里而受孕怀胎。

万历三十年(1602年)十一月初四日寅时,史可法出生于 河南省 开封府 祥符县。 史可法早年以孝闻名于乡,师从左光斗。 崇祯元年(1628年),史可法登 进士第,出任 西安府 推官,后迁 户部 主事、 员外郎、 郎中。

镇压民变
崇祯八年(1635年),史可法迁升为右参议,负责镇守 池州、太平两地。同年秋,总理侍郎卢象升大举攻打农民军,史可法被改封副使,巡行 安庆、池州等地,监江北军队。黄梅农民军攻掠宿松、潜山、太湖等地,史可法率军追击潜山天堂寨的农民军。

崇祯九年(1636年), 滁州的农民军被 祖宽击败后,逃往河南。十二月,农民军首领马守应联合罗汝才、李万庆从 郧阳向东进犯,史可法转驻太湖,扼守要道。

史可法

崇祯十年(1637年),任 佥都御史,巡抚安、庐、池、太及河南 光州、光山、固始、罗田,湖广 蕲州、广济、黄梅,江西德化、湖口。正月,农民军从安庆石牌的小路突围出去,驻扎在桐城。参将潘可大将其击败,农民军逃走途中又被庐、凤两地的军队阻拦,叛军被迫又逃回桐城,在桐城周围劫掠。史可法与潘可大率军围剿,叛军败走庐江,史可法与左良玉又在枫香驿将叛军击败。三月,潘可大与副将程龙在攻打宿松时阵亡,农民军分出同党摇天动,另外编为一营,合计八营共二十多万士兵,分别驻扎在桐城的练潭、石井、淘冲等地。总兵官 牟文绶、刘良佐率军在挂车河将其击败。

崇祯十一年(1638年)夏,史可法因为长时间没有平定叛乱而获罪,朝廷令他戴罪立功。

崇祯十二年(1639年),史可法因为岳父的去世而离职。丧满后,史可法被用为户部 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接替 朱大典总管漕运,巡抚凤阳、淮安、扬州等地。史可法弹劾罢免了三个督粮道,增设漕储道一人,大力疏通南河,使漕务大有整治。之后,调任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密政务,由于军队久不训练,没有战斗力,史可法上奏八条改革意见。
第5个回答  2019-03-20
对于史可法的誓死不降,应当充分肯定他的民族气节。长期以来,许多学者和文人墨客受明清门户之见的影响,对史可法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偏爱,不顾史实作了过分的渲染。综观史可法的一生,在整个崇祯年间并没有多少值得称赞的业绩;他的地位和名望迅速上升是在弘光时期。作为政治家,他在策立新君上犯了致命的错误,导致武将窃取“定策”之功,大权旁落;作为军事家,他以堂堂督师阁部的身分经营江北将近一年,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却一筹莫展,毫无作为。直到清军主力南下,他所节制的将领绝大多数倒戈投降,变成清朝征服南明的劲旅,史可法驭将无能由此可见。即以扬州战役而言,史可法也没有组织有效的抵抗。某些史籍说他坚守扬州达十天之久,给清军重大杀伤,也不符合事实。史可法自己在四月二十一日写的遗书中说:清军于十八日进抵城下,“至今尚未攻打,然人心已去,收拾不来”。多铎下令攻城以前,史可法即已“自觉愦愦”,把军务交幕僚处理。二十四日清军开始攻城,不到一天扬州即告失守。史可法作为南明江淮重兵的统帅,其见识和才具实在平凡得很。比起江阴县区区典史阎应元、陈明遇率领城中百姓奋勇抗清八十三天,相去何止千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