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喜欢林冲?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11-18
《水浒传》的众多人物中,林冲这一形象是美好而正面的。《水浒传》中人物众多,后称水泊梁山108将,然而作者施耐庵却不是对每一个人物都有一致的着墨。而林冲这个人物在《水浒传》中出场次数比较频繁,所以起到的作用也比较重要,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其在故事中的地位。后人为表达对于林冲这一人物的喜爱,还将其的故事独立出来,搬到了不同的舞台上,比如京剧中著名的一折《林冲夜奔》。那么林冲这一形象究竟有何特殊性,让古往今来的许多读者对其喜爱有加呢?这要从多个方面来分析。[1]一、林冲人物形象的设置在《水浒传》的故事中,林冲原是东京80万禁军总教头,地位显赫,家庭美满,再加上林冲本人侠肝义胆好交好为,在林冲被陷害投奔梁山之前,他的生活可以说是十分幸福完美的。这是艺术创作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模式,也就是鲁迅所说的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撕碎给人看。林冲在被陷害之前的生活越是美满这一形象塑造得越是完美,那么当他受到陷害被迫夜奔的时候读者才会产生一种惋惜和慨叹的心情。[2]《水浒传》的主旨之一也就是梁山的行动总纲领——“替天行道”所指的就是皇天不仁,需要有人站出来反对当时社会中的不公平。而林冲这个安纪守法,工作认真负责,对家庭关怀备至,对朋友两肋插刀的好人,在这个社会中就不可能有完美的结局。因此这个形象必须遭到毁灭破坏,而毁灭破坏它的力量就一定要来自于朝廷。林冲的妻子也是一个美好的人物形象,但因其美好遭到了高俅的儿子高衙内的算计,林冲因其性格中对家人的呵护和对正义的追求必然会奋起反抗,结果就是遭致高俅的迫害,险些判成死罪,后又被发配沧州,在发配途中又被高俅收买的衙役试图伤害,幸而得到鲁智深相救,才免于一死。即使到了这样的情况下,林冲也还对体制抱有一丝希望,在看管草料场期间,林冲又遭到高俅的追杀,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林冲终于决定上梁山。林冲其人并不软弱,但是在上梁山之前,他的所有行为都表现得有些怯懦,这也是《水浒传》对林冲这一人物形象进行设置的一个要点。在前后林冲行为的对比上,我们可以看出,在十分压迫逼仄的社会背景下,所有的人都会走向一个由忍耐到忍无可忍的过程,林冲就是其中最好的代表。二、林冲性格与《水浒传》故事的关系《水浒传》作为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其故事主旨和深远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其中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上。在优秀的文学作品中,人物是一个故事发展的核心人物的性格决定了人物的命运,而人物的命运走向右左右了整个故事的发展脉络。林冲这一重要人物形象。在《水浒传》故事的发展过程中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在理解林冲人物性格的同时必须要加入对整个《水浒传》故事脉络的梳理,将二者结合,才能更好的去理解林冲这个人物形象。1.体制内的委屈求全林冲虽然为人正直,是一个正面的人物形象,但是其也有性格上的不足,这种不足最集中的体现就是他对于体制内权力的妥协。在对待高俅及高衙内的事情上自不必说,这种妥协最集中的表现出现在对于押送他的衙役的态度上。林冲在发配沧州西间押送他的两个衙役对他百般折磨。比如给他带着厚重的枷锁,让他赤脚走路,不给他食物,甚至用开水烫他的脚。而堂堂的80万禁军教头竟对这两个小厮丝毫不作反抗,这种不反抗的背后所隐藏的是林冲对于权力的屈服。两个小厮虽然权力不大,但是在押送过程中,两个小厮就代表着朝廷的权力,而林冲内心也明白两个小厮背后其实还隐藏着高太尉。因此在这期间,林冲80万禁军教头的威风早已不见,他的所有行为都与沦为阶下囚的普通罪犯毫无二致。在这一方面,读者可以感受到一个人对于权力的屈从,在林冲的身上,更可以感受到一个正直的人被权力摧毁的绝望。2.冲破枷锁后的奋起反抗虽然林冲在前半部分所表现出的行为让人十分痛惜。但是好在林冲并不是一个被权力压迫到连求生欲望都丧失掉的人。在听得押送他的衙役要伤害他,之后林冲终于忍无可忍,火烧草料场风雪山神庙。林冲这样的表现并不让人感到突兀。因为林冲本身是一个习武之人,也有着自己的做事原则和行为底线。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