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的面积和地理位置,还有人口数量,我要写篇作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12
泱泱华夏地大物博,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服饰、饮食、民
居等,正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们家乡有个独特的
风俗——注重文化。
梅州素有“文化之乡”的雅称,梅州的客家先民,从中原“衣
冠南迁”而来,大都出身于书香门第,长久以来延续着“耕读传家
”的传统,历来文风鼎盛,崇文重教,英才辈出。文化之乡的“文
化”代表了客家文化的最高境界,包括精神、思想、居住、建筑、
服饰、饮食、语言、文艺、教育、信仰、习俗等方面,其中最被推
崇的当属教育——一是倡办教育;二是送子上学堂;三是英才辈出
。最著名的还是倡办教育和英才辈出。
倡办教育
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有的地方教育组织。宋代以来,梅州书院
林立、文风鼎盛。东山、蓝田、桂岭等书院均见证着梅州“文化之
乡”的历史地位。此外,梅州地区其它各区县均在较早时广泛办学
兴学,书院、学宫、学校等机构遍地开花。
据史志记载,梅州地区南宋时即塾学遍布,明清时科甲兴盛,
闻名海内外。就算是现在,在改革开放以来,梅州高考升学率也稳
居全省前列。
英才辈出
《梅州院试》载:“自宋以来,代产伟人”,如“五科五解”
、“一腹三翰院”、“三代四翰林”,更有父子同进士、岭南第一
才子宋湘、八旬翰林、学霸韩山等佳话。以梅县为例,早在宋代就
出了不少进士,有些还是一家的。
乾隆嘉庆年间,可谓是梅州文风最盛时,乾隆十七年(175
2年)壬申恩科会试,广东全省中进士者11名,梅县占5名;嘉
庆3年(1798年)戌午科广东乡试,全省中举者88名,梅县
占17名,其中李汝谦为榜首的解元。清状元吴鸿督学广东,赞梅
州“人文为岭南冠”。其中梅县是清代全国114个科举发达县之
一,广东五个科举发达县之一。
梅州市还有本叫《梅州进士录》的书,以详实的史料展现唐宋
至明清千年间梅州涌现的进士,描绘他们的生平、事功,为人们了
解客家人崇文重教之风提供了窗口。《进士录》提供了这样的数据
:进士283名(含文进士和武进士),其中会试殿试产生的正榜
进士247名(含寄籍进士8名),钦赐进士15名,明通进士2
1名。翰林院学士33人,举人1654人,解元17人,廪生、
贡生、秀才16479人。清乾隆年间,嘉应州(今梅州)官王之
正在署前树立“人文秀区”牌坊,以志本地人文之盛。辛亥革命以
来,梅州孕育了30名两院院士、1名元帅、545名将军、22
8名大学校长。文学家郭沫若1965年来梅州时,还赋诗称赞梅
州是“人物由来第一流”。
梅州,著名的“文化之乡“,也是我的老家。”百里不同风,
千里不同俗,“正因如此,我的老家才与别地那么不同。梅州的文
化,也早在我心中扎下了根。追问

你写的是什么?

不是这个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