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对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有了大概的理解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1
昨天晚上9点半躺下,但是翻来覆去睡不着,频繁地跑厕所,然后觉得心里边各种不踏实,脑子里总想一些乱七八糟的,实在无奈,只好开灯,看书,既然睡不着,那就不要浪费了大好的独处时光。

在儿童发展理论这门学科里,从皮亚杰这一章节开始,感觉自己的理解能力出了问题,记了两天笔记,然后怎么就不能把每一段话联系起来,不清楚为什么说着刺激和反应中间应该是有一个同化和顺化的过程,后来却又跳到了儿童的思维特点是自我为中心,然后又说感知运动阶段的人的智慧由简单的尝试开始发展为内部的运算,这和最初讲的同化顺化有什么关系?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地不知所以然。

但是昨晚有收获啊,不️以学习为目的的胡乱翻翻,让我跨过了那些难以理解的内容和纠结,没想到到最后,竟然貌似回答了之前自己的疑问,终于把这些内容都串联了起来,就是不知道理解的对不对:

皮亚杰从孩童时代开始研究的就是生物,是后来才转向的心理学领域,在他看来人的思维发展和生物体机能进化有很大的相似之处,都是由简单的形态向复杂的形态不断创造的过程。儿童的认知发展是通过认知结构的不断建构和转换而实现的,也就是说,当一个刺激出现时,只有儿童自身具备这个认知结构才能同化为属于自己的智慧,同化和顺化不断的分化细致和相互补充,使儿童越来越适应外部环境,儿童由于自身的同化刺激结构的局限性导致不能完全的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所以不能认清事物的内部联系,只能客观实在的理解表面现象。导致儿童认知的自我中心。

其实,“儿童认知中的自我中心”不仅仅表现于儿童,从自我中心中解脱出来是认识在任何发展水平上的特征。“儿童的社会发展从自我中心的状态开始转向互相交流,从不自觉地把外界同化到自我转向互相理解,导致人格的形成,从整体混沌的未分化状态转向以有纪律的组织为基础的分化状态。”自我中心是一种稳定的、无意义的错觉,意味着对世界的相对性和协调观点缺少应有的理解,在认识活动中将主客体混淆,而把自我的看法不自觉地强加在周围的人和事上。究其本质,自我中心是由于思维缺乏可逆性,而缺少可逆性的机制则在于同化与顺化的对抗。随着主体对客体的相互作用的深入和认知机能的不断平衡、认识结构的不断完善,个体能从自我中心状态中解除出来,皮亚杰称之为去中心化。认识上的自我中心不仅发生在幼儿期,事实上,它可以发生于任何一个发展阶段。因此,从自我中心状态向解除自我中心的过渡是认识在任何发展水平上的特征。这个过程的普遍性和必然性,使皮亚杰把它称之为发展规律。

皮亚杰特别强调,“我认为,生物体不仅依赖环境,生物体也要对环境作出积极的反应和“回答”,而这就要依赖于生物体自身的积极性。换言之,主体只有作用于客体才能认识客体,而认识客体(对客体的认识并不等于客体本身)就要求客体和生物体或主体的活动之间进行不可分割的相互作用。

对于一个具体的人来讲,解除自我中心并不是必然的、必胜的。在一些心理发展水平低下的人身上,自我中心状态会纠缠终身。自我中心状态表现为认识上的主观臆断,行动上的为所欲为,作风上的独行其是,情绪上的喜怒无常和人格上的浮虚狷狭等心理特征。社会生活中常见的角色错位现象,也是自我中心的范例。诸如此类,不去中心化,是很难在社会生活中准确定位的。正如皮亚杰所说,“一个人自己的思路越是前进一步,他就越能从别人的观点看待事物,越能使他自己为别人所理解。”任何一个希望成功的人,如果不能解除自我中心,就不可能达到自我实现的最高境界。从更广泛的视角来看,一部人类认识史,就是人类不断解除自我中心的发展史。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