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中的“一二三”是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31
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其中“一二三”指的是什么?

解释一:道为无极,一为太极,二为阴阳,天一地二合而成三。

解释二:无极之先,混混沌沌,只此一虚;及动化为阳,静化为阴,即“《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是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也。其在人身,即微茫之中,一觉而辟,乾坤阖辟,气机往来——静而凝聚者为阴为精;动而流行者为阳为气。若无真意主之,则阴阳散乱,无由生人而成道。可见阴阳二气之间,甚赖元神真意主持其际,所谓“二生三”也。由是一阴一阳,一动一静,气化流行,主宰如故,而万物生生不穷矣——所谓“三生万物”也。

解释三:天一生水,金生水也;地二生火,木生火也;天三生木,水生木也;地四生金,土生金也。

解释四:《悟真》云:“道自虚无生一气,便从一气产阴阳。阴阳自是成三体,三体重生万物昌。”

解释五:“道生一”即虚生精,精即性也。气非呼吸之气,所谓“先天至精,一气氤氲”——前云“恍兮惚,其中有物”是。是由一而生,一即精。“一生二”即精生气,气即命也。神非思虑之神,所谓灵光独耀,惺惺不昧,前云“杳兮冥,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是。自二百化,二即气,“二生三”即气化神——神即元神真意也。

解释六:孔正 王玉英说:一:即“道”,指化生万物的原物质。一生二:意谓一之中包含有阴阳两个方面。二生三:意谓阴阳两方面相互作用而生第三者。

第四十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第一章:“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第十四章: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由此推断:三为“有”,为万物之母;二为“无”,为天下之始,夷、希、微三者混而为一。

“万物负阴而抱阳”,说的是万物的规律,“负”有所恃也。“抱”本义:用手臂围住。这两个字都有遵守可以理解为“持阴守阳”依靠阴围绕着阳。

前文“抱一”,许多解释为“专精固守不失其道”,个人以为是恰当的,如果“道”就是“一”的话,何必“道生一”?直接说“道为(谓)一”就可以了,“生”要么是生产,要么是生长,绝不会是“为或者谓”。“道”和“一”是生的关系,而不是“叫做”或者“是”的关系。

“冲气以为和。”“以为”,指作为,用作。"以之为"的省略形式。整句为”以“冲气”为“和”。“冲”,本义:向上涌流。《说文》“冲,涌摇也。”气,云气也。天气下降,地气上腾。我把“冲气”当作动词理解为阴阳向下向上的运动状态。“和”有平稳、缓和、均衡的意思。那么老子有这个主张吗?

孤鸿子白话说: 道生了看不见,听不到,博不得,的东西,这个东西可能是道家说的“浑沌”,是盘古开辟天地之前的状态,浑沌生了天地的开始,天地的开始是混沌开,黑白辨,阴阳分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之下生了万物的开始,后代的道学家说万物开始的时候,大道是最简单的,衍化成后来复杂的万事万物,万物总是依靠阴围绕阳,阴阳向下向上的互相作用达到“和”的状态。

注:图片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