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括这首诗中甘菊花的形象特点。。。 2。诗的五六句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体现了怎样的感情?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3-12-07
此诗作于公元754年(唐玄宗天宝十三年)。黄鹤注:此当是天宝十三载,在长安时作,盖献《西岳赋》之后。
  诗题一作“叹檐前甘菊花”。此诗借庭菊以寄慨,甘菊喻君子。众芳喻小人,伤君子晚犹不遇,而小人杂进在位也,《杜臆》:菊有甘苦二种,甘者可入药,苦者似菊而非,其名曰薏。所云众芳细琐者,薏之属也。移时晚。言移植后时。根失所,谓失其故处。

  杜甫《叹庭前甘菊花》中的“菊花”意象赏析
  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是备受诗人们青睐,经常出现在古典诗歌作品中的意象,在古典诗歌的长河中流芳千古。除了它们美丽典雅的外在形态,更打动人心的是它们象征的宝贵品质和所蕴藉的高洁精神品格。在历代诗人的反复吟咏中,“梅兰竹菊”成为了被赋予特定意义的经典意象。
  尤其是“菊花”意象,更是意蕴丰富。《礼记·月令》就有“菊有黄华”的记录。出现在文学作品中,最早从屈原的《离骚》开始“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自此“菊”成为了芳草美人的代表,美好人格的象征。“夕餐秋菊”印证了菊花可以食用的记载,与我国古神话传说中菊花被赋予吉祥、长寿的含义一脉相承。在历代诗歌中,咏菊的佳作纷呈迭出。陶渊明《和郭主簿》“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白居易《咏菊》“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李商隐《菊花》“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在陶诗中菊花与青松意象并峙,成为高尚情操的化身,反映了诗人毕生对高尚品德的追求;在白诗中菊花是傲煞霜雪的斗士,在“芭蕉”与“败荷”的衬托下,强者形象呼啸而出,是诗人“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儒家思想人格最好的观照;在元稹诗中菊花是夕阳西下,闲适景象中最优美的点缀,是诗人“胸中有丘壑,笔底成烟霞”最自然地流露,与诗人的真性情相得益彰。在李诗中菊花因为诗人的多情,呈现出缠绵缱绻的艺术特色。
  在不同诗人的笔下,即使是相同的物象,也因为凝聚了不同的主观感情,而具有了独特的审美特征和情感意蕴。因此同一意象在不同诗歌中为营造意境与升华主旨所呈现的意义也不尽相同。在杜甫《叹庭前甘菊花》中,“菊花”意象,反映着诗人深沉的情思与独特的思想风格,笔者拟以“菊花”这一意象所属的文学、文化传统为背景,对杜甫《叹庭前甘菊花》中的“菊花”意象做细致而深入的鉴赏分析。杜甫《叹庭前甘菊花》:
  檐前甘菊移时晚,青蕊重阳不堪摘。
  明日萧条醉尽醒,残花烂漫开何益?
  篱边野外多芬芳,采撷细琐开中堂。
  念兹空长大枝叶,结根失所缠风霜。
  “审美意象所表之意,既非玄妙的天意、天道,亦非宗教社会的礼教、人伦,而是创作者个人的情意,是他从自己的生命活动中感发出来的生命体验和审美体验。”【1】诗人对诗歌中的意象选择,反映了诗人艺术构思的心理活动,饱含着诗人的情感体验,与诗人的人生际遇息息相关。这首诗中菊花意象应是诗人自况。 朱明伦评注此诗“杜甫曾参加过科举考试而落第,还参加过玄宗特诏的制举也没及第,又因献三大礼赋得到玄宗赏识而待制集贤院,结果仍未获一官半职。此与甘菊遭遇何其相似乃尔!怎能不叹花且自叹?”檐前的菊花因为移植的时间晚了,没能赶上在重阳佳节引万千人瞩目的环境中绽放。其后,没有了重阳佳节其乐融融的氛围,赏花人的兴致由浓转薄直至曲终人散,你开的再绚烂多姿又有什么用呢?篱边的野花被精心采摘,甘菊因为生不逢时,即使花蕾缀满枝头,非但不再会有人驻足欣赏,而且将敌不过要与残酷风霜抗争的命运。这首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三年,这一年杨国忠屡次进言安禄山将反,不为玄宗所信,相反安禄山被委以重任。李宓攻南诏,到太和城全军覆没。与此同时边将拥兵自重,唐王朝面临着严重的内忧外患。诗人在诗作中叹息庭前的甘菊生不逢时,实为叹息自己没有机会为国家平定叛乱尽一份绵薄之力。杜甫饱读诗书,有着高涨的爱国热情,却始终壮志难酬。诗人丰富的生命体验与磅礴的社会背景,时代背景纵横交错,抽象的情感经验凝聚成菊花意象。“甘菊”有着极佳的药用价值,却不被人们所采摘,诗人满腹经纶,却得不到君王重用,落得“移时晚”的结局,诗人与菊花有着相似的命运,菊花内蕴为诗人心内之象的写照。仇兆鳌说:“此诗借庭菊以寄慨,甘菊喻君子,众芳喻小人,伤君子晚犹不遇,而小人杂进在位也。”【2】王嗣奭说“诗以自况”【3】均所言极是。
  “菊花”是坚贞不屈精神的象征,在这首诗里菊花作为特定的意象向我们传达出诗人百折不挠的信念和勇气。在中国传统文化系统中,“桃、李、杏、海棠等三春艳丽之花都越来越被视作反面,称为凡俗之品。梅、兰、竹、菊越来越被视为高雅人格的象征。”【4】郑思肖诗云:“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杜甫《云安九日》:“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苏轼《赵昌寒菊》:“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催时始起花。”文征明《咏菊》:“菊裳荏苒紫罗衰,秋日融融小院东。零落万红炎是尽,独垂舞袖向西风。”历代诗人吟咏菊花,都是围绕着菊花坚忍不拔的精神和敢于向凛冽环境挑战的主旨展开。现代诗人闻一多在《忆菊》诗中更是将菊花的高风亮节抒发的淋漓尽致:“啊!东方底花,骚人逸士底花呀!那东方底诗魂陶元亮不是你的灵魂底化身罢?那祖国底登高饮酒的重九不又是你诞生底吉辰吗?你不像这里的热欲的蔷薇,那微贱的紫罗兰更比不上你。你是有历史,有风俗的花。啊!四千年的化胄底名花呀!你有高超的历史,你有逸雅的风俗!”菊花是高雅人格的象征,更是积极乐观的民族精神的升华。在杜甫这首诗中“菊花”意象更是承载着诗人的高尚人格和风格,“诗歌中的尾联在起承转合中起着“合”的作用,许多诗歌更是常运用卒章显志的表现手法,于是诗歌尾联所承载的意义在表现诗歌主旨方面就显得尤为重要。这首诗的尾联“念兹空长大枝叶,结根失所缠风霜。”看似在嗟叹菊花长的枝繁叶茂,却不能避免风雪寒霜的打击,实却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菊花傲煞霜雪的气概,衬托出了菊花高层次、高品味的风格美。“不论现实多么黑暗,政治多么腐朽,社会多么凋敝,杜甫决不在它面前闭上眼睛,而是大胆地予以揭露,表示自己的态度,指出解决的途径。”【5】菊花的文化寓意与诗人的高尚情操相得益彰,菊花的顽强执著精神与诗人永不磨灭的意志交相辉映,而菊花的审美意蕴也正与诗人敢于面对现实的勇气和不屈不挠的意志相映成辉。
  “任何意象的存在都有一定的空间形式。把意象置于何种时空坐标上体现着某个诗人的特定心态。”【6】“檐前甘菊”点明了甘菊的位置,是实写眼前之景,紧接着一个“晚”字,拉长了时间坐标上的距离,铺垫了“甘菊”的遗憾。“晚”不仅是时间意象,也是心理意象,是诗歌感情基调的奠基。“青蕊”是实写未绽放的菊花形态,“重阳”是时间意象,但是是非质实的,这个意象拉远了千载之下读者的思绪和想象。“明日”也是时间意象,起着可望而不可即的心理暗示作用。将“甘菊”意象与“晚”、“重阳”“明日”这样的时间意象并行排列,营造出了一种邈远空阔的意境,也反衬出抒情主体的寂寥与孤独。为了突出“菊花”意象,诗人用了一系列生动的意象烘托它。【7】“醉尽醒”是动态意象,曾经驻足流连的赏花人即将散去;“残花烂漫”是视觉意象,仿佛看到了菊花盛开时烂漫多姿的景象,以花开绚烂与无人欣赏两相对比突出了诗人“古来材大难为用”的心境和感慨。“多芬芳”是嗅觉意象,“采撷”是动态意象,“念兹”是诗人的想象,“缠风霜”是动态意象。“限定的”和“自由的”意象交错比照,使天下真正爱花惜花人为名花(菊花)的籍籍无名深表遗憾,进而为诗人“英俊沉下僚”的命运深感惋惜。诗歌中意象的使用与组合是诗人报国无门的现实处境的隐喻,同时也是诗人寂寥落寞心态的投射。在这一组虚实相生的意象群中,其他意象都围绕“菊花”意象抒发主旨,反映了诗人特定环境中的心态和强烈的生命意识。与其他三联相比,写“菊花”意象的首联,意象比较集中。莫砺锋说“唐诗名句的意象密度大多较高,这是唐代诗人写诗时精雕细琢的自然结果。”【8】印证了“菊花”意象是诗人匠心独具,精心选择的艺术意象,是诗人感情的寄托。“诗的意象带有强烈的个性特点,最能见出诗人的风格。”【9】通过诗人对“菊花”意象的钟爱和抒写“菊花”意象时的真情流露,诗人高雅的人格美与温柔敦厚的风格美在此诗中也是“管中窥豹,可见一斑”。追问

有点散哎,帮我总结好吗?

追答

...麻烦你 读完。读完了 就全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