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建筑时代特点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6-10

明清时期,建筑艺术达到了新的高度,官式建筑形式标准化,清朝政府通过《工部工程作法则例》等法规规范了建筑工艺,如《营造法式》和《园冶》等著作的出现,推动了砖结构建筑的广泛应用。这个时期,砖砌房屋和城墙普遍增多,砖建的“无梁殿”在大式建筑中崭露头角,反映出技术进步与地域特色的结合。


城市化进程显著,各地市镇如景德镇、扬州、威海卫和厦门等兴起,它们的建设多源于手工业、商业、军事和交通需求。城市结构复杂,以砖城和护城河为典型特征,例如明西安城墙,始建于洪武年间,扩建自唐代长安皇城,明隆庆年间进行了砖包砌,至今仍保存完好。城墙高大坚固,长方形布局,周长约13.7公里,四面各设一门,门楼结构复杂,城墙四角有角楼,每隔120米设敌台,提供军事防御。城墙顶部有雉堞和女墙,既便于观察和防御,又保证了行人的安全,外有护城河环绕,形成严密的防御体系,展现了那个时代的建筑智慧和军事考量。


扩展资料

在建筑方面,明清到达了中国传统建筑最后一个高峰,呈现出形体简练、细节繁琐的形象。官式建筑由于斗拱比例缩小,出檐深度减少,柱比例细长,生起、侧脚、卷杀不再采用,梁坊比例沉重,屋顶柔和的线条消失,因而呈现出拘束但稳重严谨的风格,建筑形式精炼化,符号性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