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尽粮绝]此词起源是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7

更新1:

系统有问题
问我的问题最好
因为我一定会自选.


更新2:

buster
谢谢您的回答
那当中的"弹药"是指什么?


我做了一番research,发现古籍中的「弹」于发射的意义上,不是作动词用,就是指发射器,不见得就指发射物 (我的搜寻不算全面,如有,不妨指正)。子弹在古时称为「丸」、「子」,但不称为「弹」。 单音节词为主流的时代 《左传》宣公二年:「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动词) 《吴越春秋.夫差内传》:「清旦,怀丸持弹从后园而来,衣袷履濡。」(发射器) 《战国策.庄辛谓楚襄王》 :「不知夫公子王孙,左挟弹,右摄丸,将加己乎十仞之上,以其类为招。」(发射器) 《说文解字》:「弹,行丸也。」(动词) chinese.dsturgeon/text.pl?node=3925&if=gb&search=%8F%97 复音节词盛行的时代 司马光《资治通鉴》第270卷 :「时弹铜丸于楼墙之外,以警直更者。」 施耐庵《水浒传》第117回:「包道乙见宋军中风起雷响,急待起身时,被凌振放起一个轰天炮,一个火弹子,正打中包天师,头和身躯,击得粉碎。」 cbooks/main 图片参考:.chiculture/0814/picture/0814pic16176 《纪效新书》书影 .chiculture/0814picture/0814pic16176 明代威继光的《纪效新书》载有连子统的设计图,图中称子弹为「铅子」,或单称「子」,而所谓「连子统」就是载有一「连」串「子」的火枪。 清代邵长蘅《青间剩稿》:「于是围城中有火药三百罂,铅丸铁子千石,大炮百,鸟机千张,钱千万缗。」tonyhuang39/page/cc594 弹子十万颗。——清• 黄世仲《洪秀全演义》 zdic/zd/zi/ZdicE5ZdicBCZdicB9 说回「弹尽粮绝」,令人想起另一个四字词「枪林弹雨」,查一些网上辞典,都说弹指弹药。既然古籍不称子弹为弹,相信两者都是现代出现的词汇。不知为何,「弹子」的词序被倒置了,称作子弹,按现代汉语的习惯,修饰词在前,主物在后,可能就是这个原因,把「弹」看成主物,情况就似广府话「匙羹」一样,「羹」本是汤,却讹作汤匙解。 较早出现「弹尽」一词的现代文学 林语堂《京华烟云3》:「两天之后,一个生还者说全营战到弹尽援绝,全部牺牲。」 鲁迅《呐喊》:「七月六日,他以安徽巡警处会办兼巡警学堂监督身份为掩护,乘学堂举行毕业典礼之机刺死安徽巡抚恩铭,率领学生攻占军械局,弹尽被捕,当日惨遭杀害,心肝被恩铭的卫队挖出炒食。」 cbooks/main(字句搜寻) 2007-10-26 00:16:45 补充: 错字更正
威继光一段
应是「连子铳」。 2007-10-29 23:39:16 补充: 又有成语弹丸之地,「弹丸」即是用来弹射的丸,「弹子」即是用来弹射的子,「弹」又可以删去或用其他字取代,所以「丸」和「子」才是中心语。至于「弹尽粮绝」的起源,严格来说它不是成语,不过是个四字词,而且只有「弹」字较俱时代特色,所以我只能认为它起源于近代,出处就找不到了。
弹尽粮绝 发音 dàn jìn liáng jué 释义 作战中弹药用完了,粮食也断绝了。指无法继续作战的危险处境。 出处 宋·杨万里《钤辖赵公墓志铭》:“公挺身与兵,屡捷。七年,粮尽援绝,势不能复支,遂率所部数千人南归。”
参考: baike.baidu/view/171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