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喝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06
问题一:蒙古族人喜欢吃什么? 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为主要生产方式。以奶和肉类食品为主,马奶酒、手扒肉、烤羊肉和茶是他们日常生活最喜盯的饮料食品和待客佳肴。辽宁辽西的蒙古族比较早地从事农耕生产,所以在饮食上既保留了蒙古族的传统食俗,还有一些东蒙地区独特的美食。如全羊汤、“手把羊肉”、蒙族馅饼、喇嘛糕等。

问题二:蒙古族吃的是什么 蒙古族传统的饮食习惯为一日三餐。但家庭三餐的常用主食各异,大致分为茶食、奶食、肉食、粮食。 早餐 以茶食为主,辅以烙饼、油果子等。清晨起来,妇女们烧火熬茶并洒茶敬神,男子做些出牧前的准备工作。然后进房子冲酥油奶茶,全家人团坐共进早餐。 茶食,在蒙民生活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非但早餐为主,终日不可少。夏秋季节,一般多饮茶,少吃饭。 茶食主要分为盐茶、奶茶、酥油茶和油茶。盐茶,是用蒙古族最喜欢的砖茶熬制。熬好的茶水里加点食盐,称为盐茶,起消食化积的作用。奶茶,在熬好的茶水内加上牛羊奶和少量食盐,称为奶茶。在熬好的茶水内放入酪旦子、奶皮子和酥油少许,有条件时还加上几块冰糖或方糖、几颗枣儿、葡萄干之类,称之为酥油茶。至于油茶,那是在炒面内放入少许羊油炒制而成,用茶时倒入盐茶搅拌后,即可饮用。 午餐 蒙古人的午餐一般比较简单,放牧归来大量饮茶,然后进食炒面、烙饼、馅儿饼、烧壳子、油果子、油饼子等。 青稞炒面为蒙古族传统的粮食食品。其制做方法,是将淘洗后晾成半干的青稞,置入锅内加上专用沙粒炒,炒到多数青稞崩开口,取出簸筛干净,放到家用手推磨上磨成粗粉,即谓之炒面,保存备用。现在以麦面炒熟代替青稞制做的炒面。进餐时,炒面内拌上酥油、再加上蕨麻、葡萄干、白砂糖等物,用手糌拌,捏成条状或块状,谓之糌粑,又称蒙式点心,味道鲜美,别具一格。 至于烙饼、馅儿饼、烧克子、油饼子、油果子,多用小麦面粉做成。尤其是蒙古族的烙饼子,质软而好吃。其制做方法是将酸 *** 或发面糊状物倒入面粉内,和成面团,然后揪成小块擀成薄片烙制而成。可叠放储存,食用方便。 晚餐 蒙古族人民的晚餐做得丰盛。牧群归场后,牧人先喝茶少进食,接着男人们忙碌牧活,女人们挤 *** , 活毕再做饭。晚餐多为肉食,面条或水饺等。 牛羊肉为蒙古人最喜爱的食品。羊肉的吃法种类较多,据不完全统计,不下二十种,一般喜欢吃手扒羊肉,还有羊背子、全羊肉、焖羔肉、炒肉片、肉馅灌羊肥肠、酥油拌肉片、熏羊肉、羊血灌羊肠、羊杂碎灌羊肠等。牛肉,一般也煮成手扒肉,冷拌牛肉,牛肉丸子,或以其它方法食用。骆驼肉,只做自食,不做待客用品。 面粉做成面条、揪片子、拉条子;小米,多做小米干饭、小米稀饭。大米,多做大米干饭、大米稀饭,稀饭内加蕨麻、葡萄、红枣、酥油等物一起煮成粘粥,很有营养价值。有时,在无小米和大米的情况下,用麦仁和青稞仁代之,其制法是将小麦或青稞置入臼内,稍加水,用杵杵去其皮留其仁,熬粥食用。 蒙古族人民普遍喜欢饮酒,传统习惯在晚餐后多用奶酒,少用外购的烧酒。现在,大多饮得是外购的白酒(俗称烧酒)、甜酒、啤酒,或者各种饮料之类。
采纳哦

问题三:蒙古人喝什么茶叶 奶茶,准确来说是黑茶类的,砖茶,煮好后加奶,有点像 *** 那个酥油茶

问题四:蒙古族不吃什么呢不知道蒙古族有什么忌口 在饮食上,蒙古族忌食虾、蟹、鱼、海味等。 还忌讳别人用烟袋、刀剪、筷子等指头部。
其它方面,蒙古族厌恶黑色,认为黑色是不祥的颜色。忌讳别人(包括客人)骑着马在蒙古包门口下马和骑马闯进羊群,忌讳手持马鞭进入毡房。客人不经允许不可擅自进入包内,在蒙古包内不能随便就坐,不能蹲、不能将腿伸向西北方或炉灶。不能从主人的衣帽、被褥、枕头上跨过,不能在包房内吐痰,出包房不能踩门槛。

问题五:蒙古族人吃什么 内蒙美食
“金杯、银杯斟满酒,双手举过头;炒米、奶茶、手扒肉,请你吃个够。”这首祝酒歌,对蒙古族饮食文化作了精确的概括。
烤全羊:蒙古族传统名菜,为招待贵宾或举行重大庆典时的盛宴特制的佳肴。一般选用草原上膘肥、体重40斤左右的绵羊宰杀后,去毛带皮腹内加葱、姜、椒、盐等佐料整体烤制而成。此菜羊形完整,羊跪在方木盘内,色泽金红,羊皮酥脆,羊肉嫩香。
涮羊肉: 起源于元代。内蒙古涮羊肉多选用大尾绵羊的外脊、后腿、羊尾等部位,切成薄片,放在火锅沸汤中轻涮;再取备好的麻酱、腐乳、韭菜花、葱花、姜丝、虾油等作佐料,肉片鲜嫩可口,不膻不腻,边涮边吃。值得一提的是现在流行的是以包头“小肥羊”为代表不沾小料的新吃法。
烤羊腿 :以绵羊带骨后腿肉配葱头、芹菜烤制而成。食时改刀切块,保持原状,配黄酱、葱段、荷叶饼共食。此菜形美观、色褐红、肉酥烂、味香醇。
羊背子: 蒙古族民众最喜欢的名贵菜肴,只有在祭祀、婚嫁、老人庆寿或欢迎亲朋贵宾的宴席上才可见到。制法:把全羊卸成七大件(除去胸叉),带尾入锅,加盐煮熟。用大锅盘先摆四肢、羊背、颈胛,羊头放羊背上,以类似羊的爬卧姿势上桌。吃时,每人先用蒙古刀从羊尾巴上拉一条肥肉吃掉,然后各取所需而食。
手扒肉:不吃手扒肉不算来过草原!手扒肉 是内蒙古大草原各族人民千百年来最喜欢、最常用的传统食品,也成为内蒙古地方风味之一。制作和吃法别具一格:将羊按各关节带骨分割成数块,放入不加盐和其它佐料的白水锅内,用大火保持原汁原味,适当控制火侯。只要肉已变色,即可食用。肉鲜而不膻,肥而不腻,易于消化。
炸羊排:精选羊肋条骨油炸而成。熟后撒盐等调料。市区里的饭店多数都可吃到。
烤羊尾:以羊尾膘脂、鸡蛋清、果脯、白糖为原料炸制而成。此菜外型美观、香甜酥脆,带水果味,多用在接待宾客宴席上。另外在涮羊肉时也可点盘羊尾片涮来吃。
烤羊方:以羊肉块裹以鸡蛋、面糊并加多种佐料放烤炉成熟。该菜香酥可口,一般配以荷叶饼、大葱、甜面酱食用。
烤牛鞭:以内蒙古草原公牛鲜牛鞭改刀作菊花形,配以枸杞烧制而成。此菜色泽鲜艳、口味咸醇,食用、药用价值兼备,具有滋肾润肺、强筋壮骨之功效。(在夜市上的烧烤摊上可以品尝到)
烧牛蹄筋:以牛蹄筋和大葱加工烧制的佳肴。此菜用料讲究,色白透明:油清底亮,口香筋软,富含营养,常用于迎宾宴席。
马奶酒: 蒙语称作“乞戈”或“艾日戈”。用马奶酿制的一种酒精含量颇小的饮料,制法是将鲜马奶装入生皮囊中,挂在向阳处,用一根特制的木棍每日搅拌数次,使马奶逐渐发酵变酸。当马奶变成清淡透明,味道酸辣时,即成为马奶酒。
奶皮子: 把鲜牛奶倒入锅中微火慢熬,待其表面凝结一层腊状脂肪,用筷子挑起挂在通风处晾干,即为奶皮子。制法与制作腐竹相似。奶皮子属奶食中精品。味道纯香、营养丰富。
酥油:又称奶油、黄色,鲜牛奶倒入桶中,发酵成酸奶,用杵杠搅和分离出白脂肪,滤去渣滓,放温火上熬,水蒸发后,待颜色逐渐由白变黄,冷却后,即成酥油。酥油味道独特营养价值极高,中西餐均可饮用。
奶酪:将分离出酥油的酸奶,经微火煮熬后装入布袋,挤出酸水,成碎块状晾干即为奶酪,质硬而酸甜,是蒙古族民众喜爱的奶食品之一。
酸 *** :牧民一般不爱喝鲜牛奶,而喜欢喝酸 *** 。制法有二:一是将鲜牛奶倒入大锅中烧开,再放在通风处景凉,使其发酵,产生酸味;另是将鲜牛奶置于阳光下或温度高的地方,使其受热发酵,产生酸味,便成酸 *** 。现代工艺的酸奶是随处可见了,譬如伊利蒙牛,牧民自产的比较难见。
奶茶 :蒙古民族传统的热饮料......>>

问题六:蒙古人吃什么?喝什么?住什么? 蒙古住蒙古包 喝的是牛奶或奶茶 穿的是用羊毛纺织的衣服,非常保温 蒙古包内的家具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魏这首千百年来吟颂的民歌,不知令多少人对广阔无垠的草原产生无尽的暇思与向往。自古以来马背上的民族在这块神奇的上地上生息、繁衍,这里是他们纵横驰骋的历史舞台,他们不但谱写出咤叱风云震撼世界的传奇历史,也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游牧文化。蒙古民族便是这―文化的集大成者。 奶豆腐模具 蒙古民族世代生活在草原上,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狩猎,饲养牛、马、羊、骆驼。过着“逐水草迁徙”的游牧生活。游牧经济使人与草原之间通过牲畜建立起一种特殊的关系,牲畜既是生产资料,也是他们衣、食、住、行的来源,由此形成了他们独特的生活方式及风俗习惯。传统饮食以红食、白食为主,红食指肉食,有羊、牛、马肉及其它肉类。羊肉是蒙古族最喜欢吃的食品,羊肉的烹制方法有很多种,最有特色的是手把肉,在食用时,用蒙古刀割、刮、卡、挖、剔。肉香味美,鲜嫩异常,是蒙古族牧民餐中佳品。牛活在寒冷地带的游牧民族为抵御寒冷使身体保持足够的热量,需要摄入含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而畜肉及其它动物肉食正好提供这种需要。白食则指奶食品,大体包括饮料、食品两种。用奶制作的传统食品主要有:白油、黄油、奶皮子、奶豆腐、奶饽饽等。传统饮料有奶茶、酸 *** 和奶酒。奶茶是蒙古族牧民最喜爱的不可缺少的饮料,有“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之说。酸 *** 则由于其富有营养和滋补作用成为牧民喜爱的饮料。蒙古族牧人为了抵御风寒,自古就有饮酒的习俗,而奶酒最受牧民的喜爱。在奶酒中,最负盛名的是马奶酒,据史书记载,蒙古族从部落联盟开始就酿造马奶酒。马奶酒醇香浓烈,营养丰富,在牧民心中是一种圣洁的饮料。奶食品在蒙古族人民心中是上等的食品。在款待客人及逢年过节的喜庆宴会上,先端上各种奶食品请大家品尝;在婚丧嫁娶各类仪式上,都要请老人端着鲜奶祝贺;在家人出门远行时,要向其所走的方向抛洒圣洁的奶汁,祝福他一路平安。 蒙古民族多从事畜牧经济,过着“人随畜迁”,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每年要迁徙两次,夏择水草畅旺之地,冬择背风向日之区。为了便于游牧,蒙古人多居住传统的毡幕――蒙占包。蒙古包是游牧民族独创的适合游牧生活的建筑杰作。蒙古包由“哈纳”(墙部)、“陶脑”(天窗)、“乌尼”(顶部竿)、门、柱、外包毡子、牛毛绳等构成。由于生活习俗、历史文化及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原因,蒙古民族在利用蒙古包包内空间和方位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规制。包中央为神圣的火位,不可侵犯。西面是男子坐位,东面为妇女坐位,东南放水、奶及餐具;弓箭、猎枪等狩猎式具则放在西北方向。蒙古包冬暖夏凉,搭拆迅速,搬迁轻便。它随着四季的变换,随着蒙古牧民的迁移,在茫茫草原戈壁上移动,这里曾孕育出无数美妙的传说和史诗。它是蒙古高原的命脉,它给这片辽阔的土地增添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蒙古民族多从事畜牧经济,过着“人随畜迁”,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每年要迁徙两次,夏择水草畅旺之地,冬择背风向日之区。为了便于游牧,蒙古人多居住传统的毡幕――蒙占包。蒙古包是游牧民族独创的适合游牧生活的建筑杰作。蒙古包由“哈纳”(墙部)、“陶脑”(天窗)、“乌尼”(顶部竿)、门、柱、外包毡子、牛毛绳等构成。由于生活习俗、历史文化及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原因,蒙古民族在利用蒙古包包内空间和方位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规制。包中央为神圣的火位,不可侵犯。西面是男子坐位,东面为妇女坐位,东南放水、奶及餐具;弓箭、猎枪等狩猎式具则放在西北方向。蒙古包冬暖夏凉,搭拆迅速,搬迁轻便......>>

问题七:蒙古人经常饮用的茶是什么茶? 肃北草原,气候比较寒冷,是不产茶叶的地方。然而,茶却与蒙古人的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草原上就有“以茶代饭”的风俗。牧人们说“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牧人们把饮茶叫喝茶,虽是一字之别,却道出了海北蒙古人喝茶量大的事实,一日三餐都离不开茶。在牧区,你一走进牧民的蒙古包,一碗热腾腾、香喷喷的奶茶便有主妇捧献于你座前,并边饮边添,热情十分。牧人还喜欢在奶茶里给你加上奶酪和酥油,香味诱人。喝茶、吃饼子以后,才端来手抓羊肉,款待客人。
草原上气候寒冷干燥,牧人平常以奶食品和牛肉为主,喝茶便有消腻助消化之功效,还可以消困解乏,滋润咽喉。草原上当牧民吃完酥油糌粑或手抓肉后喝上几碗酽酽的奶茶,一天之内,很难出现饥渴的感觉。肉食引起的维生素C的缺乏也正靠这奶茶来弥补。
草原上的牧人喜欢喝茯茶,茯茶是紧压茶,形似砖块,俗称“砖茶”。熬茶时,还习惯在茶水里加点盐,味道淡咸,称之“清茶”,当地有句俗语也是这样说的:“茶没盐,水一般”。如果在清茶里加入牛奶熬煮,乳花翻滚,越煮越浓,这便是风味独特的蒙古人常饮的醇香的奶茶。
茶叶被牧人视为极其珍贵的商品,于是茶叶便从人们单一的饮食需要走向了日常交往,表现出多向的文化内涵。茶除接待客人的礼仪中成为主人诚恳厚道、热情好客的表现外,还是牧人人情交往的上好礼品。逢年过节或喜庆婚嫁中,除赠送其他礼品,都喜欢带上一两块茶。

问题八:蒙古族人民吃什么 喝什么 穿什么? 蒙古族有自己的传统服饰,即右开斜襟、高领、长袖、肥大、镶边,下摆不开叉的长袍。平时多常穿布料衣服,年节或喜庆日,一般都穿织锦镶边的绸缎衣服。他们喜欢用对比度强烈的、鲜艳夺目的红、绿、蓝等颜色。无论男女,均喜欢扎鲜艳的腰带,也是上身重要的装饰物。男子通常在腰带两边佩挂蒙古刀,挂火镰和鼻烟壶褡裢。不分男女都爱穿高筒皮靴,牧区喜欢穿香牛皮靴和高腰马靴。农业区平时虽已 *** 靴子,但在年节穿靴帮和靴腰上绣有各种花纹图案的、布面大绒靴的习惯保留下来。
蒙古族妇女的传统穿着打扮,虽然各地都穿袍服,但是,过去由于居住地区和从事的生产不同,也就使不同地区的服装式样有了差异。如科尔沁、喀喇沁地区妇女的服装,受满族服装影响较大,多穿宽大直筒到脚面的长袍,两侧开叉,袖口和领口多用各色套花贴边,穿着时不扎腰带,脚穿绣花鞋。锡林郭勒、呼伦贝尔一带的妇女们,身穿肥大、窄袖、镶边、不开叉的袍子,重红绿浓颜色,穿着时扎腰带,足登皮靴,以适应乘马放牧的生活需要。布里亚特妇女则穿束腰裙式起肩长袍,上身罩紧身坎肩,偏爱蓝、黑、古铜等对比不太强的颜色,显得朴素典雅。当然,作为结婚标志服,穿坎肩的不单是布里亚特妇女,其他地方的妇女也穿坎肩,只是款式有长短而已。因此,人们很容易从服饰上识别出婚嫁与否。 作为显示自己民族气质、个性和特征的民族服装――蒙古袍,其传承性仍很强,即使在城市和农村牧区,每逢喜庆大典,蒙古族人民大多喜欢穿民族服装,以增添节日的气氛。也有很多人在参加重要的社交活动时,也要作为礼服穿上民族服装。
蒙古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创造了许多具有民族风格的花纹图案。其中有以五畜和花鸟为内容的动植物图案,以山、水、云、火为内容的自然风景图案,以吉祥如意为内容的‘乌力吉(吉祥)‘图案等。这些富有草原生活气息的民间图案,其表现手法千姿百态,美不胜收。
蒙古民族服饰的很多部位均有各种图案装饰。例如帽子、耳套、长袍、坎肩、摔跤衣、赛马服、靴、鞋、烟荷包、鼻烟壶褡裢、碗袋、针线包等,都有一定格式的图案装饰。
从图案的不同缝纫工艺方面,可分为驱针图案、缉针图案、盘针图案、绣花图案、贴花图案、抠花图案、编结图案等。从图案的不同风格方面,可分为哈南图案、阿鲁哈图案、云纹图案、犄纹图案、‘乌力吉(吉祥)‘图案、花鸟图案、龙凤图案、山水图案、蝴蝶图案、字形图案、团花图案等。
在服饰面料上描绘图案时要分三个步骤进行。第一步是把薄纸蒙在底样上,用铅笔把图案如实地描下来;第二步是根据服饰裁片所处位置的对称需要,在已描好的纸样图案的正面和反面用白粉浆重描一遍,然后把它反扣在服饰裁片所描绘的位置上;第三步是在从纸样上扣下来的不十分清楚的白粉图案上,用白粉浆重描一遍。除此之外,还有誊写法和锥孔擦研法。无论用何种描绘方法,都要注意整洁,以免影响工艺质量。
蒙古族服饰华丽、美观、别具一格。首饰、长袍、腰带、靴子、是蒙古服饰的四个主要部分。 首饰,是蒙古族妇女逢年过节,喜庆宴会,访亲探友时的装饰,多以玛瑙、珍珠、宝石、金银等材料制成。袍子,是牧民男女老幼都喜欢的衣服。这种袍子长而宽大,钮扣在右侧,领子较高,领口袖口、衣边,常用花边镶饰。男袍多为蓝棕色;女袍多为绿、红、紫色。夏季穿单夹袍;冬季穿羊皮挂黑袍。腰带,是穿蒙古袍必配之物。其颜色与袍子的颜色相协调,牧民四季离不开靴。因为它既可挡风御寒,又结实耐用。

问题九:蒙古族喝的蒙古奶茶是什么味道 一种腥味,反正怪难问的,咽不下去。

问题十:蒙古族用什么吃饭啊? 蒙古族传统的饮食习惯为一日三餐。但家庭三餐的常用主食各异,大致分为茶食、奶食、肉食、粮食。 早餐 以茶食为主,辅以烙饼、油果子等。清晨起来,妇女们烧火熬茶并洒茶敬神,男子做些出牧前的准备工作。然后进房子冲酥油奶茶,全家人团坐共进早餐。 茶食,在蒙民生活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非但早餐为主,终日不可少。夏秋季节,一般多饮茶,少吃饭。 茶食主要分为盐茶、奶茶、酥油茶和油茶。盐茶,是用蒙古族最喜欢的砖茶熬制。熬好的茶水里加点食盐,称为盐茶,起消食化积的作用。奶茶,在熬好的茶水内加上牛羊奶和少量食盐,称为奶茶。在熬好的茶水内放入酪旦子、奶皮子和酥油少许,有条件时还加上几块冰糖或方糖、几颗枣儿、葡萄干之类,称之为酥油茶。至于油茶,那是在炒面内放入少许羊油炒制而成,用茶时倒入盐茶搅拌后,即可饮用。 午餐 蒙古人的午餐一般比较简单,放牧归来大量饮茶,然后进食炒面、烙饼、馅儿饼、烧壳子、油果子、油饼子等。 青稞炒面为蒙古族传统的粮食食品。其制做方法,是将淘洗后晾成半干的青稞,置入锅内加上专用沙粒炒,炒到多数青稞崩开口,取出簸筛干净,放到家用手推磨上磨成粗粉,即谓之炒面,保存备用。现在以麦面炒熟代替青稞制做的炒面。进餐时,炒面内拌上酥油、再加上蕨麻、葡萄干、白砂糖等物,用手糌拌,捏成条状或块状,谓之糌粑,又称蒙式点心,味道鲜美,别具一格。 至于烙饼、馅儿饼、烧克子、油饼子、油果子,多用小麦面粉做成。尤其是蒙古族的烙饼子,质软而好吃。其制做方法是将酸 *** 或发面糊状物倒入面粉内,和成面团,然后揪成小块擀成薄片烙制而成。可叠放储存,食用方便。 晚餐 蒙古族人民的晚餐做得丰盛。牧群归场后,牧人先喝茶少进食,接着男人们忙碌牧活,女人们挤 *** , 活毕再做饭。晚餐多为肉食,面条或水饺等。 牛羊肉为蒙古人最喜爱的食品。羊肉的吃法种类较多,据不完全统计,不下二十种,一般喜欢吃手扒羊肉,还有羊背子、全羊肉、焖羔肉、炒肉片、肉馅灌羊肥肠、酥油拌肉片、熏羊肉、羊血灌羊肠、羊杂碎灌羊肠等。牛肉,一般也煮成手扒肉,冷拌牛肉,牛肉丸子,或以其它方法食用。骆驼肉,只做自食,不做待客用品。 面粉做成面条、揪片子、拉条子;小米,多做小米干饭、小米稀饭。大米,多做大米干饭、大米稀饭,稀饭内加蕨麻、葡萄、红枣、酥油等物一起煮成粘粥,很有营养价值。有时,在无小米和大米的情况下,用麦仁和青稞仁代之,其制法是将小麦或青稞置入臼内,稍加水,用杵杵去其皮留其仁,熬粥食用。 蒙古族人民普遍喜欢饮酒,传统习惯在晚餐后多用奶酒,少用外购的烧酒。现在,大多饮得是外购的白酒(俗称烧酒)、甜酒、啤酒,或者各种饮料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