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完玻尿酸,卧蚕出现「淡蓝色毛毛虫」?医师谈玻尿酸种类与副作用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9-27

作者\蔡仁雨、石博宇

人体内的玻尿酸主要存在于皮肤、结缔组织以及神经中,在不同的部位中玻尿酸扮演不同角色,譬如在皮肤里面,玻尿酸主要的功能是吸水,以让皮肤产生足够的饱满度、弹性及厚度,由于它具有很强的吸水保湿能力、本身不具毒性也不会引起过敏,又会自然被人体分解吸收,所以开始被添加在保养品中,后来更发展出注射于皮肤中的治疗。

玻尿酸的种类跟制作过程有很大的关系。最早玻尿酸是从鸡冠里面萃取而来的,但由于这种作法不容易大量生产,现在多半利用合成的方式制造,比以往从鸡冠取得的动物来源玻尿酸更安全。

玻尿酸刚制造出来的时候,是一个一个的单体,根据不同的制程,制作出来的玻尿酸有不同的大小,之后玻尿酸还必须以「交联剂」做交联,以调制成不同硬度、弹性、黏稠度的产品,成品也就是市场上所谓「大分子」或「小分子」的玻尿酸。这部分的制程对于玻尿酸的物理特性及效果有决定性的影响,也往往是各家药厂的专利及核心技术。然而商品化的玻尿酸针剂并不纯粹只含有玻尿酸而已,为了要让产品稳定,针剂中一定会加入必要但微量的添加物。

传统上会把玻尿酸根据以下特性做分类:

1.分子的大小

■大分子玻尿酸:支撑力较强,适合用于拉提、苹果肌填充、法令纹、鼻子、下巴等部位。

■小分子玻尿酸:较柔软,适合用于泪沟、浅层静态纹路、嘴唇等部位。

推荐阅读:什么是玻尿酸?该如何补充与维持体内高含量?

2.玻尿酸的型态

■凝胶式玻尿酸:玻尿酸呈现类似胶水的型态,比较容易跟组织结合。

■颗粒式玻尿酸:玻尿酸呈现颗粒状,支撑力较强。

3.玻尿酸目前常用的治疗部位大致包含:

■脸的上半段:额头、太阳穴、眼窝凹陷、卧蚕、泪沟等。

■脸部中半段:颧骨、苹果肌、法令纹、鼻子、脸颊凹陷等。

■脸部下半段:嘴边肉、木偶纹、嘴唇、下巴等。

■皮肤浅层:浅层细纹、皮肤保水、颈纹等。

皮肤科医师黄千耀说,大家都会关心术后有没有恢复期。 玻尿酸注射算是恢复期相对短的治疗,最常见的副作用包括注射后暂时性的肿胀,其次就是淤血,不过这些通常在1周内就能恢复。 玻尿酸在皮肤里面呈现略有弹性的触感,有些人在注射之后暂时会摸得到皮肤里面有个带弹性的小球,这在1、2周内会逐渐与皮肤组织融合而不再那么明显。

然而如果操作技术不当,的确有可能出现肉眼可见的不规则结块,在眼睛周围等皮肤比较薄的区域甚至会因为 玻尿酸本身物理特性的关系,让局部的皮肤透出淡蓝色的色泽,所谓的「廷德尔效应」。 早些年有不少人在接受玻尿酸治疗泪沟以后,眼睛下方出现所谓的「毛毛虫」,就是以上这两个原因造成的。

由于 玻尿酸本身并不会引起过敏,因此在注射后发生过敏症状的机会非常低 ,少数几个发生的个案,比较可能是由于针剂中的其他成分(如交联剂及其他添加物)所引起。虽说对玻尿酸过敏的个案很少见,但是却有一部份的人对玻尿酸有特殊的免疫反应,门诊偶尔可以看到有患者在感冒或身体状况不好的时候,之前注射玻尿酸的部位会肿起来。

血管受损是注射玻尿酸后最严重的并发症 ,脸部有许多的血管去供应皮肤需要的养分,这些血管有粗有细、有深有浅,虽然血管的分布有大致的方向可依循,但人体毕竟不是同一个模子印出来的东西,每个人的血管走向还是略有不同,因此即使医师再注意,仍然有一定的机率会伤到血管,一旦血管受伤造成血流阻塞,轻则造成皮肤溃烂、重则引起失明。对患者而言,在治疗过程中如果出现剧烈疼痛或视力模糊,必须立刻向注射医师反映;术后在家中一旦皮肤出现过度肿胀、变色(变红、泛白、大片瘀青)、脓疱或伤口,都建议迅速与原来治疗的医疗院所联系,才能即时接受治疗。

黄千耀医师表示, 接受医美治疗有一个重要的概念,也就是我们不可能真的「逆龄」。现代医学可以减缓老化让岁月的痕迹不那么明显、或是在外观上「暂时」看起来比较年轻 ,但是「生理老化」却是无可避免的步伐。就追求美丽的角度而言,也不该是一种治疗从年轻做到老,而是必须根据不同时期的状态,设计不同的治疗计画。

推荐阅读:爱滑手机,眼袋提早出现!中医生推荐:改善眼袋三招快学起来!

市面上有那么多填充物, 玻尿酸的优点是什么?如果就医疗上的考量,玻尿酸最大的好处是有「解药」。玻尿酸可以利用「降解酶」来加速分解 ,万一注射之后出现血管阻塞等并发症、或是对结果不满意,可以注射降解酶把玻尿酸「溶掉」,这是其他填充物没有的优势。

【时报出版】授权转载 原文出处【皮肤美容聪明选:治疗前,请先听听25位皮肤科专家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