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终将成为我自己。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5


一年前,因为在出租车上偶然播放的《Valar Field》突然就激发我丘脑的一丝共鸣,然后追着年轻的司机师傅询问歌名,下了车后随手翻了两眼歌词,竟顿时感到对生活的颇为震惊。

我的手指不由自主的抓了一下衣服,抬起本来一直低下的头,狠狠的向远处望了一眼,没有宽阔无边的深空,只有被高楼大厦,小吃摊占领的横七竖八等诸多巷口。

城管一直强调的市容和偌大队伍中需要填饱肚子的人们,仿佛没有多大的关系。来来往往的车辆中夹杂着人群的穿梭和飞驰的摩托,仿佛生命的脆弱,就在一个擦肩和一个不小心而已。

提着公文包西装革履的男士,走路总爱看着腕表,眉头总是深锁凝重,似乎成了一种标志。奔波在小职场的青年,单手骑着车就能解决自己的早饭。还有那些起早贪黑的环卫工人,穿着一抹耀眼的鲜橙色正拖着沉重的工具躲在一处,休息了一会。

我掏出手机看了一眼,北京时间显示7:15,刚好上班高峰期。

而我徘徊在这步履匆匆的日复一日,从毕业后选择来到这座城市以后,我究竟付出和得到了什么。

看不惯的领导人,听不惯的闲言碎语,处不来的尔虞我诈,仿佛置身在四面楚歌中。而面对这些的结果,只是为了一个月三千二百块的工资。

是的,这个社会开始让我有了一丝不懂。

想起教授那些处世之道被拿到现实中应用,似乎就起不了在课堂上振奋人心的作用了。

但我更不懂的是:

我所追求和想要的自己,到底是什么模样。



小学到初中,奖状都是满墙贴,不管成绩与否都会拿张奖状来慰问自己的父母,当然这些奖状也都是自己得来的。

所以导致,家长逢人就夸,从小到大便是这般耀耀生辉高调的成长过来了。

但是我知道,自己的实力和脑力远没有被抬高的这么优秀,只是因为老师的过多喜爱和乖巧聪明罢了。

但他们好像已经替我预订好了轨迹,下面的每一步都铺好了砖,我只要一个劲的往前走就行了。

一开始,我确实没有多想。因为年纪小,从不考虑兴趣和梦想,甚至未来也从不做打算,心想跟着父母走,总不会错的。

后来初中毕业,竟遗憾落榜名高。

很多夜晚我都在思考人生,愁到彻夜难眠,心力交瘁,好像自己就在那个过度点成长许多。家人堆积如山的希望,被自己活生生的推倒,外人的指指点点,让我感到羞愧,不敢面对。

这样的结果让人十分失望,更让自己不安,痛恨自己的无能。

复习?不知名的高校?技校?当多方面的选择罢在我面前,我还是没有选择人生的权利。

他们以长辈和参谋的姿态,理所当然的替我选了一所学校,苦口婆心的说教我答应。

他们说:只要对未来的生活有所帮助,上什么都是一样,毕竟我一个女孩,不需要我有多大出息和能耐。

我说不过众多人的嘴,只有在内心小小挣扎了一下,拖着行李不情愿的去报道,虽然心里十分不甘。

难道女孩就不该发奋图强,有自己的一番作为吗?

后来,我经常问自己,我是谁?我要变成谁?我为什么要逆来顺受,放下我自己的脚步去顺应别人,尽管他们都是好心好意。

可是,我不喜欢这样。



一个人异地他乡,与人交往沟通难免存在差异。

第一年我捍卫自己强大的梦想,我想变的比任何人都强大。课堂上聚精会神,在众多手机族和开小差成群的同学眼里,我简直像极了老鼠屎。

在集体宿舍伙伴们奔赴商城砍杀的时候,我躲在角落里听音乐看电影,我自然而然成了最不合群和抠门的那个人。

尽管我没对她们做过任何不利的事情,但这种厌烦和敌对正在悄无声息的存在。

偶然一次听见旁人对自己的窃窃私语和指指点点,我开始选择忍让,不做声。但一而再再而三的不发声,却勿让别人得寸进尺,更加出格。

那一刻,我开始觉得,如果一直活在自己的圈子里孤芳自赏,难道往往只会给人自命清高,鹤立鸡群的冷漠感吗?久久只会遭到更多人的反感,因为你在做她们做不到却咬牙切齿的事。

然后我开始丢下书本,去迎合大家的口味,只是不想被孤立,被挖墙脚,被唾弃。

我学会花大把的钱去买好看的衣服,用昂贵的化妆品掩盖不完美的脸,学会逃课出去溜达,和老师顶嘴,学会了所有我认为我从来不会干的事。

后来,老师请来了家长,开始喋喋不休的教育我这个所谓变坏的孩子。

我其实感到了一丝可笑,我曾经那么努力你们没有看见,究竟如何做自己才能不这样疲惫心累。

我其实一点不喜欢这样的生活,更不喜欢随波逐流。



浑浑噩噩上了五年不喜欢的专业,但出来后还是很认真的走寻大街小巷,诚诚恳恳的去找一份正经的工作。

然后为了面试,花了一笔“巨款”买一套衣服,早起两个多小时倒腾我的脸,岂知面试官连个正眼都没给自己。

走出公司大门后我掏出包里的一点钱,在精打细算着能应付几天的生活,焦虑剩下的日子该怎么过。很多次都想骂自己一声,蠢货。

就这样被心理,身理全重折磨很久以后,才找到一份不怎么样的工作。

想起上半年很火的《我的少女时代》片头的时候,我大概真的能感同身受到那样一种被生活逼成了另一个自己,是曾经连自己都讨厌的那种人,只会忍气吐声,强吞泪水。

领导骂,听着。同事针对,忍着。客户发脾气,顺着。闺密还曾经开玩笑说我这几年,已经练到忍者神龟的地步了。

可是那么认真的我,然而就因为迟到了一次早会,被通报批评和一顿羞辱外,还克扣了一个月的薪水,那时候我实在不明白,我到底在干些什么。

是为了生活?为了一点工资?为了一份铁饭碗?我用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来思考这个问题,最后得出的答应全都不是,而是不想让父母失望,让她们年迈五十出头还要照顾一个无业游民的女儿,惹旁人笑话。

后来,我决定辞职,去干一件自己喜欢的工作。

假装轻松回到家后,我问我妈:

你希望我以后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如果我做了一件特别冲动的事,你现在会不会还像小时候一样拽着我的耳朵让我认错?

其实当时我的心里特别纠结,毕竟我不是未成年人了,我所做出的任何一件事,都需要自己去承担相应的后果。

当然,我也做足了一顿枪林炮雨,火花四溅的准备。

还没等我妈开口,我就抢先说了一句:我辞职不干了。

然后若无其事的打开电视,随便调了一个频繁,两只眼睛空洞的看着二十一寸的屏幕,耳朵确十分敏捷的去察觉背后的声音,因为我实在没有勇气去对上母亲的表情。

然后,我妈把我臭骂了一顿,说我总爱三分钟热度,不长脑子,快奔三的人了,还总爱耍小孩子脾气,寄人篱下,不痛快就会逃避,实在太让她失望。

我撇了撇嘴,没有以往青春期的叛逆,冲起来去和她反驳,而是走到她的身边,低下头说了声对不起。

少了那份年少时对她的不理解,而是觉得她不理解我,也情有可原。



一个月后,看到某个大学招聘图书管理员,工资中等,我动了念头,不过这和我学的专业截然不同。

但因为我从小到大都喜爱文学和安静,竟觉得这份工作十分想尝试一下,又或许以另一种方式圆大学梦。

我去应聘了,并正式接受了这份工作。

似乎在每个朝气蓬勃的学生身上,我看到了许多内心的沉静,看到有些人一言不发看着眼前的书,一页不翻却安静的出奇,我在思考她们一定有心事,如同当初迷茫的我。

我总爱去找她们插话,给她们一点指点和一些建议。

后来时间久了,许多人总爱找我谈论一些人生方向,生活规划等,有时候连我自己都忘记当初那么迷茫的一个人竟然会被这么多人信任。

后来在一次征文大赛中,我出乎意料的拿了一等奖。

我忽然想起,从小到大最认真对待且不容置疑的一件事,就是写作。

而我一直的理想,就是在并不繁华和喧闹的街市租一家不超过二十平的店面,精心装修成一家温馨的小窝,开一家书店。

有看不完的书,足够我每天运转我的脑细胞,给每个踏进店门的人,送上一个大大的微笑,因为进来的都是志同道合的人。

如果可以,我还会认真的写很多文章,贴在书店的一角,如果你喜欢,就留下你的名字。

挣的钱全都给父母,只拿少少的一份留给自己生活,这样的日子不用尔虞我诈,处心积虑,只要有点利润足够过日子,并且开心就好。

这就是我一直想要的生活,一个我所希望成为的人,不用在潜移默化的大城市中漂泊无定。因此我正在为之努力去存积蓄,希望早点能完成我的理想。

从小到大都是听从家人的安排,是时候勇气上膛努力一次,不用去干自己处不来而又厌烦的事,不用整天去怀疑人生,不用愁眉苦脸看人脸色。

因为有一天,我终将成为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