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过程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过程

第1个回答  2015-12-29
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是沿着“政府办公自动化-金字工程-政府上网工程-全面电子政务建设”这一条线展开的。总起来看,我国的政府信息化进程共经历了四个阶段。
1、起步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90年代初)
中央和部分地方党政机关开展办公自动化(OA)工程,建立了各种纵向和横向的内部信息办公网络。1992年,为推进政府机关自动化程度,在政府机关普及推广计算机的使用,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设全国政府行政首脑机关办公决策服务系统的通知》(国办发[1992]25号)。
2、推进阶段(20世纪90年代)
1993年,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拟定了《国家信息化“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要求电子工业部与有关部委大力协调,抓好几项重大的信息工程。1993年底,为适应全球建设“信息高速公路”潮流,国家正式启动了国民经济信息化的起步工程-“三金工程”,即金桥、金关和金卡工程。三金工程是中央政府主导的以政府信息化为特征的系统工程,是我国政府信息化的雏形。
在“金”字工程推动下,部分政府部门和地方政府积极开展网络建设,电子化的广度和深度得到一定发展,并积累了一定经验。1998年4月,山东省青岛市在互联网上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严格意义的政府网站“青岛政务信息公众网”(http://www.qingdao.gov.cn),被称为我国“电子政务第一网”,这标志着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迈出了可喜一步。
3、发展阶段(1999年-2001年)
1999年1月,国务院40多个部委的信息主管部门共同倡议发起“政府上网工程”。通过启动“政府上网工程”及相关的一系列工程,政府站点与政府的办公自动化连通,与政府各部门的职能紧密结合,使政府站点演变为便民服务的窗口,部分实现了人们足不出户即可完成与政府部门的办事程序。到2001年6月,政府上网工程实施2年来取得了初步成绩,绝大部分政府部门建立互联网站,70%以上的地市级政府在网上设立了办事窗口,政府网站达到3000多个。
2000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国政府系统办公自动化建设和应用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0]36号)。2000年12月,召开全国政府系统办公自动化工作会议,讨论《全国政府系统政务信息化建设2001-2005年规划纲要》。
2001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全国政府系统政务信息化建设2001-2005年规划纲要》(国办发[2001]25号),对我国政府信息化的指导思想、方针、政策等做出明确规定。2001年8月,国家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亲自任领导小组组长。
2001年11月11日,国家“十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南海电子政务试点示范工程建成。这是国内第一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安全电子政务平台,政务光纤网络连接了南海所有17个镇(街道办)和224个行政村,目前已有60多个系统在政务网上运行,各类应用基本覆盖了所有的机关部门,其中半数以上应用了中国电子政务应用示范工程的成果。
2001年12月,国家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做出“中国建设信息化要政府先行”的重要决策,提出了推进中国信息化建设须遵循五大方针,明确以电子政务带动信息化的政策方向,确定2002年国家信息化的重点是电子政务建设,而且是中央牵头由上而下推广。
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2001]25号文件指出:“结合政府职能转变和政务公开,筹建政府公众信息网网站。”根据这个文件精神,政府网站的主要任务从原则上讲,就是政府职能转变和政务公开。早期启动的“金”字工程已经发挥作用,其中“金税工程”二期在遏制骗税和税款流失上取得了显著成效。
4、高速发展阶段(2002年-至今)
2002年,是我国加入WTO的第一年,也是我国电子政务大发展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我国对电子政务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认识,电子政务建设被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一年政府上网再掀高潮,一些地区、部门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效。2002年,也是政府信息化逐渐由概念变成现实、由争论转入实施、由含混转为清晰尤其是由被动转为主动的一年。
2002年1月,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京成立电子政务标准化总体组,全面启动电子政务标准化工作,目前已主持研究制定了《电子政务标准体系》和《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第二版。
2002年7月4日,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召开第二次会议,明确了“十五”期间我国电子政务的目标以及发展战略框架,将政府信息化建设纳入一个全新的整体规划、整体发展阶段。会议审议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重点专项规划》和《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其中《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以“中办[2002]17号”文件下发,17号文件是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在这个文件的指导下,我国各级政府正围绕“两网一站四库十二金”的发展重点有序展开电子政务建设。
2007年,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基本特征大体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一是电子政务建设的战略部署已经完成;二是电子政务建设的战略目标、战略任务越来越明确;三是电子政务建设的整体思路越来越清晰;四是对电子政务建设规律的认识越来越深刻;五是电子政务建设的成效也越来越突出。2007年,建设和谐电子政务成为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主旋律,并呈现出十个方面的重要趋势:第一,和谐社会大目标的提出,对电子政务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通过电子政务各种应用系统的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第二,“以人为本”、“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等概念成为各类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新的价值追求。第三,随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重要性的凸显,以政府为中心的改革将得到更优先的考虑,电子政务建设的体制、政策环境有明显的改善。第四,党和政府提出新农村建设目标后,农村的信息化建设有明显的进展。第五,以公众为中心的服务型电子政务建设有了更多的创新和发展,建设“为民电子政务”、“便民电子政务”,成为建设和谐电子政务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第六,政府门户网站建设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并在实践中取得新的进展。2007年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的重点,突出构建统一的政府门户网站,打造政府门户网站群。第七,随着国家“十一五”电子政务总体目标的确立,中西部电子政务建设的步伐将明显加快。第八,跨部门的网上协同,在以服务企业、服务公众为标志的电子政务应用方面将有新的突破。第九,电子政务建设将更加务实,同时进一步确立把信息技术作为建立创新型国家突破口的战略,促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第十,把握电子政务建设规律,探索一条低成本、集约化、见实效的电子政务建设路径受到更多人的重视。在探索电子政务建设规律的过程中,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影响电子政务成败的因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有三条:一是电子政务系统所依赖的法制、政策环境;二是信息网络技术与政务管理过程有机结合的具体实现形式;三是在中国这样的管理模式、管理体制下,如何走出一条低成本、集约化的电子政务建设道路。在这方面,全国各地已经有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探索。
到目前为止,电子政务建设的龙头是北京和上海。北京作为我国最早实施电子政务工程的地区,在2000年底就已初步建成公用信息平台和政务信息网络,中关村高新技术科技园区开始实现网上办公,电视电话会议网络基本覆盖全市。到2002年底,北京初步实现政府面向企业和市民的审批管理和服务业务上网进行,政府内部初步实现电子化和网络化办公。到2005年底,北京已建成体系完整、结构合理、高速宽带、互联互通的电子政务网络系统。现在北京已经建成“北京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全面开展了网上交互式办公。北京市电子政务建设走在了全国的最前列,成为各级各部门政府机构学习的榜样。上海的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取得很大实效,目前该网站共列出近千项业务,其中的700余项可以在网上受理,提供了近3000个可供下载的表格。上海执行了新的信息公开制度,“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向社会主动公开除保密以外的各种信息。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