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药元诠》注解——一秤金诀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8
原文: 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提便嚥, 水火 相见,不拘行住坐卧,舌搅 华池 ,抵上彧,候津生时,漱而嚥下,嘓嘓有声,{人一身之水皆咸,惟舌下华池之水甘淡,又曰,嚥下嘓嘓响, 百脉 自调匀。}随於鼻中吸清气一口,以意 目力 同津送至脐 下丹田 ,略存一存,谓之一吸,随将下部轻轻如忍便状,以意目力从尾闾提起上夹脊双关,透玉枕,入 泥丸 ,〔脑宫〕谓之一呼,周而复始,久行精神强旺,百病不生。

备注:

以下是对十六锭金诀的另一种解释,

操作程序:

①凝神息虑,口中先漱津3~5次,舌搅上下腭后,待满口津生,便把津液吞咽下去,吞时要有响声。

②随即于鼻中吸清气一口,以意念送至腹脐丹田之中,在吸气的同时,提缩肛门(如忍大便状),以意念与目力(内视)从会阴处把内气提至腹脐丹田,使上气(清气)和下气(内气)在丹田会合,并略在丹田存一存。

③呼气,结合松肛,与此同时以意念与目力将丹田之气,经会阴入督脉,从尾闾沿脊中线之命门、夹脊、玉枕直透入泥丸,此时呼气尽。

④吞咽口液,此时呼吸暂停,用意念与目力将升至泥丸之内气,连同口津一起送入腹脐丹田之中,并稍在丹田留存一下。这样,吸、呼、咽即为1次运演程序。

接下去又做吸气动作,再做呼气动作,继做咽津动作。

如此循环往复,按此法每天修习“秘诀”2-3此次,每次练习习20-40分钟为宜。

注意事项:

1、要培养一心两用的能力。一心两用,心理学上称为注意力的分配,即把注意力同时集中在不同的过程上,或者说,在一个时限内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注意中心。

十六锭金在深吸气时,一方面要引清气沿任脉入丹田,同时又要求提肛并提运下部之气。这就要求在一个时限内,把注意力分配给上下两个气行过程。

刚开始操作时可能不习惯,会有顾此失彼的不协调之感。但由于这两个气行过程的运演动作并不复杂,且有内在的相关性,因此只要通过一段时日的训练,让两个活动过程之间建立起联系,便会较快地达到运演自如的程度,那时只要大脑下达指令,就会自然地运作起来。

2、要养成轻缓柔长的呼吸,要处理好呼吸时限同意念运行的关系。

十六锭金要求轻缓柔长的呼吸,只有这样,才便于完成意念运行和内视运作的路线。

由于在呼气或吸气的时限内,一定要完成功法规定的气行路线,所以要是呼吸还不能明显减缓,那么意念和内视的循经运行就要稍快些;待至呼吸明显减缓,意念和内视的运行才可以随之放慢。

总之,两者要始终保持这种同步关系。

还有,意念、内视配合呼吸运行时,自始至终要保持均匀的速度和力度,不要时快时慢、时轻时重。

十六锭金运行周天,开始只求意通,不求气通,待行之久久,内气自然可通。故意念的运行,可以稍快,也可以稍慢,应随机掌握。不过总的来说,能慢就慢一些。

3、要运演好咽津动作。

十六锭金把吸、呼、咽组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内练系统,因此一定要运演好咽津动作,让三者紧密衔接、连贯、沟通。这里有几点尤其值得注意:

①呼气尽时要马上进行咽津动作,不要停顿,还要有意上接泥丸之气,将它和津液一起纳入腹脐。这样,吸、呼、咽就紧密衔接了。

②咽津时不但要想着它,还要看着它(内视),甚至听着它(内听),慢慢进入丹田。同时还要稍用力度,并发出较大的响声,这可以强化咽津的生理效应。

③咽津时如没有津液,也要汩汩有声咽之。古典名著《灵宝毕法》曾提出过“虚咽法”,认为如口津不生,可用“虚咽而为法,只于咽气,气中自有水生”。故虽无唾液,“虚咽”也能产生良好功效,绝不可因没有口津产生,而将吞咽动作略而不做。

重点提示:

1.吸气(约用用5-6秒)时应意想吸入的是天地日月之精华(气),最后能意想吸入的是乳白色的雾状气体,并逐渐聚集到小腹(下丹田)部位;

2.呼气(约用用10秒)时应按其要求,认真地进行意想,意想的越具体,越认真越好;

3.每做完一次吸、呼即为以意(按任督二脉路线)行气一周圈,也称小周天行气一次,然后将口中地津液鼓漱数次,送至丹田(小腹)部位。

按此法每天可修习习2-3次,每次修习习20-40分钟为宜。另外,每吸、呼一次便送咽津液一次,且泊泊有声为佳,此式对养生、保健、治病效用非常奇特,望能按其要求重点操作。

详见: 一吸便提,息息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