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 正传”的 “阿Q精神”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7
“阿Q 正传”的

“阿Q精神”

阿Q"是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阿Q正传”中的主角,很多人都读过这篇小说。很少有人没听说过"阿Q精神"。事实上已经成了众多人的口头禅,用来形容某些人和他们的行为。

“阿Q正传”一开始,鲁迅便以幽默的笔调和夸张的形式描写了阿Q 极端卑下的社会地位。阿Q没有任何资产,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只能借住在土谷祠中,靠给人打零工为生。他没有家庭,没有“籍贯”,甚至连真正的姓名也没有。

是一个欺善怕恶,敢怒不敢言的可笑市井小民,也就是阿Q的自轻、自贱、自嘲、自解,而又妄自尊大、自我陶醉等种种表现。简言之,是在失败与屈辱面前,不敢正视现实,而使用虚假的胜利来在精神上实行自我安慰,自我麻醉,或者即刻忘却。

“阿Q精神”是一种面对问题时的自我安慰法,也称之为精神胜利法。成为阿Q的主要特征,是因为它是一个缺乏起码的自我意识的人的整个人生观的产物。

阿Q精神就是指逃避现实,将自己的行为自圆其说的合理化,而感到满足。

何谓精神胜利法

当问题发生时,当事者会尝试著推卸责任,寻找理由安慰自己,自我麻醉,藉以减轻痛苦。

它无法面对问题,更无法思索问题的根源,只会一味蜷缩在角落里独自哀伤、难过,自我犹怜。

它会产生无可救药的乐观心态,凡事往好处想,但却不愿面对可能发生的悲观处境。

它认为事情可以因为乐观而产生变化,使其好转而平安度过。当无法度过时,它便会开始低头怪罪命运捉弄,任由情势转变,直至被其吞噬而毫无招架能力为止。

所以今天如果有一个人总是找藉口来掩饰自己的过错,

又不肯面对问题,我们称他是「阿Q」,就是有点「驼鸟心态」啦!

精神胜利法的弱点

从阿Q的精神胜利法的形成过程人们可以看到,阿Q的精神胜利法实际上是在一个不平等的强权统治的社会里,一个没有平等意识的人在处于劣败地位时消极承担人生苦难的一种思维方式。鲁迅通过对阿Q精神胜利法的描写,既揭露了强权统治的暴虐专横,也严厉针砭了阿Q精神上的弱点。

当人们受到压力的时候,为了能够排除压力,往往会改进自己的某一些缺点、弱点,来化解这股压力。阿Q因为运用了精神胜利法,轻易地化解所面临的压力,他能找出各种荒诞不经的理由来安慰自己,不管是遭遇多少羞辱,还是处在什麼样的困境,都能靠著精神胜利法来转危为安,就是因为如此,再大的压力也无法逼使他改进,他宁愿在现实的缝隙中苟活下去。这就是为什麼鲁迅和广大读者,对阿Q精神胜利法不屑的原因。

精神胜利法的精髄

中国有很多类似的名句,如‘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说的是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很好,不为外界所动。一个人能够做到‘泰山崩于眼前而色不变’,是因为此人把‘泰山崩塌’这个外界事件跟自己的内心世界分开了。

‘阿Q精神’同样是这个道理。外界的不利因素要通过五感作用于阿Q,但是他可以切断或者改变它的程序,使得本来要作出负面反馈的事件变成正面或者消失于无形。保护他的‘本我’不受到伤害,任凭外界风吹雨打,而他心自不动。这就是‘阿Q精神’的精髓之一,把外界有害‘本我’的事件阻挡在外。在遇到挫折打击的时候,做有利于‘本我’的想象。

何谓正面思考

大部份的人都以为,所谓的正面思考,就是阿Q精神。其实这两者之间看似相近,中间却有很大的分别,其所延伸出的后续发展与影响更是大大的不同。

懂得正面思考的人,确实是会因为思考方向的转变,而渐渐脱离这位朋友文中所谓的「苦海」,而阿Q精神则有可能将自己带入另一个更深层的「苦海」。

真正的正面思考,是脑海中的一种思考能力,能洞悉事物,观察入微,正面面对,找出问题症结,思索解决之道的一种能力。

它不逃避,不畏缩,更不会去曲解、批评、推卸责任,甚至怨恨。

正面思考的人懂得如何从跌倒中爬起,也知道挫折只是一种磨练,不会怪罪命运,只会面对逆境,使自己更加坚强。

它会凝聚一股强大的力量,让自己有足够的能力能打倒挫折,突破逆境,转换颓势而迈向成功。

正面思考的人会懂得利用环境优势,加以运用,懂得运用思考能力与智慧融合,想出正确的方法,走正确的路以迈向成功。

那是一种意念,也是一种意志力,更是一种判断力。

褒扬一面

从这个观点来看,阿Q精神未必都是不好的,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强大的心理素质的表现。现实中的我们在遇到各种问题,各种不顺利,各种挫折,各种不甘心。只要保持‘阿Q精神’,就能做到我自巍然不动,把负面影响降到最低,保留足够的能量为做出正确反馈做准备。

说阿Q精神最可贵,是阿Q精神里豁达大度的一面,遇上不顺心的事总有理由为自己开脱。

阿Q自欺欺人掩耳盗铃,不为名利而苦恼,也不在乎别人的看法。比起一些老为自己套上虚假的外衣而弄个焦头烂额,有苦自己知实在可贵得多。阿Q只是鲁迅塑造出来的一个人性特别的浓缩体,塑造时褒贬相交,既不单纯地丑化也不单纯宣扬,目的是给人们一面镜子,让人们在跌倒后总能找个让自己重新站起来的理由。

“阿Q精神”并非坏事,它内含科学性。对于心理失控的人来说,它是一剂良药,使他们从中获得自我安慰自我解脱,不至于因心理压力得不到正确疏导而做出失去理智,譬如打人、毁物甚至杀人、放火或者自杀之类的偏激行为。如今,“阿Q精神”已经走出了中国国界,成了“国际通行”的医治心理疾病的辅助手段,在治疗人类心理失衡方面起著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阿Q正传在艺术上的成功首先在于注重现实主义文学典型的塑造。阿Q正传把文学典型塑造的方法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另一个显著特点在于把喜剧与悲剧有机地结合了起来。一切可笑的,同时也是可悲的;一切可悲的,同时又是可笑的。这种艺术方法,极好地表现了鲁迅对阿Q 、对软弱而又不知进的的情感态度。

“阿Q正传”第九章大团圆

阿Q被抬上了一辆没有蓬的车,几个短衣人物也和他同坐在一处。这车立刻走动了,前面是一班背著洋炮的兵们和团丁,两旁是许多张著嘴的看客,后面怎样,阿Q没有见。

但他突然觉到了:这岂不是去杀头么?他一急,两眼发黑,耳朵里〔口皇〕的一声,似乎发昏了。然而他又没有全发昏,有时虽然著急,有时却也泰然;他意思之间,似乎觉得人生天地间,大约本来有时也未免要杀头的。⋯⋯⋯

他省悟了,这是绕到法场去的路,这一定是“嚓”的去杀头。

“救命,……”

然而阿Q没有说。他早就两眼发黑,耳朵里嗡的一声,觉得全身仿佛微尘似的迸散了。

阿Q的悲惨命运,令人同情难过。但是“阿Q精神”倒底是值得仿效吗?也是见仁见智,褒贬不一。有人认为在一百年前的封建社会,唯有傻里傻气的阿Q才敢於向封建社会挑战,但是结局还是无端端的赔上一条命。目前的社会,随着环境的变迁,阿Q的精神是否还值得保留呢?这个时代需要阿Q精神吗?也是一个值得大家沉思的问题。

张维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