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模式、课堂模块与课堂模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2
[红顺视点]:课堂模式、课堂模块与课堂模型

一、课堂模式

课堂模式属于课堂技术范畴,关注课堂程序建构,偏重于教学步骤、各步骤时间长短,是一种静态建模思维,便于复制传播,易于新教师快速上手、掌握,但一不小心就会走入程式化、模式化,让课堂失去活力、魅力。

二、课堂模块

针对课标中对知识点”识记、了解、理解、应用、灵活运用、创新”等不同要求,对“封闭性问题、半封闲性问题、开放型问题“等问题类型不同,对“事实、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知识等知识类型不同,对合作是为了省时、互助、分享、发现不同、探究多种可能等不同合作意图、目标,我们在思考能否用“内容+方法模块=活动思路”来取代传统课型。方法模块指的是各学科、各课型都是有回忆、总结、概括、分类等理解信息,有归纳、演绎、应用、解决问题处理信息,有比较、综合、创新等生成信息三类组成,若针对每类设计不同学习方法模块,就可实现每节内容镶嵌在合适方法不同模块中,以活动统领,教师课堂就可实现模块自由组合,筒便易行。也就是说课堂结构是由不同方法模块(嵌入内容)排列组合而成。原来课型是以知识内容为明线,方法为暗线,现在我们思路是学习方法、培养思维为明线,变内容、知识为暗线,过去是只实学科素养目标(学科三维目标),现在是还要借助过程,借助学习形式渗透、整合完成社会素养目标,即同一时空完成二类课程目标。结论,从固定学科课型走向依内容任意排的方法模块,会产生课改新的意境。

三、课堂模型

深圳明德实验学校程红兵校长从好课元素视角提出的课堂模型值得思考、借鉴。

程红兵校长所说的“模型”,指的是“要素提炼”“要素组合”,即先将课堂教学的要素提炼,然后根据课堂教学的不同目标、不同情况将这些要素选择性地加以组合,组成多种课型,具有灵活性,富于弹性张力。

程红兵校长经过提炼,发现有如下因素可以作为基本要素:行为目标、还原背景、还原变异、还原思维、多维反思、矛盾质疑、动态视角等。选择这其中的要素加以组合,可以构成不同的课堂模型的初级指标架构。组合当然有其基本原则,第一,行为目标、还原思维作为基本要素、基本原则,以确保每堂课始终以学生为本、聚焦学生行为,确保教师教学的思维可视化,思路清晰。

第二,根据客观需要(教学内容、学生)选择要素搭配,搭配方式灵活,组合的先后顺序也可以灵活多变,不搞机械僵硬的程式化教条。

组合方式举例:

  A:行为目标+还原背景+还原变异+还原思维

  B:行为目标+还原背景+多维反思+还原思维

  C:行为目标+多维反思+矛盾质疑+还原思维

  D:行为目标+还原背景+还原变异+多维反思+矛盾质疑+动态视角+还原思维

……

老师要做的,就是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究最佳组合方式,什么内容的学习用什么方式组合最佳?什么程度的学生用什么方式组合最佳?

课堂模式属于课堂程序建构,课堂模块属于课堂目标达成方法组合,课堂模型属于课堂要素优化排列。从模式、模块到模型,课堂开放度再不断增加,课堂特色、个性、风格再逐级张显。它体现的是教师从教学技术追求到教学艺术提升的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