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之前与之后,侵华日军的军服是不一样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3
日本昭和十八年(1943年,日本皇纪2603年)10月12日敕令774号,宣布修改九八式军服并定名为“三式”军服。

三式军服与九八式军服的区别有三:

一是军衔领章的尺寸不一样。

由于九八式军衔领章的尺寸过小,硝烟弥漫的战场上稍远便难以辨认,于是在三式军服上加大了军衔领章的尺寸。修改后的三式军衔领章,将官的宽30mm长45mm,佐官的宽25mm长45mm,尉官的宽20mm长45mm,样式仍为平行四边形,下士官及士兵领章尺寸不变,仍为宽18mm长40mm的长方形。

上图是同为陆军大将的山下奉文(左)与畑俊六(右),前者着九八式军服,后者着三式军服,请注意二人领章大小的不同。

山下奉文的大将领章咋这么小呢?没错,九八式军服的军衔章就这么小,长45毫米,宽18毫米。

在这一点上,神剧同样也是乱来。请看:

这个意淫的女少佐(历史上日军没有女兵)的领章得有多大?估计比他们皇上的大元帅领章都要大出一圈来,而且还是长方形的。这要是让那个叫裕仁的家伙从地下看到,非给气哭了不可。

二是军衔章上面的星徽排列不一样。

一般国家军队的军衔章,其上的星徽,不论一颗两颗三颗,都是关于中心对称均匀排列的,日本鬼子九八式军衔领章和以前的昭五式军衔肩章,也都如此排列,但到了三式军服采用后,他们的做法有点特别了,它的五角星是靠向领口一侧逐级排列的。即一颗星的少将、少佐、少尉,它的这颗星先偏近领口处,如果晋升为两颗星了,则在第一颗星之后增加,直到加满三颗星。据说这样做,是为了节约。因为以前的昭五式肩章和九八式领章,每增加一颗星,就得换一副军衔章,有点浪费,而采用三式军衔这样逐级加星的办法后,军衔晋升时,就用不着再换一副领章了。如图:

九八式少将制服与三式少将制服的实物对比:

上图同为少将军服,同为少将领章,但除了大小不一样以外,左边的是九八式军服,其一颗五角星居中缀钉;右边的是三式军服,那颗将星就是偏近领口一侧缀钉。

将官军衔章上的五角星是如此排列,佐官、尉官的五角星同样如此排列。再看看九八式少佐制服与三式少佐制服的实物对比:

请看上图,左边是九八式少佐军服,右边是三式少佐军服。领章大小也有区别,但不似将官的差别那么大。重要的是那颗五角星的排列,是不是不一样?

八十年代电影《上海舞女》剧照,有一处让人啼笑皆非的穿帮,请看图:

改开以后的八十年代,电影和电视剧开始游离于历史的真实,向着神剧的方向发展。你看上面这张剧照,那名少将领章上的五星,那一颗星本该靠近领口缀钉,可他那颗将星却完全相反,给偏到后边去了。真的不知道那些军事顾问是怎么吃饭的。

三是有无袖章不一样。

在执行昭五式与九八式军服时,是没有袖章用于表现军衔的,但三式军服则增加了军衔袖章。其表现形式,是由深绿色丝带和茶褐色圆底金色刺绣五角星组合而成。将官为三线一至三星;佐官为二线一至三星;尉官为一线一至三星;准尉一线无星。

请看图:

请看上图,袖口后三道杠,三颗星,这是一名大将的三式军服。

图8是陆军中将的三式军服,三道杠,两颗星。

图9是陆军少将的三式军服,三道杠,一颗星。

将官是如此,佐官二道杠,一至三颗星,尉官一道杠,一至三颗星,样式一如将官。这里不再上图。

除了以上三处不同外,与九八式军服还有一处不同,即三式军服没有用于表现兵种的兵科章。也就是说,不论将佐士兵,从他的军服上就再也不能看出他所在的兵种了。当然,取消兵科章,并不是1943年三式军服采用之时开始的,是早在九八式军服还在执行时的1940年就取消了。因为后面还要专门说到这一话题,这里不再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