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语文《农夫和他的儿子》原文及教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2-02
【 #二年级#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以下是 整理的小学二年级语文《农夫和他的儿子》原文及教案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二年级语文《农夫和他的儿子》原文

  古时候,有一个农夫,他有八个儿子。这些男孩子从小就总是打打闹闹,争争吵吵,让农夫费了不少心。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儿子们越长越大,可吵吵闹闹的毛病一点也没改,农夫为此日夜担忧。

  有一天,农夫去请教村里最有学问的长者,请他帮忙想个好办法,让这些孩子能明白他们这样做是多么愚蠢。

  长者让农夫把他的儿子都叫到一起,然后取出八根筷子,一人分了一根,说:“你们把筷子折断吧。”

  “折断这么细的筷子还需要使劲吗?哈哈,真是可笑!”男孩儿们嘻嘻哈哈地说。果然,他们轻松地就把筷子折断了。

  长者又取出一捆筷子,说:“那么现在呢,你们谁能折断这一捆筷子?”

  大儿子抢先拿过筷子,两手用力折,脸都涨红了,筷子还是好好的,连弯都没有弯一下。其他的男孩儿也很不服气地试了试,也没有人能把筷子折断。

  农夫感激地看着长者,对儿子们说:“孩子们,你们想一想,细细的筷子捆在一起就有这么大的力量,何况是八个强壮的人呢!”

  这番话让孩子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他们轻声地互相道歉,亲亲密密地搀扶着老父亲回家去了。 

【篇二】小学二年级语文《农夫和他的儿子》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这个故事,引导学生懂得团结的重要性,感悟“团结力量大”这个道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树立合作意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10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体会折一根筷子与折一捆筷子的不同,从而明白“团结力量大”这个道理。

  教学准备:20根筷子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想和你们一起做一个游戏,你们愿意吗?(教师拿出一根筷子)谁能把它折断?

  你可真是一个大力士,还有愿意试一试的吗?(多找几名学生试一试,让学生体验折断一根筷子比较容易。)

  (教师拿出10根捆在一起的筷子)这一捆筷子谁能把它折断?(多请几名学生上来试,这次让学生体验折断一捆筷子的不容易。)

  2、通过刚才的游戏,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3、有一位农夫就是用这种办法让他的儿子们明白了一个道理。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农夫和他的儿子》。(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先看文前的自学提示,带着这个问题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画生字词,多读几遍,想办法记住它。

  2、课件检查识字情况。

  (1)出示生字,学生自由识记。

  (2)开火车读生字。

  (3)抽查学生的识字,自由指读生字。

  (4)总结识字方法:你是用什么办法记住哪个字的?

  蠢:春天来了,小虫子又蠢蠢欲动了。

  歉:兼管欠账。

  搀:免下两点伸出手,扶着奶奶快点走。

  3、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品读理解

  1、读了这篇课文,你对课文的哪部分最感兴趣?重点读一读。

  2、请同学读,学生评读,教师指导朗读。

  重点指导农夫感激的望着长者,对儿子们说的话。

  3、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拓展延伸

  听了父亲的话,农夫的儿子们互相道歉,亲亲密密地搀扶着老父亲回家去了。

  1、请你想象一下,农夫的儿子们会互相说什么呢?

  2、他们回到家会怎样孝敬父亲呢?

  五、总结

  学习了这篇课文后,你受到了什么教育?明白了什么道理?

【篇三】小学二年级语文《农夫和他的儿子》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农夫和他的儿子》这个故事,引导学生懂得团结的重要性,感悟“团结力量大”这个道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读课文、认识10个生字。

  教学难点:体会一根一根折筷子与折一捆筷子的不同。

  教学准备:每个学生课前准备20根小木棒。

  教学流程:

  一、实验导入。

  1、让学生先拿出10根小木棒,分别一根一根地折。

  2、再让学生把另外10根捆成一捆。然后在折一捆。

  3、让学生谈谈两次折小木棒的感受。

  二、读课文

  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理清文章思路。

  三、理解感悟

  1、通过阅读引导学生重点理解筷子一根一根地折很容易,而捆在一起却很难这个事实。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在会话表演中要注意说话得体,符合角色身份,注意文明礼貌。

  四、拓展

  1、汇报学习本课后的收获。

  2、课文结尾写儿子们轻声地互相道歉,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五、检查识字。

  六、推荐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