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关于猫的传说、历史故事、神话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9-10-01

第2季    猫文化:以地理和经济的名义(1)宋朝人为什么用狸猫来换太子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哲学里面提出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论,而笔者则笑谈,要想短时间了解各个民族的民族性,则最佳的办法就是从各国的民间传说中入手。原因在于:历经千年、依然深入人心的,必然是各个民族的精华部分。

同样,猫文化的研究也是如此。在本季中,笔者将试求通过二者的结合,来探求流传于民间的各国猫文化背后的事实和真相。

对于我国而言,关于猫的民间传说没有比狸猫换太子的故事更为广为人知了。说的是:

宋真宗无子,下诏约定,谁生儿子则谁立后。刘妃势大,并且工于心计,将李氏所生之子换成了一只剥了皮的狸猫。故而,李妃失势,刘氏得以入主后宫。后来,李妃所生男婴后来被立为太子,并登上皇位,这就是仁宗。后来,仁宗得知真相,并与已双目失明的李妃相认,而已升为皇太后的刘氏则畏罪自缢而死。

 故事非常精彩,完全符合胡适先生的言论:“这样的大案子自然最容易流传,最容易变成街谈巷议的资料。”

当然,历史就是历史,民间传说则是民间传说。有其杜撰和浮夸的一面。在真实的历史中,仁宗乃李妃所生、刘后的确依靠权势夺子上位。但刘后并非自杀,李妃也并没有流失民间。

应该说宋朝是一个非常讲究理学的时代。宋代理学思想以理为万事万物的本源,又称为天理,承认事物的变化。但认为这是理的神秘力量所至,还阐述了天人关系等问题。故而将西汉董仲舒的“三纲五常”以及“君权神授”得以进一步强化。试想在这种风气伦理之下,对于一个有着持续十六年垂帘听政历史的宋朝第一位摄政的太后的刘太后而言,舆论是多么的不堪。更何况,她的确是强夺了她人的孩子。

那么猫呢?为什么在民间传说和演义小说中,刘后为什么选择的是狸猫来换太子呢?

有人曾经问过我,如果穿越回古代,您愿意选择那个朝代?

笔者选择的朝代,就是宋仁宗的时代。原因在于:一个的价值取决于他敌人的价值。同样,最为公允的评价也来自于他敌人的评价。宋仁宗去世后“燕境之人无远近皆哭“、”奉其御容如祖宗”。故而,笔者做出这样的选择。

由于“杯酒释兵权”的缘故,宋朝的土地兼并问题从立国开始就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同时基于对武人干政的恐惧。宋朝选择了“冗官”、“冗兵”、“冗费”。为了解决财政问题、宋朝人选择了商品经济,宋朝的夜市、宋朝的交子、宋朝的市舶司无一不是有效的例证。

在这样繁荣的商品经济面前,宋朝的平民们也开始了一日三餐制。南宋的大诗人陆游有诗曰:“疾行逾白步,健饭每三餐。”三餐制也直接带动两宋时期的餐饮业的繁华,也带来了市坊餐饮业间的竞争。这在传世名作《清明上河图》中有最为直观的体现,杂货、酒家店旗招摇、商贩叫卖不休。而越南占城稻的引进则直接表明,宋王朝时期,一年三熟的大米早已经是大范围内推广了。这为商品经济的繁荣提供了直接有效的经济基础。

在猫的培育史:单行道(3)第2次选育、中产阶级的需求造就了宠物猫中,笔者明确提出了工业化造就的城市中产阶级的市场需求为宠物猫的诞生提供了需求空间。同样,宋朝繁荣的商品经济造就的城市工商阶级和市民阶级的需求为猫咪提供了足够的生存环境。

这样,至少在宋朝。中国本土的中华狸花猫早已经是:深宫大院、农家小宅寻常可见了。同样,寻常可见的中华狸花猫也为民间艺人或者小说的创造者提供了充足的想象空间。毕竟任何小说的创作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有其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备注、《狸猫换太子》是古典名著《三侠五义》里的一个文学故事,最早出自元杂剧《金水桥陈琳抱妆盒》。

说句题外话,狸猫换太子是假。但是,猫咪却直接影响了一个王朝继承人的选择。宋高宗无嗣,在宗室中选择了一胖一瘦两个孩子作为继承人加以培养。在二人经过一个殿门时,来了一只可爱的小猫。当猫经过瘦子面前的时候,他什么都没做,只是看着。当猫经过胖子面前的时候,胖子飞起一脚,将这捣乱的猫踢将开去。

结果这一脚也踢碎了胖子的太子梦。赵构板着脸说:“猫儿偶然经过,有必要踹它一脚吗?你为人如此轻率,安能执掌国玺?”

这位不踢猫的孩子就是后来的孝宗皇帝赵昚。

他做了一件事情:为岳飞平反。

下节预告:猫文化:以地理和经济的名义(2)猫封神的代价是木乃伊

网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