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临海 逛东湖、观火山、登“长城”,过一把“好汉瘾”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1

临海是浙江台州的一个县级市,距离上海大约500公里,大巴车要开将近6个小时。

去临海本来是冲着古火山遗迹和“江南长城”去的,可是到了之后才发现,值得一游的景点和古迹太多了,几天时间根本玩不过来,只能挑几处感兴趣的匆匆逛了逛。

一、素有小西湖之称的东湖

东湖位于台州府城东侧,占地面积约280亩,开凿于北宋年间,当时是作为建船场,驻扎水军用的。宋熙宁四年(1071年)由台州郡守钱暄疏浚拓建而成湖,并辟为园林。清朝的文人俞樾说:“杭州有西湖,台州有东湖,东湖之胜,小西湖也。”可是我却认为,东湖有点像放大版的苏州园林,因为它的规划与苏州园林有些相似,却又比苏州园林来得大气。

从南门进入东湖公园,右手边有一座保存相对完好的清朝老宅子——荣兴堂。荣兴堂曾是临海钱氏家族的故居,又称为“钱园”。据说,钱家自吴越国武肃王钱镠和忠懿王钱弘俶开始,历朝历代都出过名人,也为台州做出过一定的贡献,所以有关部门特将钱家老宅进行修缮,改为 旅游 景点。

可能是官宦人家的缘故吧,荣兴堂的建筑较之我之前看到过的江南古宅要气派很多,不论是设计、材料,还是做工都堪称一流。

除此之外,荣兴堂还陈列了“钱氏三宝”——金书铁券、金涂塔和钱氏相印。所谓的金书铁券就是电视里说的免死金牌。钱家的免死牌是唐乾宁四年(公元897年),昭宗皇帝赐予钱镠,以褒奖钱镠消灭妄图称帝的董昌之功绩的。不过,这块金牌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样子,而是一块硕大的瓦状物。当然啦,我们看到的并不是真品,真品珍藏在中国 历史 博物馆。

从荣兴堂出来,就来到了九曲桥。九曲桥由清知府刘璈所建,桥面上虽然铺的是石板,但是栏杆却是用铁管做的,显然是后人所为。

九曲桥连接了两座亭子,大的那座称为湖心亭,小的称为半勾亭。湖心亭建于康熙年间,亭身八面三层,亭角雕龙饰凤,非常华丽。

半勾亭则是一座六角凉亭,建于同治年间。一开始,我们不明白亭子为什么取名为半勾,后来在亭柱上发现了白居易的诗句“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方才恍然大悟。

上岸来到小瀛洲,就看到了骆临海祠。这个祠堂纪念的是骆宾王,他曾在临海担任过县丞,故又称骆临海。门口柱子上挂着一幅绝妙对联:“山月常明,应知诗杰丞临海;湖波乍涌,恍见文澜动则天。”不算简短的几句话,写尽了骆宾王一生的文采卓绝与忠肝义胆。

穿过骆临海祠,下一站便是樵云阁。相传樵云阁是为了纪念一位不知姓名的樵夫。明朝靖难之变,文帝逊位,成祖登基,樵夫气愤其不仁不义,投湖而死,后人有感他的壮烈,立祠纪念。樵云阁是仿清代建筑,全木结构,也是东湖最高的楼阁。

二、临海城中的台州府城老街——紫阳街

紫阳街因道教南宗始祖、紫阳真人张伯端而得名,全长1080米,南北走向贯穿台州府城,是台州府城 历史 上最繁华的商业街区,也是临海千年府城的一个缩影。

与其他地方的老街一样,紫阳街也充满了各种小店、小吃,游人熙熙攘攘,而且也有一些可供参观的老宅子,比如五十年代的中国人民银行旧址、方一仁药号、状元第等等。

和其他地方不一样的是小街上建有一座座“坊”。所谓的“坊”就是用大块青砖垒砌而成且带有拱门的坊墙。这些古“坊”既是人行道,又能通马车,还是防火墙,同时也可作为划分街区的地名,是紫阳街别具一格的风景线。

紫阳街上有许多特色小吃,有两家卖海苔饼的店前居然排起了长队。看到许多店铺在卖“蛋清羊尾”,不知是什么东东。小伙伴买来尝了尝,原来就是把蛋清与面粉和在一起,加入豆沙馅心,然后放在油锅中炸出来的“油墩子”。由于它的形状不规则,有点像羊尾巴,所以才得了这个名字。

如果时间充裕,可以去西门街逛逛,因为那里几乎没有开发,商业气息不浓,能够看到原汁原味的临海。

三、为抗击倭寇而建的“桃渚古镇”

桃渚古镇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城高二丈一尺,一面临海(桃江),三面环山,是明代浙江东南沿海用于抗倭的四十一个卫所中唯一保存完好的一个。抗倭名将戚继光就曾在此屡败倭寇,战绩辉煌。

据说古镇最初是兵营,后经几百年的繁衍,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约有9万人的大镇子,桃江也因淤积而形成了十三个渚(水中的小块陆地)。

古镇的城墙虽然简陋,但是基本上没有遭到破坏,敌台、大炮和城门也安然存在。

城中仍保存着明代的摩崖题刻和明、清历朝所修建的寺庙庵堂以及古建民居等古迹数十处,唯独没有看到兵营的踪迹。

其实,到桃渚古镇 旅游 除了要去看看城墙、瞭望一下十三渚和镇子的全貌之外,最有趣的还是在镇子里走一走,因为镇子基本上是原生态的,有许多几百年的民居,而且家家户户门前都有一条水渠,有些人家还在水渠中养了锦鲤,与其他地方很是不同。

四、8000万年前火山活动的见证——桃渚火山遗迹

桃渚火山位于临海东南41公里的东海之滨,主要由白岩山盾形火山遗迹和大勘头锥形火山遗迹组成。我们去的是大勘头火山遗迹。

大堪头火山的火山口面积约2平方公里,其中心部位为熔岩冷却形成约1500万根石柱。石柱呈五边形和六边形几何形态,或直立或斜卧,层层叠叠、排列有序十分规则,犹如人工雕刻开凿。从远处望去,宏伟壮观,气势非凡。有点可惜的是这座火山的年代实在太久远,大部分遗迹已被植被所覆盖,不能看到火山全貌了。

从遗迹公园的入口进去,实际上是进入了火山口的底部,要想看清楚整个火山口的全貌,必须上到大约300米高的山顶。我体力不支,没有上去,只能借用小伙伴的几张照片向大家展示一下这座古火山留下的柱状节理。

五、号称“江南长城”的临海古城墙

临海古城墙全长6000米,始建于晋,扩建于隋唐,至今已经有1600多年 历史 。城墙北枕大固山,南接巾子山,前绕灵江,东滨东湖,逶迤曲折,气势恢宏,人称“江南长城”。

城墙除御敌功能外,还兼防洪,所以四个城门均建有瓮城。瓮城又称“月城”,就是在城门外面加砌一道半圆形的围墙,既可防御敌人直接攻入城门,又可防止洪水的侵袭。

我们是从兴善门登上城墙的,走到望天台就原路返回到朝天门乘车回上海了,没有去北部最为险峻的那一段,因为时间有限,而且那里实在太高了,不免有些遗憾。

其实,最合理的登城墙路线应该是从东湖北门对面的揽胜门登上城墙,然后从白云楼逐级而下,最后从朝天门或者兴善门进入紫阳街。不过,这要体力达得够才行。

望天台还是值得上去看一看的。据说这个位置曾经是元末农民起义领袖方国珍筑台祭天称王的地方,不过现在的望天台是全新的,结构采用“三层九循环”的形式,汉白玉扇形台板、台阶、栏杆等都是九或者九的倍数。我觉得望天台有些眼熟,不知道是不是《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白浅跳下殊仙台的取景地?

我们选择从兴善门登城墙,不仅仅是因为体力的缘故,还因为那里有一座始建于唐代、重建于元代的古塔——千佛塔。千佛塔位于临海古城龙兴寺内,是临海最高的古塔,也是浙江仅存的两座元塔之一。这座塔有两个特点:一是塔身上装饰了千余尊砖雕佛像,造型优美,工艺水平相当之高;二是各层平座采用的石板出挑建筑手法很罕见。因此,称得上是中国古塔中的精品和一绝。

最后贴一张临海的游览图,以便查找我们这次临海之行的足迹,同时也供朋友们参考。


(本文借用了金达莱拍摄的火山柱状节理照片,在此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