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正确陪伴孩子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10-23
1、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小学阶段,尤其是一二年级的时候,是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思维习惯的最佳时期。那么,家长在这一阶段陪伴孩子的主要目的,就是督促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思维习惯。比如家长陪伴孩子做作业:应特别提醒孩子不要分心,尤其是有的孩子,做几分钟作业就停下来,弄弄这,捣捣那。这时家长就要提醒孩子“不要边做边玩,要专心往下做”。这样陪伴孩子学习一段时间,孩子在学习、做作业时就会专注起来。需要家长注意的一个问题是:a、陪伴孩子学习的时候,不能在孩子身边太近,要静静地让孩子自己做作业,力求保持孩子思路不受干扰;b、孩子做作业时,家长不要一会儿递水,一会儿削水果,不停地打断孩子思路,更不要眼睛盯着孩子写的每一个字,稍稍有错就大声纠正或训斥孩子,这些做法都会使孩子分心,很难让孩子形成注意力集中的好习惯。2、陪伴孩子学习,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主动性。不要孩子稍有一点不懂就赶快详尽地解答,家长要有意识地鼓励孩子自己独立思考,主动钻研。孩子独立钻研、独立完成了作业,家长应及时鼓励,增强孩子自己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信心,这样才能达到“陪伴是为了孩子独立,主动地学习”的目的。一般来说,在整个一、二年级阶段,家长陪伴孩子学习,能达到两个标准:一是孩子学习时不分心;二是孩子有兴趣自己独立作业(尽管作业会有错误)。能做到这二点,就为孩子以后的学习打下了非常重要的基础
第2个回答  2020-10-23
家长要如何有效陪伴孩子?说到有效陪伴孩子,有几个家长真正做到了?在孩子正在成长历程中,家长如果因为其他原因没有陪伴你的孩子,你将失去见证孩子成长的过程,怎样陪伴孩子才是最有效的呢?

在孩子年幼的时候,尤其是0-6岁的阶段,母亲起到了最具影响力、举足轻重的作用。

俗话说的好“母子连心”,经历了十月怀胎的艰辛、一朝分娩的疼痛、坐月子的煎熬、养育孩子的辛苦,母亲对于孩子的爱是最纯真、天然的,这种爱体现为对孩子无私的投入,巨大的耐心,长时间的陪伴,细心的呵护,为了孩子,母亲牺牲的太多,也心甘情愿。对于这些,孩子是能够感觉得到的。

正因为这种情感的链接,在0-3岁这个年龄阶段,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是跟妈妈最亲昵的,这种关系,哪怕是奶奶、爸爸,也无法取代



妈妈的陪伴,能够缓解孩子的焦虑感,让孩子感觉到安全、温暖,遇到任何问题和挫折的时候,有妈妈在身边,能够给孩子足够的勇气继续尝试和挑战。

妈妈的细心,能够及时的发现孩子的身体、心理出现的情况,给予细心的沟通、关怀,帮助孩子恢复身心的健康。

妈妈的勤劳,往往能够给孩子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让孩子意识到并且学习生活自理的技能,帮忙分担家务,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妈妈的陪伴,更能够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家庭观念,认识到女性在一个家庭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对孩子未来的成长和家庭幸福带来帮助。



那么,妈妈应该怎样进行陪伴呢?



一、多拥抱、亲吻,给孩子安全舒适的感觉

年幼的孩子,最需要安全感,而安全感的来源,主要来自于妈妈,妈妈的怀抱、亲吻、安抚,都会给孩子带来很舒适的感觉,让孩子放松情绪,保持更健康的心理状态。因此,妈妈不要吝惜跟孩子的接触,多拥抱、亲昵、眼神的交流、言谈的沟通,有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

二、多跟孩子说话、交流

不管是襁褓中的宝宝,还在学习爬行的孩子,或者已经东奔西窜的2、3岁的孩子,妈妈都需要跟孩子多进行沟通交流,通过各种话题的交谈,一方面能够训练孩子的发音、语言表达、思维逻辑的能力,另一方面,有助于加强母子之间的信任和沟通习惯,这种习惯,在孩子的逆反期、青春期尤为重要。



三、一起讲故事、读绘本、唱儿歌

跟孩子一起讲故事、读绘本、唱儿歌,有几方面的好处。首先能力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从小坚持读绘本童书的孩子,长大后往往会有着很好的阅读习惯,对于阅读有着天然的喜爱;其次,能够训练孩子的思维、表达能力,孩子在听了故事、看了绘本之后,往往会有强烈的表现欲望,希望自己将这些故事说出来、自己唱儿歌,对于孩子的这种表现,家长应该及时的进行鼓励、支持;再次,优秀的儿童故事、绘本、儿歌,往往会教给孩子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识、规则、礼仪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孩子建立更好的生活习惯,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四、一起玩玩具

玩玩具对孩子的动手能力、精细动作的训练有很明显的效果,此外,益智类的玩具有助于拓展提升孩子的智力水平,可以给孩子多玩,玩的过程中,父母可以先参与进去,跟孩子一起玩,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协助,让孩子获得成功的成就感。

给孩子玩具,不建议采用电子类的声光电产品,这类玩具,对孩子的听力、视力容易造成影响,而且因为不需要动手动脑进行组装,对智力的发育没有什么帮助。



五、一起做家务

父母在做家务的时候,不管是厨房炒菜、洗菜,还是抹桌子、扫地、打扫卫生,孩子都会看在眼里,往往会希望跟爸爸妈妈一起来做家务,这种时候,父母不要觉得孩子会耽误事或者捣乱,一定要给孩子机会一起参与,培养孩子热爱劳动、喜欢干家务的习惯。父母可以分配一些相对简单的任务给孩子去完成,比如洗抹布、擦桌椅等,让孩子参与这个过程,获得成就感,拉近亲子情感。

六、带孩子多进行户外运动,亲近大自然

孩子的学习和成长,需要接触大量的新鲜事物,带着孩子走进大自然,去公园、湖边、草坪,让孩子去看、去听、去闻、去触摸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跟孩子一起分享感受,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多的帮助。



七、放下手机,专心陪伴

高质量的陪伴,一定是要全身心专注在孩子身上的,你的心思、注意力都需要放在孩子身上,如果当孩子呼唤你、需要你的时候,你却在看手机,心不在焉的应付着孩子是要求,久而久之,孩子会认为,手机才是你的宝贝,对你来说,手机比孩子更重要,情感上容易产生疏远的情绪。所以,父母一定要注意,陪伴孩子的时候,放下手机和工作,专心的陪伴,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