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骨架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4
急!求盘鹰风筝骨架结构图和制作步骤!
教你如何亲手制作风筝

风筝的形状主要是模仿大自然的生物,如雀鸟,昆虫,动物及几何立体等,而图案方面,主要由个人喜好而设计,有宣传标致,动物,蝶,飞鸟等,琳琅种种.

风筝的建造材料除了丝绢,纸张外,还有塑胶材料造的,骨杆有竹篾,木材及胶棒来造,近来有人设计一种无骨风筝,它的结构是引入空气於绢造的风坑之内,今风筝形成一个轻轻飘的气枕,然后乘风於上.中国,马来亚,菲律宾及日本等,亦有一种大形的风筝,每到风筝节就将它放到忍蓝的天空,该等风筝之尺码由十至二十尺不等.骨杆则用大竹升来造,由百多人来放.

做风筝的工具:浆糊, 纸刀

做风筝的材料:竹篾,纱纸条,马拉纸

1) 这种四方形的风筝,现在用得最多,最普遍.

2) 风筝的骨架,单单用两支组成非常简单.

3) 做法虽然简单,可是样子的变化非常多,加些工夫可以做出很 多东西.

做法:

1. 首先将竹篾浸水,令竹篾软身,再用 刀将竹篾破开,约三份之一粗度,然后修半形,因为稍后要将竹篾贴在马拉纸上,如果太粗,竹篾会拉破纸张,同时竹篾太粗,纱纸条就贴不稳.将修好的竹篾裁成两条长短适当的长度,约为(16吋及23吋).下一步,就将马拉纸裁成一个四方,长约24吋,马拉纸是一种非常粗糙的纸张,最适合作风筝之用.

2. 到此时就可以将竹篾贴在纸上,但要记著,将长长的竹篾,用纱纸扎在短的三份之一,然后慢慢屈曲,直至长竹篾两端触到纸的对角之上将它贴好.

3. 最后一步就将风筝的尾巴贴在风筝的下方,较好线与风筝的角度后,就可起放.

4. 风筝的尾巴是平衡风筝的主要工具,当风筝乘风而上之时,如果一方较重,风筝就会偏向这方,而尾巴最好比较长,因为越长就会有一个重量今风筝头部升起,使全身受风,平衡了斜的一方.

5. 风筝的丝线可以用牛皮线,棉线,玻璃线等线辘可分圆线辘及排辘将线扎在风筝上,要成一斜角
风筝骨架怎么和面粘起来?
1.涂胶: 糊纸前,往往先把胶涂在骨架上。

糊纸、绢时,目前最好的胶是乳胶(聚醋酸乙烯乳液),而胶的浓度要看所糊材料而定,原则上讲,所糊的材料越薄,不要很大强度的,可用稀一点的胶水。所糊材料强度大,要求胶合强度也大的,胶水要浓一些。

涂胶最好用毛笔轻轻涂在骨架上,胶要均匀。要注意一些骨架的角落里不要积留很多胶水,这会使蒙面不平整。

2.蒙面: 往涂好胶的骨架上蒙面要准确地放在骨架上,尽量少移动。否则会把胶擦掉。

蒙面在骨架上要平整,各处的松紧程度要相向,绝不能有的地方紧,有的地方松,这会引起风筝的扭曲变形,严重影响飞行。蒙面的骨架上定位后,要用手轻压四周,使蒙面与骨架贴牢,但不忙卷边。

因为在胶未干前卷边会造成四周拉紧不均的现象。 边缘处理 在把蒙面粘在骨架上以后,边缘的处理是糊风筝这道工序中的一个重要步骤。

根据不同的情况可以有不同的处理方法。 1.切边: 当风筝不大,而蒙面与风筝骨架的胶合强度很大时,可直接用刀子把剩余的边缘切掉,叫“切边”。

2.卷边: 当需要增大强度,则把多余的边缘剪下一部分,留一部分涂胶后卷过来,叫“卷边” 3.缝边: 当需要更大的强度时,卷边后还要把多余的部分缝上,叫“缝边”。 4.粘边: 当用塑料薄膜蒙面时,它与骨架的粘合强度往往不够用,而又不宜缝合时,就要用把多余的边缘卷过来再粘合的方法,叫“粘边”。

5、校正 在蒙面的过程中要不断地检查风筝骨架的正确位置,发现有扭曲,不对称等情况要随时校正,否则等整个风筝糊完以后再发现问题就不易校正了。
老鹰风筝骨架怎样组装
工具/原料 宣纸 一大张(具体适想做的风筝大小决定) 竹子 (数量也是适风筝大小决定) 棉线 (适量) 手工刀 胶水 风筝线 彩笔(选择需要的颜色) 方法/步骤 步骤一:“面子”材质的选择。

风筝的“脸”既是面子工程,又是里子工程,美观和飞得高需兼备。 纸张的正确选择是第一步。

用过厚的纸张做成的风筝飞不高,太薄的纸张又容易破损。 最早的时候是用报纸来做的,后来条件允许了就改用绵纸,那时,在文化用品商店里可以买到绵纸,10块钱一封,算是比较高档的了,当然质量也很好。

现在,绵纸已经很难买到了,所以就用宣纸做,虽然比绵纸稍微厚一点,但效果是一样的。 需要做大一点的风筝就用几张宣纸合起来,小一点的话一张宣纸的大小也够了。

现在我们就现场示范做一只“鲶鱼鹞”,风筝的大小即一张宣纸的大小。 步骤二:“骨架”的选材与制作。

风筝的支架好比一个人的骨架,对整体起着支撑、平衡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风筝“骨架”的制作是决定风筝好坏的关键步骤。 我们首先拿出一根准备好的竹子,边比划边说:“风筝‘骨架’的材料一般选用竹子,因为竹子弯曲时有一定的韧性,不容易断裂,自身的分量也不重。

把竹子劈成篾条,然后根据自己的喜好把篾条制成各种各样的风筝‘骨架’,比如蜻蜓状、蝴蝶状。” 对于竹子的选择也是很有讲究的:竹子应当选择老一点的,太嫩的竹子遇到大风,在空中的稳定性不好;竹节也尽量要少一点;竹子以挺拔的为宜。

我们将竹子劈开,并把劈好的篾条弯成半月形,“篾条的宽度应根据风筝面的宽度来确定。”他拿起篾条比照了一下风筝面的大小,再次对宽度进行了修改,最终定为3毫米。

步骤三:扎线,固定“骨架”。 “鲶鱼鹞”的“骨架”需由一根半月形和一根竖直的篾条构成。

我们先在一根篾条的一端系上细棉线,再将篾条弯曲,在篾条另一端系上棉线,使篾条呈半月形;把竖直的篾条与月牙形的篾条用棉线连接起来,棉线连接的形状呈倒三角形。“鲶鱼鹞”的支架就这样“搭建”完成了。

剪掉宣纸的一角,拿来一瓶胶水,将“骨架”的交叉点与风筝的“面子”固定。“以前做风筝是用糨糊来粘贴的,现在改良了,用胶水粘贴。”

步骤四:给它“修修身”。 固定了风筝的“骨架”后就开始裁剪和粘贴风筝的外轮廓了。

然后顺着棉线倒三角形的方向,将风筝的两边修好,再一刀一刀斜着将宣纸剪出一条条缝,然后涂上胶水,开始一小张一小张地把宣纸与棉线粘在一起。一只“鲶鱼鹞”就初具雏形了。

步骤五:引线及调试平衡。 引线这个步骤也是个凭经验的活,相当重要,看似简单却不易做好。

“引线关系到风筝的平衡度,初学者可能一下子找不到平衡,那么就需要不断地调整了。”我们用一根穿了线的细针穿过“骨架”的中心点,两根线一长一短。

标准是:提起线后,所做的“鲶鱼鹞”是呈水平状态的,说明不用进一步调整。 要知道如果此时风筝左右摇摆不定的话,就要调整这两根线来找平衡,调整到风筝左右高低相同就可以了。”

接着,我们用事先准备好的的风筝线线与先前调整好的两根线连接起来,等到放风筝时,人就通过这根长线来控制风筝的远近和高低。 步骤六:装上“尾巴”。

风筝的“尾巴”是用来辅助风筝更高地飞翔的,“尾巴”的长短应根据风筝的飞翔情况来确定。 我的经验是:如果‘尾巴’太重的话,风筝放不上去,如果‘尾巴’太轻的话,又会翻跟斗,边放边调试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风筝的“尾巴”有好几种,一般较常见的是长长直直的“尾巴”和一个一个圈圈接成的“尾巴”。 步骤七:穿上美丽的“外衣”。
风筝骨架制作图解
三角风筝不用绑。

直接把骨架粘在面料上,取一块正方型面料,熨平,按一平方米为例,把一根长一米的竹条一端对准面料一角,粘在面料对角线上。取长八十五厘米的竹条两根,粘在长条两侧面料边缘,位置在粘长竹条的角顶端,沿着两边向下量十二厘米处,把竹条一端对齐粘在面料边上。

然后,在顶端向下二十五厘米处,穿细铁丝做两个小环,两个边,一边一个。小环三毫米直径就行,不可大了。

而且要固定在竹条上,不能滑动。取一根约七十厘米的竹条,修方正,完成弧形时,成正弧,不可一头柔软,一头硬。

把两头五毫米修细,使之能插入小环。在面料那面把线绳钉在距顶端十五厘米处打死结,线绳另一头钉在距顶端四十厘米处打死结,线绳长为七十厘米,然后,再把线绳在近顶端方两处二十五到三十厘米处打结,系成上短下长的提线,成一个直径两厘米的线环,在这个环里挂上放飞线,就可以试飞了。

如果用白色面料,还要绘画。彩色面料就省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