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星空,那30万年的孤身流浪——既是史诗,也是未来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0


生命的全部意义,

在于 探索 无穷无尽的未知。


——埃米尔·左拉


一、

最近,有人发现“天有异象”。

在夜晚看星星时,竟然时不时会有一排星星从天空中划过。


社交网络上已经有人分享出来了。


更有天文爱好者在夜晚通过拍延时摄影捕捉到这些星星的动态,比流星雨还要壮观,就像用激光炮扫射天空。


这些星星一看就知道绝不寻常,但到底是什么?难道是外星人?

其实,这是一系列围绕地球高速转圈的通讯卫星,它们是属于space X 公司 “ 星链 Starklink ”计划的一部分 。

而这个庞大计划的策划和实施者就是著名的硅谷钢铁侠——埃隆·马斯克。



这个“ 星链计划 ” 将至少向太空发射12000 颗卫星,并很有可能扩展到 42000 颗,据说是用于把wifi信号无死角覆盖整个地球。

为了实现计划,SpaceX 将在未来每两周发射60 颗卫星。这在过去的航天工程根本就是天荒夜谈,因为成本太高了,这么频繁的发射火箭,就算动用一个国家的全部财力都可能吃不消。

然而,由于SpaceX掌握了火箭发射和回收的技术,发射的成本就大大降低,让这一切变得可行、可操作了。



二、

仰望天空,也许是无数爱幻想、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的人都爱做的事情。

深邃的宇宙空间,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

原始的人类,从第一次仰望星空中开始,对大自然便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渐渐孕育出智慧,引领着人类 社会 一路发展。

前总理温家宝在同济大学演讲时曾引用过黑格尔的名言:

人类的未来,必定是通过 探索 太空实现的。

1969年,人类第一次成功登月,世界为之兴奋,为之震动。


随后,人类便对自身航天 科技 异常乐观,认为不出十年就可以登上火星,到2000年时,太空漫游的时代就会到来。

那个时候,对人类前途信心满满的年轻人,尤其在西方发达国家,很多年轻人眼中透着热切的期待,听着《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宏大背景音乐,迫不及待想象自己穿上太空服,搭乘着巨大的宇宙飞船,穿梭于星际空间,像电影《2001太空漫游》的场景一样,一步步 探索 着宇宙深处的奥妙。



那是人类太空 探索 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代。

可惜,随着美苏冷战军备竞赛的结束,太空 探索 的庞大开支反倒成为政客竞逐权力的负担,空间 探索 活动逐渐被削减,取消。

人类登月即高峰!

谁曾想,这个黄金时代会随着阿波罗计划的结束而落幕。

自1972年阿波罗17号完成最后一次登月任务后,到如今2020年,快50年过去了,再也没有人类能成功踏上过地球之外的任何星球。

曾经那些雄心壮志的年轻人早已垂垂老矣,人类对太空“殖民”事业的进展泛善可陈,原以为指日可待的星辰大海,如今也像变得无比遥远。

叹此生或再无缘矣!

这一切,不禁让人联想起登月英雄阿姆斯特朗的一生。

作为第一个踏上月球的人,他的脚印也永久地留在月面,还有他那句让人热泪盈眶的名言:



阿姆斯特朗回到地球,理所当然受到各界的热烈欢迎,他走上了人生的巅峰,但同样是这样一个他,从此却也开始走下坡路。

阿姆斯特朗退役后开始酗酒、抑郁,后来与妻子离婚,变得孤僻和离群索居,整天窝在家。有人劝他多出门走走,散散心,可是他居然说:

“我连月球都去过了,地球上还有什么地方能吸引我呢?”

一代人心中的英雄,沦落至此,不胜唏嘘。



三、

尽管数十年人类再也没有登月,但不代表太空 探索 工作的停止。这段时间里,太空 探索 的主角是太空探测器。

1995年,伽利略号探测器进入木星轨道,为世人清楚展示木星以及其众多卫星的真容,特别是让人神往的木卫二——欧罗巴。

在木卫二上,我们惊奇地看到冲向天空两百公里高的喷泉,还有星球表面覆盖厚达数十公里的冰层以及冰层下存在的一百公里深的咸水海洋,这一切让木卫二成为太阳系中除地球外最有可能拥有生命的星球。


2004年的圣诞夜,卡西尼号卸下惠更斯号登陆土卫六——泰坦,为全世界的天文爱好者带来了最惊喜的圣诞礼物。

在惠更斯号传回的画面中,人们惊讶地第一次看到地球以外有液态存在的星球,有湖泊,居然还会下雨、下雪。

土卫六距离地球约15亿公里远,地形和“气候环境”几乎是地球的翻版,让人有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恍惚感。

然而,土卫六泰坦星上存在的液体不是水,而是液态的甲烷。



2012年,好奇号登陆火星,开始了长达数年的 探索 火星的任务。

好奇号拍摄了不少火星的高清风景照,不时还出现一些疑似“生物”或“火星人”的照片引起热议。

这辆先进有趣的好奇号几乎成了宇宙探测器界的网红。


2017年,著名的卡西尼号为人类天文事业贡献二十年后冲向土星,在化为灰烬前仍尽心尽力,向地球传回土星的大气数据。

卡西尼号的功绩众多,被天文爱好者盛赞为 “荣耀卡西尼”

它曾在14.4亿公里处回头给地球拍过一张“自拍”,画面中我们的地球仅仅是一个小点。

它曾近距离拍摄壮丽的土星环,并首次确认了1675年天文学家卡西尼本人用望远镜发现土星环的“卡西尼环缝”,以及发现土星北极那完美的六角形气旋。

卡西尼号还 探索 了土星多姿多彩的卫星世界,特别是携带的惠更斯号 探索 了土卫六,这在前面已经提及。


1977年发射的旅行者一号,搭载着一张写满关于地球和人类资料的金磁盘,正以每秒16.98公里的速度飞离我们的太阳系。

经过40多年的长途跋涉,现如今,它大约距离我们210多亿公里远的地方,是迄今为止离地球最远的人造物体。

大约在2025年,旅行者一号将彻底与地球失去联系,真正开始它的 “宇宙流浪旅行”


四、

尽管这五十年,人类“殖民”太空的硬脚步停止了,但“放眼”太空的软工程却从未停止过。

诚如黑格尔所说,因为一直都有那些会仰望星空的人,我们人类一定是有未来的物种。

其实吧,我也很喜欢夜观天象。

特别是得知马斯克有这个“星链计划”之后,和很多好奇心满满的朋友一样,我也迫不及待跑到天台想去一看究竟。

可惜,星链只是人造卫星,本体并不会发光,它们看起来像星星不过因为反射了太阳光。

这种光其实是很微弱,大气污染严重和城市灯光都会影响观察,加上它们的行踪也不定,或许当你观察天空的时候,它们压根就没经过你所在的区域……

总得来说,要靠肉眼去观察这些星链,其实是挺难的,否则,这样壮观的“天文异象”,恐怕一早就刷爆朋友圈了。

有点可惜……

但这一夜,望着深邃的、宁静的夜空,我的心中不禁有些心潮起伏。

星链计划其实并不是什么划时代的壮举,网上也存在对此计划不满的声音,而计划本身也不一定可以取得什么必然的好结果。

但因为有像马斯克那样的人出现,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把目光重新投向太空,重新燃起对天空的兴趣和希望,推动着人类继续迈开 探索 太空的脚步。

继1969年阿姆斯特朗的 第一步 之后,

我希望有生之年能够看到人类迈出的

第二步、

第三步……



1977年,人类发射了著名的旅行者一号。

2025年,它便会彻底与人类失去联系。

如果幸运的话,在继续流浪飞行30万年后,这个孤独的旅行者将会抵达我们全天夜空中最亮的恒星——天狼星。

有人会设想过30万年后,旅行者一号进入天狼星轨道时的情景吗?

如果有天狼星人,在读取探测器上金磁盘的数据后,他们会对这远在8.6光年外太阳系的地球人30万年前所做的这一切有什么感想?

是惊叹?

是讪笑?

还是无感?

没有人会知道。

但我相信,

这一切对于一个民族,一个物种,乃至是整一个星球的所有生物,

对于在这些生物群体里明白到“仰望天空”意义所在的那一些生灵心中,

这,既是史诗,

这,也是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