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唐君主李煜著作

注释,越详细月好

第1个回答  2006-12-22
  九月十日偶书】

  李煜

  晚雨秋阴酒乍醒,感时心绪杳难平。
  黄花冷落不成艳,红叶飕飗竞鼓声。
  背世返能厌俗态,偶缘犹未忘多情。
  自从双鬓斑斑白,不学安仁却自惊。

  【秋莺】

  李煜

  残莺何事不知秋,横过幽林尚独游。
  老舌百般倾耳听,深黄一点入烟流。
  栖迟背世同悲鲁,浏亮如笙碎在缑。
  莫更留连好归去,露华凄冷蓼花愁。

  【病起题山舍壁】

  李煜

  山舍初成病乍轻,杖藜巾褐称闲情。
  炉开小火深回暖,沟引新流几曲声。
  暂约彭涓安朽质,终期宗远问无生。
  谁能役役尘中累,贪合鱼龙构强名。

  【送邓王二十弟从益牧宣城】

  李煜

  且维轻舸更迟迟,别酒重倾惜解携。
  浩浪侵愁光荡漾,乱山凝恨色高低。
  君驰桧楫情何极,我凭阑干日向西。
  咫尺烟江几多地,不须怀抱重凄凄。

  【渡中江望石城泣下】

  李煜

  江南江北旧家乡,三十年来梦一场。
  吴苑宫闱今冷落,广陵台殿已荒凉。
  云笼远岫愁千片,雨打归舟泪万行。
  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闲坐细思量。

  【挽辞】

  李煜

  珠碎眼前珍,花凋世外春。未销心里恨,又失掌中身。
  玉笥犹残药,香奁已染尘。前哀将后感,无泪可沾巾。
  艳质同芳树,浮危道略同。正悲春落实,又苦雨伤丛。
  秾丽今何在,飘零事已空。沉沉无问处,千载谢东风。

  【悼诗】

  李煜

  永念难消释,孤怀痛自嗟。雨深秋寂莫,愁引病增加。
  咽绝风前思,昏蒙眼上花。空王应念我,穷子正迷家。

  【感怀】

  李煜

  又见桐花发旧枝,一楼烟雨暮凄凄。
  凭阑惆怅人谁会,不觉潸然泪眼低。
  层城无复见娇姿,佳节缠哀不自持。
  空有当年旧烟月,芙蓉城上哭蛾眉。

  【梅花】

  李煜

  殷勤移植地,曲槛小栏边。共约重芳日,还忧不盛妍。
  阻风开步障,乘月溉寒泉。谁料花前后,蛾眉却不全。
  失却烟花主,东君自不知。清香更何用,犹发去年枝。

  【书灵筵手巾】

  李煜

  浮生共憔悴,壮岁失婵娟。汗手遗香渍,痕眉染黛烟。

  【书琵琶背】

  李煜

  侁自肩如削,难胜数缕绦。天香留凤尾,余暖在檀槽。

  【病中感怀】

  李煜

  憔悴年来甚,萧条益自伤。风威侵病骨,雨气咽愁肠。
  夜鼎唯煎药,朝髭半染霜。前缘竟何似,谁与问空王。

  【病中书事】

  李煜

  病身坚固道情深,宴坐清香思自任。
  月照静居唯捣药,门扃幽院只来禽。
  庸医懒听词何取,小婢将行力未禁。
  赖问空门知气味,不然烦恼万涂侵。

  【赐宫人庆奴】

  李煜

  风情渐老见春羞,到处消魂感旧游。
  多谢长条似相识,强垂烟态拂人头。

  【题金楼子后】

  李煜

  牙签万轴里红绡,王粲书同付火烧。
  不于祖龙留面目,遗篇那得到今朝。

  【句】

  李煜

  迢迢牵牛星,杳在河之阳。粲粲黄姑女,耿耿遥相望。
  莺狂应有恨,蝶舞已无多。(《落花》)
  揖让月在手,动摇风满怀。(《咏扇》)
  病态如衰弱,厌厌向五年。(以下《律髓注》)
  衰颜一病难牵复,晓殿君临颇自羞。
  冷笑秦皇经远略,静怜姬满苦时巡。
  鬓从今日添新白,菊是去年依旧黄。(以下《翰府名谈》)
  万古到头归一死,醉乡葬地有高原。
  人生不满百,刚作千年画。(《野客丛谈》)
  日映仙云薄,秋高天碧深。(《海录碎事》)
  乌照始潜辉,龙烛便争秉。(以下《孔帖》)
  凝珠满露枝。
  游飏日已西,肃穆寒初至。
  九重开扇鹄,四牖炳灯鱼。
  忌觞无算酌。
  倾碗更为寿,深卮递酬宾。
  一字一珠的血泪之歌
  ——李煜的《虞美人》赏析
  〔原文〕
  春花秋月⑵何时了⑶,往事⑷知多少!小楼⑸昨夜又东风⑹,故国⑺不堪⑻回首⑼月明中。
  雕栏玉砌⑽应犹在⑾,只是朱颜改⑿。问君⒀能有多少愁?恰似⒁一江春水⒂向东流。
  〔说明〕
  李煜(yù)(公元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等,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的君主,故又被称作南唐后主或李后主。当他即位之时,赵宋已代周建国,南唐形势岌岌可危,他在对宋王朝委曲求全中过了十五年偷安、享乐的生活。公元975年,南唐被宋朝消灭,李煜成了俘虏,被从南唐都城金陵(今江苏南京)押到宋都汴京,过了两年多的囚徒生活,最后被宋太宗派人毒死。
  李煜工书,善画,洞晓音律,诗、词、文皆通,以词的成就最为突出。由于从南唐君主降为宋朝囚徒的巨大变化,他的词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叙写原先宫廷豪华生活和男女欢爱之情,后期词几乎都是抒写对昔日生活的怀念和倾泄变为囚徒后的深哀巨痛。
  李煜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主要取决于他的艺术成就。他的词艺术成就很高。他善于用白描手法抒写自己的感情,善于用贴切的比喻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他的词语言明净,优美,生动,在题材和意境上均突破了“花间词”派镂金刻翠,以写艳情为主的狭窄意境,对词的发展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近代学者王国维在其《人间词话》中对他作了很高的评价。
  李煜的词,与他父亲李王景(南唐后主)的词收在一起,称为《南唐二主词》。
  ⑴虞美人: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取名于项羽宠姬虞美人。因李煜填此词的名句,又名“一江春水”。此外又名“玉壶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阙均两仄韵转两平韵。
  ⑵春花秋月:春花开秋月圆的省语,比喻人生最美好的时刻。
  ⑶了:完结。
  ⑷往事:这里指过去寻欢作乐的宫廷生活。
  ⑸小楼:自己被俘降宋后在汴京(今河南开封)所居之楼。
  ⑹东风:刮起了东风,意为春天来了。
  ⑺故国:旧国,指已被宋朝灭了的南唐。
  ⑻堪:禁得起,受得住。
  ⑼回首:回头想,回忆。
  ⑽雕栏玉砌:雕花的栏杆和白玉一样的台阶,这里借代帝王的豪华宫殿。
  ⑾应犹在:该还存在。
  ⑿朱颜改:红润的脸色改变了(变得苍白、憔悴)。
  ⒀问君:君,你。这是假设的问话,作者把自己作为第二人称来发问。
  ⒁恰似:正象。
  ⒂春水:春天的江水。
  〔赏析〕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故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
  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人生多么美好。可我这囚犯的苦难岁月,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么会弄到今天这步田地?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诗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月明中。”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尽管“故国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这两句就是具体写“回首”“故国”的——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朱颜”一词在这里固然具体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
  以上六句,诗人竭力将美景与悲情,往昔与当今,景物与人事的对比融为一体,尤其是通过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沧桑的强烈对比,把蕴蓄于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倾泻出来,凝成最后的千古绝唱——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人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抽象的本体“愁”,接着用生动的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
  全词以明净、凝练、优美、清新的语言,运用比喻、象征、对比、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高度地概括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真情实感。难怪前人赞誉李煜的词是“血泪之歌”,“一字一珠”。
  浪淘沙 李煜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秋风庭院藓侵阶。
  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剑已沉埋,壮气蒿莱。
  晚凉天净月华开。
  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名家点评:
  此词为入宋后抒写幽闭时心情。

  “往事只堪哀”,是说想起往事就悲哀,而不是说想起悲哀的往事。后主被俘入宋后,总是难忘故国的“往事”。《虞美人》词说“往事知多少”;《菩萨蛮》词说“往事已成空”,可见他的“往事”是指过去欢乐“往事”。如今触目皆悲,所以想起欢乐的往事,更倍增伤感。开篇流露的是幸福的失落感,接下来表现的是沉重的孤独感。庭院长满了苔藓,可见环境的极度荒凉冷清。室内也是死气沉沉。珠帘不卷,既是无人卷,也是无心卷帘。户外荒凉,触目肠断,不如呆在室内消磨时光。可长期龟缩幽闭一室,内心的孤独还是不能排解。他在期盼人来,期盼着与人交流、倾诉,可等待“终日”,不见人来,也无人敢来。据宋人王铚《默记》记载,后主在汴京开封的住处,每天都有“一老卒守门”,并“有旨不得与外人接”。李煜在汴京,实质是被软禁的囚徒。他明明知道没有人愿意来看望,也没有人敢来看望,却偏偏说“终日”有“谁来 ”。他是在失望中期盼,在期盼中绝望。这就是李后主的心态。

  在极度孤独中度日的李煜,打发时光、排遣苦闷的最好方式是回忆往事。金剑沉埋于废墟,壮气消沉于荒草,复国的机会与可能是一点儿也没有了,只好任命吧!就这样过一天算一天吧!

  上片写的是白天,下片写晚上,晚凉天静,月华普照,全词的境界闪出一丝亮色,主人公的心情也为之开朗。可这月亮已非故乡之月,就像建安时期王粲《登楼赋》所说的“虽信美而吾土”。于是他由月亮想到当年月光照耀下的秦淮河畔的故国宫殿。但玉楼瑶殿已非我有,明月照得再亮,也只能徒增伤感。后主总是这么执着地留恋过去,故国成了他解不开的情结。故国情结是他后期词作的一大主题,也是他打发孤独寂寞时光的一副强心剂。但故国情结并不能解脱心中的屈辱与痛苦。他靠回忆过去打发时光。可是一旦从过去的往事中回到现实,又痛苦不堪。这样周而复始,后主深深地陷入了无法解开的心理怪圈。
  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南唐中主第六
  子。徐州人。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
  主。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于江南一隅。宋开宝七年(97
  4年),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
  。明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太宗即位,进
  封陇西郡公。太平兴国三年(978)七夕是他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
  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将他毒死。追封吴
  王,葬洛阳邙山。
  后主前期词作风格绮丽柔靡,还不脱“花间”习气。国亡后在“日夕只
  以眼泪洗面”的软禁生涯中,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
  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
  话到沧桑语始工”。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苏辛所谓的
  “豪放”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如王国维《人间词话
  》所言:“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
  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
  后主本有集,已失传。现存词四十四首,其中几首前期作品或为他人所
  作,可以确定者仅三十八首
  南唐】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②
  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③
  相留醉,
  几时重,④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注释】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相见欢》、《秋夜月》、《上西楼》。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②谢:凋谢。
  ③胭脂泪:指女子的眼泪。女子脸上搽有胭脂泪水流经脸颊时沾上胭脂的红色,故云。
  ④几时重:何时再度相会。

  【简析】

  此词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寄寓在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中,是即景抒情的典范之作。起句“ 林花谢了春红 ”,即托出作者的伤春惜花之情;而续以“太匆匆”,则使这种伤春惜花之情得以强化。狼藉残红,春去匆匆;而作者的生命之春也早已匆匆而去,只留下伤残的春心和破碎的春梦。因此,“太匆匆”的感慨,固然是为林花凋谢之速而发,但其中不也糅合了人生苦短、来日无多的喟叹,包蕴了作者对生命流程的理性思考?“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一句点出林花匆匆谢去的原因是风雨侵龚,而作者生命之春的早逝不也是因为过多地栉风沐雨?所以,此句同样既是叹花,亦是自叹。“无奈”云云,充满不甘听凭外力摧残而又自恨无力改变生态环境的感怆。换头“胭脂泪”三句,转以拟人化的笔墨,表现作者与林花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这里,一边是生逢末世,运交华盖的失意人,一边是盛时不再、红消香断的解语花,二者恍然相对,不胜缱绻。“胭脂泪”,遥按上片“林花谢了春红”句,是从杜甫《曲江对雨》诗“林花著雨胭脂湿”变化而来。林花为风侵欺,红^叟鲛肖(左应加鱼旁),状如胭脂。“胭脂泪”者,此之谓也。但花本无泪,实际上是惯于“以我观物”的作者移情于彼,使之人格化 —— 作者身历世变,泣血无泪,不亦色若胭脂?“相留醉”,一作“留人醉”,花固怜人,人亦惜花;泪眼相向之际,究竟是人留花抑或花留人,已惝恍难分。着一“醉”字,写出彼此如醉如痴、眷变难舍的情态,极为传神,而“几时重”则吁出了人与花共同的希冀和自知希冀无法实现的怅惘与迷茫。 结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一气呵成益见悲慨。“人生长恨”似乎不仅仅是抒写一已的失意情怀,而涵盖了整个人类所共有的生命的缺憾,是一种融汇和浓缩了无数痛苦的人生体验的浩叹
  南唐】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②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③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④

  【注释】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李煜此词
  即有将此调名标为《乌夜啼》者。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②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③离愁:指去国之愁。 ④别是一般:另有
  一种。

  【品评】
  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此词写作时期难定。如系李煜早年之作,
  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属于他宫庭生活的一个插曲,如作于归宋以后,此词所表
  现的则应当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惋之神。
  “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
  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
  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
  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
  所见。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
  河”(《破阵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
  萧飒秋色所笼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
  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过片后“剪不断”三
  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更见作
  者独诣的还是结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诗词家借助鲜明生动的艺术形
  象来表现离愁时,或写愁之深,如李白《远离别》:“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
  不言此愁古”; 或写愁之长, 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
  长”;或写恋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或写愁之多,如秦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李煜此句则
  写出愁之味:其味在酸咸之外,但却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久
  弥鲜;舌品不得,心感方知。因此也就不用诉诸人们的视觉,而直接诉诸人们
  的心灵,读后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同感。这种写法无疑有其深至
  之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06-12-22
第3个回答  2006-12-22
望江南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第4个回答  2006-12-22
李煜的词可也是一本书呀,上图书馆去借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