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母亲一心为儿,儿子却认为理所当然?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7
最近,我母亲刚满六十岁。

在她六十岁生日前一天,我转了一千元给她,并买了一双新棉皮鞋寄回去。

我弟弟没有任何表示。他说:“母亲有钱,我没必要再给钱。我自己也没钱。”

这样,母亲六十岁生日过完了,我弟弟既没有给一分钱,也没买任何礼物。

后来,我母亲给我打电话,说我弟弟在她过生日那天没有任何表示。

我转达了我弟弟的意思。我母亲很生气,她说:“我的是我的,他的是他的。我现在有钱吃饭,不代表我不需要钱。他什么表示都没有,白养了。以后他也别想从我这拿钱。”

很明显,即便我母亲有钱吃饭,她也希望子女在她过生日的时候有点表示。

可为什么我弟弟不想有任何表示呢?

他倒是经常问我应该给导师送个什么礼物,应该给哪个妹子买个什么礼物。可他从来没想过要给母亲买什么礼物。

在他看来,家里的一切都是他的,母亲所有的一切都是他的。

母亲含辛茹苦送他读书,考大学,读研究生。他毕业后参加工作,没有给过家里一分钱。

他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

这背后的思维模式是什么?

首先,我老家固有的思维模式。

在我的老家,一般是儿子以后接管家里的财产。我弟弟从小就认为家里的一切都是他的。

他认为给妈妈,以后也是他的。给不给一个样。

其次,我的父母没有教会我们回馈。

每次,我给家里买点东西,我父母都觉得贵。每次都说买贵了,以后不要买东西。

长此以往,我们就默认为父母是不需要礼物的,我们是不需要买东西回去的。

不过,转念一想,如果一直不懂得回馈,等到母亲不在了,就没机会回馈了。

古语云: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草儿都知道回报,何况人呢?

造成今天子女不孝顺,既有父母的原因,也有子女自身的原因。

父母把子女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家庭成为了无限责任公司,父母为子女承担一辈子的责任。

这种思维模式使得子女认为从父母那得到一切是理所当然的,没有了感恩之心,反倒起了攀比之心。

即便父母尽心尽意为子女,子女在大城市会与其他同龄人攀比,抱怨自己出身不好,不能拼爹,父母没钱给自己买房子,娶媳妇,怪自己投胎没投好。

我偶尔会从我弟弟那听到抱怨自己来自农村,家里条件不好,自己再怎么努力也赶不上人家等等。

父母的这种任劳任怨,没有教会子女回馈,如果碰上子女后天不懂事,就真的不知道怎么感谢回馈父母了。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读书的是明理和获智。如果不明白道理,一味向外求,老是认为父母亏欠自己,不懂得回馈。以后父母不在了,就没机会了。

同时,为了让家庭幸福和睦,父母从小也要懂得引导子女回馈自己。

东西买贵了,可情义比钱更重要。

对我们来说,父母没法改变,只有自己去学习成长,让自己心安,让父母也开心,一家其乐融融。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