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课堂抓核心素养,用好四清提升教学质量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1
​蔡林森老先生在"没有教不会学生,只有不会教教师"这一理想教育价值观追求感召下,首先在洋思中学探索了"先学后教、当堂达标"课堂模式,后又提出了特别重视反馈的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俗称"四清"的策略,使一线教师的教学有了方法与抓手,这对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起到了功不可没作用。

四清,是追踪和反馈学情的很有效手段之一,目前有经验可借鉴,有效果已呈现。堂清和日清由教师根据课堂学情和教学进度进行把握,建议一定要以周学习目标来统领日清、周清。也就是设计“堂清”—“日清”—“周清”—“月清”的时候,一定是从后往前来!!

学习目标是学习进程导航仪,一节课的课时学习目标,容易造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缺少整体观、系统观,所以单元整体建构,系统设计单元目标,宏观整册书教材解读以及指向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十分重要。像我们之前走过的“整册书说教材”“分解单元教材”等活动就是有效的掌控知识的系统性。所以我觉得“四清”之前,一定要解读核心素养、解读教材目标。

立足语文的核心素养,即:语言的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来解读学段、整本书的学习目标,再来设计课时的目标重难点。语文核心素养是一个梯度的过程,实际上涉及到三维目标。比如“”“语言的构建与运用”要落实到语文课堂的堂清上来,一课一得,训练语用,将听说读写结合起来,讲欣赏和创造结合起来,将知识和能力结合起来,将语言文字和文化素养结合起来。

个人觉得可探索堂理、日思、周问、月用。具体就是“堂堂整理”。建议课堂上留出学习整理时间。内容包括知识点、学习方法、疑存有待解决问题或提出新的问题是什么?学生能自主创编一至两道有代表性习题。“日日反思”,引导学生暮省、反思。今天我学到了什么?用什么方法学?解决问题时我积累了什么经验?遇到什么困难我是如何克服困难的?即让学生养从知识系统、认知策略、元认知识策略三维视角去暮省、反思,促使学习力提升。“周周新问”在本周所学基础上,你又产生什么新问题,你能有你所学解决什么生活中问题?让自主学习、深度学习发生。这个可以通过循环日记、读书笔记、周测试卷中窥见。月月有"成果"一一学习成果汇报单。由学生制作“学习成果单”就像一个学习效果可视化的"产品"。教材上的任何一章、任何一节都可以作为成果的主题。达到学生即是小老师,能说能表达、能写能欣赏、能讲能总结、能思能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