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人坑的阜新万人坑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14

阜新煤矿是我国大型煤矿之一。1936年10月1日,伪“ 满洲炭矿株式会社”成立了“阜新矿业所”,开始全面掠夺阜新的煤炭,从关内河北、山东等省大量骗招劳工。日本帝国主义为了掠夺中国煤炭资源,实行“人肉开采”政策,不管矿工死活,造成冒顶、透水、瓦斯爆炸不断,吞噬无数矿工的生命;在经济上通过把头对矿工进行敲骨吸髓的剥削,使大批矿工未老先衰,英年早逝;在政治上采取高压政策,随意打骂、虐杀中国矿工。加上卫生条件差,瘟疫流行,死者甚多。这些人的尸骨越积越多,终于形成了万人坑。
阜新地区共有四处万人坑。其中,新邱兴隆沟墓地始建于1939年8月,当时购地323.977万平方米,原为建井采煤,后划出5万多平方米为墓地;城南墓地始建于1939年11月, 购地419.6438万平方米,也从中划出一部分土地为墓地;孙家湾墓地始建于1940年8月,占地20.388万平方米;五龙南沟墓地始建于1940年11月,占地17.524万平方米。经多方调查考证,上述4处万人坑总占地面积达50多万平方米,所埋葬的死难矿工至少7万人。
孙家湾万人坑是迄今为止保存完好的墓地, 四周立有“满炭墓地”的刻字石桩。1968年阜新矿务局在孙家湾南山万人坑筹建“阶级教育展览馆”, 在整理部分坟墓和遗骨中,发掘出3个群葬大坑,就原址保持原葬形态,建起两座展馆、一处叫“死难矿工遗骨馆”(西馆),另一处叫“抗暴青工遗骨馆”(东馆)。另外,还有7个遗骨典型,1个白骨陈列厅。东西两馆相距约1.5公里。东馆墓坑由北及南, 顺东山坡挖就,北高南低,长16米,宽2米,底深不足1米。共摆放137 具尸骨,据初步考察,这些人在生前是关押在日本警备队参加过下菜园子大暴动的“特殊工人”和关押在思想矫正院的反满抗日矿工。坑内所埋尸身分作5组,有的单层摆放,有的码摆5层,发掘后露出尸骨或仅外露头骨的共83具。西馆分南北两坑,间距22米。南坑于沟坡挖就,东高西低,高低差约1米,南北长11.1米,宽3.5米,坑深不及1米。坑里埋尸52具, 分双行将4尸下肢交叉相压。北坑平低,南北长13米,宽3.5米,深约1米。 坑内埋尸58具,尸体单层平放。两坑露出的尸骨中均有肢体残缺者,有的肢骨、椎骨、肋骨折断或颅骨穿洞、断裂。由此不难想象死难矿工所受的残酷折磨。其中还有一具尸骨,两臂撑地、双腿后蹬、上身挺起、头微扬、斜卧于别尸(全坑尸体均单尸仰摆)之上,呈前爬之势,显系被活埋者,当时意欲爬出。孙家湾万人坑是日本侵略者残杀中国人民所犯滔天罪行的见证,是中国人民惨遭荼毒的缩影,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期间,屠杀、残害中国人民留下的历史遗迹,是日本侵华的历史罪证。
2006年国务院公布了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阜新万人坑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之一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4年9月,网络曝光辽宁阜新“万人坑”遗址遭到严重破坏,出现纪念碑损坏、馆内没照明、遗骨散失等问题。
对此,阜新市政府有关部门经调查发现,遗址保护确实存在诸多问题,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将这一日本侵华铁证保护好、呈现好。,阜新市委、市政府已先行采取了一定措施进行基本维护,如对通往纪念馆的必经路重新铺设;市财政筹措230万元资金用于遗址区围栏建设;向国家文物局申请遗骨防腐、防潮项目工程经费。
2014年9月26日上午,阜新市政府再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措施并安排“万人坑”遗址保护下一步工作:进一步清理纪念碑脱落瓦片、墙皮,开展环境治理,为遗骨厅安装玻璃及展馆内部修缮等工作;重点抓好“万人坑”遗址的项目建设,具体包括大门和围栏修建,遗骨防腐防潮项目的落实等,此项工作可从根本上解决遗骨风化、腐蚀等问题;以抗战胜利70周年为契机,举办系列纪念活动,搜集散落在民间且能反映日本侵华罪证的珍贵文物,扩大展厅面积,引入现代声、光、电等技术,创新展览模式,丰富展出内容。
公祭仪式
2015年8月15日,辽宁阜新举行“万人坑”公祭仪式,礼兵向阜新万人坑死难矿工纪念碑敬献花圈。当日,辽宁阜新万人坑死难矿工纪念馆新馆开馆仪式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时期死难矿工公祭仪式在阜新万人坑死难矿工纪念馆举行。
阜新万人坑死难矿工纪念馆新馆分为万人坑遗址陈列馆、死难矿工遗骨馆、抗暴青工遗骨馆三个分展馆,共埋葬了70000名在日本侵华时期死亡矿工的尸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