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驰为什么满头白发 好莱坞对周星驰评价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5
  在2002年的香港金像奖颁奖礼上,周星驰在获得的众多奖项中,还获得了青年导演奖,在致辞时,他称,无谓再说我的白头发,如果还有一个最靓仔导演奖,估计也是非我莫属。周星驰的白头发!不知从何时,他的头上出现了很多白发。而当我再看这部98年的贺岁电影时,发现那些白发已在他的头上栖身。甚至在回顾的“初恋”中,也不屑于对其作任何处理,任其在阳光下,得意洋洋地闪耀着。

周星驰说:其实我们都应该享受一下人生。对我来说自己最灿烂光辉的岁月都是献给了电影工作。到现在我一看镜子,发现自己已经没时间了,我好像还有很多事情没做。网友们纷纷表示不解,周星驰为什么说自己没时间了?这句话听上去让人如此伤感,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记得在2004年,当观众问及周星驰为什么不尝试拍悲剧的时候,他说道:“其实我一直以为我拍的是悲剧,只是出来的效果是喜剧,我已拍了太多的悲剧。”这话不错,星迷们最能体会这一点。《大话西游》跟《西游降魔篇》何止悲剧?在我看来简直就是大家的劫数!更不用提《喜剧之王》,那不是电影,那是洗礼。

而星爷悲情么?也许没人把“悲情”二字跟“周星驰”结合起来,能把悲喜糅合到如此境界的电影人,更恰当地说,周星驰电影已超越悲喜。

但对我们普通星迷来说,大荧幕之外,我们的眼睛只能在访谈节目中看到星爷。我看了很多星爷访谈,给我的总体感觉,他谦虚谨慎,讷于言辞,很多时候欲说还休,却不得不让人沉思太久。可能这就是因为强烈反差引起的诘问:这样一个内敛沉稳的男人,怎能拍出如此嬉笑烂漫的电影?

可能这的确是星爷的性格。他的神幽默只在他的作品中浮现,其余时候周星驰始终把他自己当做小人物。“对生活的感动,恰恰需要格外的敏感才行”,“我对小人物特别敏感,因为我自己也是小人物,所以这方面特别敏感,比较熟悉,所以就有比较强一点的感觉。”周星驰在很多场合都说到类似的话。

七岁的时候父母离异,跟着妈妈和姐姐挤在一间小木屋里生活的周星驰自然性格内向,“从小他已经习惯什么都放在心里,只看、只听、不说。”妈妈凌宝儿说。而每次吃饭的时候,妈妈会把为数不多的肉夹给周星驰,但周星驰每次也会把剩下的肉放在嘴里咬一下,便放在一边好像不想吃。还有一次将整块鸡腿扔到地上。失望的母亲打了她眼中自私的儿子。2001年,在凤凰卫视的一个节目里,母亲提到这件事,周星驰解释说,因为母亲很少吃肉,只会偷偷吃掉他们剩下的,所以他才故意把肉弄脏不吃。在节目里,母子两人抱头痛哭。

可能这种独特的孤僻表达方式是一种单亲环境下的塑造物,致使他成年以后也是如此:“我不愿意说,只愿意做,因为别人不会听你说什么,而会看你做什么。”周星驰曾说过,“同样,我也是通过别人做什么来判断,而不太听他说什么。”

“周星驰的孤僻”是很多喜欢围观他却不理解他的人所津津乐道的话题。因为像王晶、李力持、洪金宝,甚至他的最佳拍档吴孟达都对周星驰某些性格上的特点大加指摘。最极端的例子,是周星驰2004年的生日那天,据媒体报道说,“没有一个人为他捧场道贺”,他自己喝酒,直到酩酊大醉。还有朱茵跟他分手之后说的那段话:“因为我有不少朋友,有心事还可以向人倾诉,”朱茵说,“他的交心朋友不及我多,朋友也少,他会比我惨。”

而理解周星驰的人可能只是觉得他有某种说不上好也说不上坏的个性,就像周星驰的朋友宋子文说的那样:“他过分讲原则,私下里要跟他讲人情,他无法接受。连利用贩卖他的可能性都没有。他从来不参加活动。整天能把自己关起来可以个把月,哪怕只叫外卖也没关系,所以他绝对没有朋友。”

其实,所有如今光辉的人物,都有一个可能非常黯淡的成长过程。再成功的他,也永远处在这条道路的延长线上,而并非成功之后就可以轻易跳到另一条道路上。所以,这就是《喜剧之王》如此深邃的原因。周星驰的奋斗经历跟他所创造的成果,足可以激励许多代人。

在一年的无线龙套组和四年的《430穿梭机》主持生涯里,与他一同报考无线电视艺员的梁朝伟都开上跑车了,而他还在吃便当。周星驰始终是靠着强大的梦想来支撑他的奋斗动力。那时候,他每天很早起床,洗脸刷牙时会对着镜子喊“加油”,幻想着有一天自己成为主角,“让所有人都见识到自己很拽的样子,在某天拿个什么奖,好让所有人都为自己报个好”。

甚至有一段时间,周星驰主持一档少儿节目,有报纸刊文讲他只适合主持儿童节目,不适合在娱乐圈发展。周就把报道剪下来贴在床头上,以此勉励自己。这样的过程,再强大的心灵都不可能始终高昂豪迈,因为周星驰是活生生的人,他人并不无厘头。所以到后来刘镇伟说,早年周星驰起初到他在香港住的酒店找他,不好意思敲门,从门缝中塞进来一个纸条表达想法。

当这种害羞达到极致,周星驰就会尝试逃离人群。2001年,他到北京大学与学生交流并发表演讲,上千人早早地在广场上等候他,以至于他躲进了一所校内食堂的厨房里。“他很怕受伤害,一点点小伤害都接受不了。”宋子文想起这些情形时说,“他不是自大也不是完美主义者,只是把自己表现得特脆弱。”时光如果荡回多年以前,周星驰会这样形容自己的内心世界:掰着手指头算计着自己什么时候才算长大,最好长得高大健壮一点,不被其他的小孩子欺负,有点力气也好到社会做事赚钱养家。如今的他就像电影《食神》里的史提芬周,“他低调,但是受万人敬仰”,他可以掷下上亿元购入豪宅,但他并没有成为人们心目中那个掌控一切的人。他甚至不愿意去看自己拍的电影,因为“他很怕看到别人的反应”。

当然这看似不是一个优点,特别处在80年代的香港,那是一个浮华涌动的小世界。但这样的性情或许更容易让学艺时的周星驰获益,不能说他完全克服了年轻人的浮躁,可以想象激情与梦想每天在青年周星驰心中燃烧到什么程度,但浮躁退却之后心中可以有无限领悟力,而且周星驰当时所遇良师益友甚多,受到很多启发,譬如像他自己举的例子:“譬如说吴孟达老师,他和我合作了很久,在最初和他拍电视剧的时候,我见到他在读一页台词,只有两句对白,然后我去吃饭。一个多两个小时之后,看见他还在看那页的两句对白,我就问“达哥,为什么两句对白你看那么久?”他告诉我就是因为只有两句对白,所以他怎么也要想出一种与众不同的表达方式,把这两句对白讲到“天上有地下无的”。他的这种态度给我很深的启发,我也希望日后能抱着这种态度做好自己的工作。”

这种精神在以后周星驰工作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有时甚至过了头,比如大家都知道他有现场改剧本的“毛病”甚至被成作“太上导演”。苑琼丹回忆说:“尽管我出演的周星驰电影导演署名没有他,但每天去了现场,都要看周星驰有什么要求,就按照他的要求去做。就算没有他的戏,他都不会在旁边睡觉。我觉得他挺累的,要一直根据拍摄状况去导演。”这种“精神”甚至惹怒了很多跟他合作的导演,不过大家还是一直承认“什么剧本到他手里,他肯定要改一改,但他改得都很好。”,黄一山也曾向媒体如此说,“拍《唐伯虎点秋香》的时候,星爷和李力持是合作导演,但一山不容二虎,双方意见不一,最终周星驰胜利了。李力持也是我的好朋友,他的想法很好,不过周星驰真的是太厉害了,在高手面前,原来还有一个高手中的高手。”

说句戏谑的话,天才眼睛里的他人基本都是白痴,面对白痴没有人可以有忍耐力。有人可能认为周星驰太自我,但他对柴静说:“当然我是一个在工作的时候很认真的人,但是有时候你知道,你认真的时候呢,就会有人不高兴。我就是那么认真。我们做事一定要认真才有希望嘛”。

周星驰应当认真,他知道他现在的一切来之不易,怎能不认真?“回想起作为小人物的周星驰,为了一个龙套角色不得不跟在场务身后反复说着肉麻话的时代。骄傲沉默的周星驰以献殷勤、扮演乖巧来积攒机会,有时只是为了得到的角色有一两句对白,或者只有一点肢体动作。他不得不忍受在导演面前谈论演技时换来哄堂大笑的结局,不得不殷勤地对一位“大哥”讲话,甚至“不得已拍了几下马屁,说了许多他喜欢听的话来讨好他”,然后听到这位“大哥”跟身边的助理导演以及场务说“这个人怎么跟一条狗一样”,然后回到家里偷偷流泪。”

所以,知晓这一切的我,对他下面这句话深深触动。有一次,一个名叫任田的女记者采访完周星驰,结束之后,请他在一张照片背后写一段话留念。据记者回忆,有那么一刻,周星驰露出难过的表情,然后歪歪扭扭地写下了这几个字:“为什么坚持,想一想当初。”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1-14
因为他为一个小朋友捐了骨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