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如蕤》:如蕤为了爱情坚守初心,为何却在得失之间走向孤独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6

提起沈从文,人们最熟悉的莫过于他的那句动人情话“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不得不说,沈从文是一个很浪漫的人。

沈从文是湘西人,所以他的小说要么以湘西生活为题材,要么以都市生活为题材。前者描写自然原始的的生命形式,赞美人性美;后者通过都市生活的腐化堕落,揭示都市自然人性的丧失。

他的作品中,展示这两种风格的典型,一部是《边城》,一部是《如蕤》。

很多人都知道《边城》,知道纯朴的翠翠,然而却没有几个人了解《如蕤》,了解浑身都市气的如蕤小姐。

《如蕤》描述了一个品学粹美、相貌艳丽、家境优渥的都市女人如蕤小姐不断追寻理想爱情,追到之后又放手的故事。小说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但是引人深思的东西却很多。

小说的主人公如蕤,出身高贵,长得美丽,同时还温柔亲切、能歌善舞。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我们所谓的“女神”,对理想的爱情追逐不停,却最终也没有得到她理想的爱情。

有人说如蕤是女子追求自由的表率,是坚定不移的典型。但从如蕤身上,我看到更多的却是矛盾衍生出的孤独。如蕤是“神话”了的女子,因为有了美貌与地位,她可以为了爱情放手一搏。她按照心里的标准追寻爱情,坚守初心,表面看似高贵,实际是把自己推向了孤独的深渊。

倘若你认真读《如蕤》,一定不难发现这部小说里写到了“ 春夏秋冬 ”四个季节,更为特别的是,小说不是以“ 春天 ”开头的。小说一开头就写“ 秋天,仿佛春天的秋天 ”,让人感觉萧瑟之中又仿佛有希望。从如蕤小姐和梅先生的对话,就知道这两个人之间肯定是有故事的。

三年前, 在一个热人闷人倦人的夏天 。特立独行的如蕤小姐参加一个一百多人的学术演讲会,顺便去海边度暑期生活。有很多人都倾慕年轻貌美的如蕤小姐,但是她一个都不爱。

如蕤发现很多人因为爱她,把自己的感情、灵魂、言语以及行为都公式化了,然而她希望自己的另一半是不因为自己的美丽而动摇的。文中写道:“ 她希望的正是永远皆不动摇的大树,在她面前昂然的立定,不至于为她那点美丽征服 ”,她竭力找寻这种树,却始终没有发现。

为了寻求内心那热情似火的爱,如蕤留下一封信,自己划船离开了大部队。

然而运气不佳,她遭遇了骤雨雷电,船翻落水。也就是这时候,她邂逅了梅先生,健美的梅先生救了她。

因为这一次邂逅,如蕤小姐对梅先生动了心,只是两个人终究分开了。

机缘巧合,在一个极长的冬天,如蕤小姐和梅先生再次相遇,这一次,“ 她成了往日在南海之滨所见到的一个十七岁女孩子,非得到那个男孩不成了 ”。是的,像如蕤小姐这样的女子,好不容易遇到一个自己爱的人,又怎么会放任他从自己身边溜走呢。

然而,因为身份之间的悬殊,年龄之间的差距,梅先生总是避着如蕤小姐。如蕤小姐就这样在梅先生的冷淡中度过了1000多天。毕业的时候,如蕤小姐觉得这事该有个了结,她告诉梅先生自己准备去法国,梅先生无动于衷。

就在这个时节,梅先生做实验中了毒。他入了医院,这给了如蕤小姐很多机会,像迎来了春天。

文中说“ 春天,有雪微融的春天,不,黄叶作证,这不是春天 ”和开头的“ 秋天,仿佛春天的秋天 ”形成呼应。梅先生意识到自己好像爱上了如蕤小姐,然而这时她却选择了离开。

经过四季的轮回,如蕤小姐一直在追寻她理想中的爱情,步履不停。如蕤小姐追求梅先生的路上,有地位的不对等,年龄的不相符,甚至还要遭受他冷淡的态度,但她仍然不畏世俗、不畏艰辛地追求自己想要的爱情。

然而如蕤小姐,为什么在梅先生承认爱她之后,选择了离开呢?

沈从文在文中总共写了如蕤三次离开,尽管每次离开的背景都不同,但是初心都相同。

第一次是为了守护她心目中所谓的“ 固执的热情,疯狂的爱,火焰燃烧了自己后还把另外一个也烧死,这爱情方是爱情 ”的理念,如蕤离开身边那些庸俗的追求者,独自划船离开了。

在她眼里,那些自作多情追求她的都市男子,在恋爱里是一群阉鸡似的男子,只会到处扮演丑角。她讨厌那些成为公式的男子与成为公式的爱情。她的内心只想要纯粹的爱情,所以她要逃离这些追逐利益与戴着面具演戏的人。

第二次离开是在初识梅先生不久以后,那时候她虽然对他动了心,但终究还不是很了解他,她不确定他是否符合自己心目中对另一半的期许,加上相处三天之后,两人又闹了点误会,最终分开了。

也许是少女少男的骄傲,总之两个人就这样分开了。但是这并没有违背如蕤坚守初心的初衷,梅先生比起那些阉鸡男子来说是特别的,但也没有和她心中那个理想的另一半完全吻合。

第三次离开,则是梅先生爱上了如蕤以后,她意识到梅先生给的爱情不是自己想要的爱情。梅先生开口对如蕤说出“ 我爱你 ”时,如蕤说:“ 不爱既不必用口说我就明白,爱也无须用口说 ”。由此可见,梅先生终究不懂如蕤,他从来没懂她要的爱情是怎样的。

既然他不懂,如蕤小姐也明白自己没必要为他停留了,所以她留下一封信,毅然决然去了法国。也许有人会说如蕤好不容易才“ 守得云开见月明 ”,得到梅先生的爱,为什么要如此作呢。那只是因为,你不懂她,她要的爱情,就是要纯粹,就是要对方懂她。很显然,梅先生不懂。

三次离开,如蕤经历了爱情的得失,却在得失之间甘愿走向孤独,只为了坚守初心追寻理想的爱情。如蕤心中要的爱情,就是纯粹的爱情,她只为纯粹的爱坚守。那些因为她的美貌和地位而爱上她的人,她看不上。梅先生因为感动于她的柔情而承认爱她,她也不屑。所以为了坚守初心,她选择离开。

如蕤为爱坚守,然而纵观她的命运,却一直在孤独里辗转不停。

遇见梅先生以前,她瞧不上身边的追求者,不屑于与他们为伍,她特立独行,注定孤独。遇见梅先生以后,她先是苦苦追寻他不得,等得到他的爱时,她又准备转身离开了,她坚守初心,陷入孤独。离开梅先生以后的如蕤,一个人奔赴法国,甚至还带着他的回忆,她又怎能不孤独。

如蕤的命运,仿佛注定了要孤独。

《豆汁记》里莫姜说过这样的话: 大羹必有淡味,至宝必有瑕秽,大简必有不好,良工必有不巧;物件和人一样,人尚无完人,更何况是物 。如果那么完美的如蕤,最后还能拥有爱情,那么她就真的是一个完人了。

更何况,爱情哪有绝对的纯粹。就拿沈从文自己来说,费尽心思才追到富家小姐张兆和,却在婚后不久就出轨高青子。

毛姆说:不论为社会、道德、美学、亲子、宗教甚至神秘的理由,我们都可能选择终生与同一伴侣共住。但我们的本能却会不停地向我们唠叨,再没有比找到新欢更刺激的事了。

如蕤小姐爱的,也许就是梅先生不理她的那份骄傲,那份得不到的刺激。

如蕤其实是一个可怜的女人,她外表美丽,家境优渥,然而从始至终,她整个人和整颗心,却无处可依。所以四季轮回,她不断追逐,不断离开,却始终找不到一份理想的爱情,来填补内心的那份孤独。

因为如蕤想要的,往往让人感觉得到了就不是那个感觉了,所以她越是坚守初心,就越容易在得失之间走向孤独。

《如蕤》这部小说,满目都是沈从文一贯的浪漫主义,然而文中的男女主角却充满了悲凉气息。 浪漫的文字所折射出来的,是两个人的爱而不得,孤独结局。

文中写道:“我们固然不能欢喜一个嗜酒的人,但一个文学者笔下的酒徒,却并不使我们看来皱眉”。也许隔着沈从文的文字,我们无法对如蕤孤独的命运感同身受,甚至对她的爱难以理解。但如蕤的一生真的是看似坚守初心、步履不停,实际上更像作茧自缚。

如蕤给自己定下一个标准来寻找爱情,就像是给自己织了一张网。看似超凡脱俗特立独行,可是换个角度看,她和那些给爱情赋予另外标准的人区别也不大。同样都是标准,只是标准不同罢了。

如蕤是矛盾的,她一方面不停追逐心中理想的爱情,另一方面又因为对心中纯粹爱情的坚守形成了一个困境,这个困境,让她只能走向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