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八百年:励精图治,成康盛世,骊山烽火,天子无奈,九鼎归秦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27


文王拘而演《周易》。 商朝末年,纣王无道。子昌为西伯,即周文王。文王仁义,礼贤下士,很多人都去投奔他。此时有人就对纣王说:文王积德行善,诸侯归心,这样对纣王您是不利的。于是,纣王就把文王囚禁在羑里。文王在监狱里,也没闲着。他整天研究伏羲发明的先天八卦,结合自己的占卜、政治、军事等经验,在此基础上 发明了后天八卦,即六十四卦。 他编排了六十四卦的卦序,并作了卦辞。后来,周公为六十四卦作爻辞。这样,就形成了《周易》。《周易》或《易经》被誉为 “大道之源、群经之首”,是文人必读、科举考试必考的书籍,可见其内容多么丰富高深、地位多么高、影响多么深远!孔子非常推崇它。 这些都为后世易学的研究和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后来,文王的下属通过纣王的宠臣费仲,向纣王进献美女、骏马及珍奇之物,纣王大喜,就释放了文王。



孟津会盟。 文王死后,武王继位。此时,他有太公望(姜子牙)、周公旦、召公、毕公等人辅佐。武王起兵,渡黄河,船到河中间的时候,有白鱼跳到船上,武王用它来祭祀。渡过黄河,有一团火从天而降,落在武王的屋顶上,凝固成乌鸦的形状,落下的时候发出红色的火焰,声音很大,发出轰隆隆的响声。诸侯不约而同前来会盟,共计有八百个诸侯来到此地孟津。诸侯都说可以讨伐纣王了,但武王说现在还不行,还不知天命。于是,武王率军返回。这次会盟, 虽然没有正式讨伐纣王,但武王测试及赢得了诸侯的人心,清楚了自己的实力。



武王伐纣。 两年后,纣王更加残暴,杀死比干,囚禁箕子,太师疵、少师疆都去投奔周。此时武王向诸侯宣布,殷犯下大罪,必须合力讨伐。于是,武王秉承文王遗志,率战车三百辆、虎贲勇士三千人、穿戴甲胄的士兵四万五千人,东进伐纣,诸侯都来参加。



牧野之战。 武王大军来到商朝都城郊外的牧野,武王誓师,准备开战。纣王发兵七十万抵抗。武王的将士勇猛,纣王的军队临阵倒戈,武王联军很快就攻下都城朝歌。纣王自焚,妲己等两个宠妾上吊而死。武王用箭射、用剑砍他们的尸体,用钺砍下他们的头颅,挂在白旗杆上,百姓欢呼雀跃、拍手称快。



马放南山。 武王伐纣取得成功后,营建了都城,然后 放马于华山之南,放牛于桃林之野, 整顿军队,解除武装,向天下表明不再用兵,百姓也得到休 养生 息的机会。这是马放南山的最早出处,寓意 天下太平,不再打仗;但后来形容思想麻痹,不思进取。


周公辅政。 武王死后,成王即位。成王年幼,周公怕诸侯反叛,就摄政主持国家大事。( 周公是武王的弟弟,武王死前,想把王位传给周公,但周公推辞不受 )管叔、蔡叔等兄弟怀疑周公,勾结武庚作乱。周公奉成王之命,讨伐武庚、管叔,流放蔡叔。周公摄政七年,待成王长大了,就把政权还给成王,自己向成王称臣。( 商朝的伊尹、汉朝的霍光、三国时期的诸葛亮,都与此类似,他们都以国家百姓利益为重,都是贤臣



成康盛世。 成王颇有作为,营建洛邑,安放九鼎(代表九州,是天子权威的象征,后来楚庄王、秦武王都曾问鼎之轻重大小);讨伐淮夷,灭奄;制定礼乐,百姓安宁和睦,颂歌四起,诸侯归顺。成王死后,在召公、毕公的辅佐下,康王即位,向天下诸侯反复宣传文王、武王的功业。 成康两代,天下安宁,刑罚弃置不用达四十多年。


长寿天子。 穆王即位时已经五十岁,他痛心成康之后文武之道的缺损,命伯臩为太仆,以国家政事反复告诫他,作《臩命》, 天下又重新安宁 。他想征伐犬戎,大臣劝谏不可,认为养兵千日,用在一时,一旦用兵就要有威力,但如果一味使用武力,就会使人漫不经心,就会失去威望。穆王不听,出兵讨伐, 结果只获取了四只白狼和白鹿回来 ,此后边远诸侯就不来朝见了。针对诸侯之间不太和睦的情况,他制定刑罚 《甫刑》 ,规定了 “五辞 ”(法官要从当事人的言语、表情、呼吸、听觉反应、目光眼神来判断他们说话的真假)、“ 五刑 ”、“ 五罚 ”、“ 五过 ”等, 在中国法制史上具有较大的进步意义 。穆王在位五十五年。那么,据此推算,穆王死时年龄应该在105岁左右,在中国 历史 上应该算是 非常罕见、非常长寿的天子 了。


国人暴动。 厉王即位三十年,贪图财利,任用奸臣,暴政无道,骄傲奢侈,因此,国都中的人都非议厉王。厉王派人监视民众,有敢非议的,就杀掉。虽然此后非议减少,但诸侯不再来朝见,民众都不敢讲话,走在路上只能以目光示意。召公劝谏,其中一句话很有名:“ 防民之口,甚于防水。 ”(后来演变成: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意思就是,堵百姓的嘴,不让他们讲话,比堵水还要危险)厉王不听。过了三年,国都中的人一起叛乱,袭击厉王,厉王逃跑到彘。太子静躲在召公家里,民众包围了召公的家。召公用自己的儿子代替了太子,太子静才幸免于难。


周召共和。 国人暴动之后,群龙无首,周公、召公共同执政,年号“共和”。共和十四年,厉王在彘这个地方死去,太子静即位,即宣王,周公、召公辅佐他,修明政治,遵循先王遗风,诸侯重新归附。


烽火戏诸侯,只为美人一笑。 宣王之后是幽王。幽王宠爱美人褒姒,与她生下一子伯服。褒姒虽然漂亮,但不喜欢笑。幽王想尽一切办法逗她笑,但都没有效果。一次,幽王点燃烽火台上的烽火, 这个烽火是周天子与诸侯之间联络的信号,是敌军来犯的危难时刻紧急召集诸侯来救的生死信号 。诸侯看到烽火台起火,都以为敌军进犯,就都率兵来都城救驾,但来了之后却没看到敌军一兵一卒,才知道被戏弄了,只好率军回去。褒姒此时却大笑。后幽王多次点燃烽火,都是如此情况,次数多了,诸侯也就不来了。幽王废黜太子宜臼、王后(申侯之女),立褒姒为王后、伯服为太子。这下惹怒了申侯,他联合缯、犬戎部落攻打幽王。幽王点燃烽火紧急召集诸侯勤王,多次被戏弄的诸侯没有派兵前来。都城被攻破,幽王被杀死在骊山下,褒姒被掳走,都城的财物被抢劫一空。这就是幽王 拿天子信用、权威当儿戏、只为美人一笑的下场


平王迁都,周室日衰。 幽王被杀后,犬戎等部落退走,诸侯拥立前太子宜臼即位,即平王。为躲避戎寇入侵,平王将都城东迁到雒邑。平王开始,诸侯之间强大者吞并弱小者,齐、楚、秦、晋开始强大,政令往往出于实力强大诸侯,周天子渐渐不能号令诸侯。



郑国小霸,箭射天子。 平王之后,其孙子桓王即位。(平王的儿子即太子洩父早死,桓王是洩父的儿子)桓王三年,郑庄公来朝见,桓王不予礼遇。郑庄公由此怨恨天子,就私下与鲁国交换许田(许田,是周天子用来祭祀泰山的土地。 此事与周天子祭祀有关,本应得到周天子的允许。可见,郑庄公已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了 )桓王十三年,桓王因郑庄公不来朝见,就联合诸侯讨伐郑国,没想到 郑庄公拉弓射箭,射伤了桓王,结果桓王落败而归,天子颜面扫地。



诸侯争霸,王室内乱。 釐王三年, 齐桓公称霸 。惠王夺取大臣的园林作为自己的猎场,边伯等五人作乱,策划征召燕、卫军队讨伐惠王,惠王出逃。叛军立惠王的弟弟颓为王;郑国、虢国国君不满,率兵讨伐,杀死王颓,重新迎立惠王。襄王三年,叔带谋反,襄王欲杀之,叔带逃到齐国。 齐国派管仲等大臣出来调停 ,后叔带回到周。襄王十三年,郑国讨伐滑国,襄王派使臣为滑国求情, 郑国囚禁了天子的使臣 。十五年,襄王发怒,派翟国的军队去讨伐郑国;为表示感谢,襄王立翟国的女子为王后。十六年,襄王废黜翟国女子的王后称号,翟国派兵攻打襄王,杀死谭伯。襄王出逃到郑国,子带即位为王。十七年, 襄王向晋文公求救告急 ,晋文公送襄王回国继续为王,并杀死叔带。襄王赏赐晋文公。二十年, 晋文公召襄王在河阳、践土会见,诸侯都来朝见 。(本次会见,实质是由晋国主导,天子没有主导权,反而屈从于晋国。 说明晋国的霸主地位 。)



楚王问鼎,觊觎中原。 定王元年,楚庄王讨伐陆浑(地名,在今河南嵩县东北一带)的戎族,驻军在洛(周王室都城附近, 有向周王示威的用意 ),就派人去周王室问九鼎的轻重大小,想把九鼎搬到楚国去。定王派王孙满对答(“ 在德不在鼎。……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即:统治天下,在德不在鼎;周朝虽然衰落,但仍然是天命所归,所以,九鼎的大小轻重,不是你所能问的),楚王才撤兵(王孙满的话,使他知道 虽然自己有实力,但德行还不够 )。十年,楚庄王率军包围郑国国都,郑伯投降,不久又恢复了郑国。



权位之争。 景王十八年,太子圣早死。二十年,景王宠爱子朝,欲立他为太子,但不久景王驾崩。子丐一伙人与子朝争夺王位,大臣们立长子猛为王,即悼王。子朝攻打并杀死猛。晋国攻打子朝,立丐为王,即敬王。敬王元年,晋国人送敬王回国,子朝与他争位,敬王不能回国,住在泽(地名)。四年,晋国率诸侯护送敬王回到周朝都城,子朝称臣,诸侯帮助修筑都城城墙( 都城城墙都要诸侯来修,天子自己都修不了,可见,天子没什么兵力 )。十六年,子朝等人再次作乱,敬王逃奔晋国。十七年,晋国护送敬王还朝。



三家分晋。 晋文公时,在三军分设六卿,六卿一直把握着军政大权。到晋平公时,韩、赵、魏、智、范、中行氏六卿相互倾轧。后来赵灭掉范、中行氏。定王十六年,赵、魏、韩三家联合起来,灭掉智,瓜分其土地。 晋国已经名存实亡,被赵、魏、韩三家瓜分。



秦国崛起。 显王五年,周天子祝贺秦献公,献公称伯。九年,赐送祭祀文武二王的祭肉给秦孝公。二十五年, 秦国在周朝都城大会诸侯 。二十六年,赐秦孝公为伯。三十三年,祝贺秦惠王。三十五年,赐送祭祀文武二王的祭肉给秦惠王。四十四年,秦惠王称王,此后诸侯都称王。



东周西周分裂。 赧王时,东周西周分裂,各自为政。赧王迁都于西周。八年,秦国攻打宜阳,楚国去救。秦国借道于东、西周之间,准备攻打韩国。 周害怕借道会得罪韩国,不借道会得罪秦国,两难。 东周与西周交战,韩国救西周。四十二年,秦军攻破华阳要塞。周的大臣马犯奔走于秦国与魏国之间,游说魏王派兵帮周朝修筑都城。五十八年,三晋抵抗秦。秦国信任周的使臣的游说,发兵攻打三晋。五十九年,秦国夺取韩国的阳城和负黍。西周害怕,背叛秦,与诸侯合纵,率天下精兵出伊阙山攻打秦,使秦军不能通往阳城。秦昭王大怒,派将军摎攻打西周。 西周国君逃奔秦国,叩首认罪,献上城池三十六座、人口三万人。 秦国接受其所献,释放西周君回到周。


秦灭两周。 周君、赧王死,周的居民就逃到东方。秦取得九鼎等贵重物品,把西周君迁往惮狐。七年后,秦庄襄王灭东周,东、西周都被并入秦。周朝灭亡。


周朝是我国 历史 上 持续时间最长 的一个朝代,所谓 八百年江山 。当然,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已经逐渐丧失了权威,不能号令诸侯。 周朝的文化非常丰富 ,比如周礼,就是周朝的一个典型标志和象征。孔子非常推崇周礼,甚至一生都想恢复周礼。礼制,是一种秩序。周朝恰好经历了 一个礼乐井然到礼崩乐坏的过程 。想当初,武王率八百诸侯讨伐纣王,是何等威风!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成康盛世,百姓安宁;诸侯归附,四海宾服。 后来,诸侯称霸,天子颜面扫地,无可奈何!



自古盛衰都有它的法则,不是一般的人力所能强求。 比如,明朝的崇祯皇帝,他是 历史 上最勤劳的皇帝,一心想挽救大明,可明朝到他即位时已经腐朽不堪、无可挽救了,加上他疑心很重、冤杀大将,最终只能是走向灭亡。回到周朝,从天下一统,到诸侯割据,再到秦灭六国,经历了一个 从统一到分裂再到统一 的过程。正应了 《三国演义》 开篇的那句名言: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周朝已经一去不复返,但它仍然给我们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及宝贵惨痛的经验教训: 《周易》的博大精深,大公无私的周公,天子的公信力不能丧失、不能儿戏,得民心者得天下,梦见周公,最早出现了“共和“,天子无实力、无权威则诸侯不能号令……


参考资料

【西汉】司马迁:《史记·周本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