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人类开始称呼网络为“网络”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5
分类: 电脑/网络 >> 互联网
问题描述:

什么时候人类开始称呼网络为“网络”的?]

哪个世纪,哪个年代?

解析:

1\

最早的时候,上帝很无聊,平时只能看看电视听听广播,偶尔玩玩超级玛丽,再就是和圣母玛丽亚通通电话.时间长了,这种生活越发枯燥.上帝觉得这样的生活太乏味,于是他说:“要有网”.然后就有了互联网,计算机都可以连在一起,这是第一天.

光是有互联网也不行,起码得有点东西看吧。上帝说:“要有网站”。然后就有了全世界各种各样的大小网站,上帝在网站上看新闻、看图片,顺便还到论坛上发发贴,觉得互联网有些意思,这是第二天。

圣母玛丽亚看上帝这两天没怎么打电话,比较生气,威胁上帝说要把互联网毁了,上帝觉得这样不好,于是上帝说:“要有即时通讯”。然后就有了即时通讯软件,上帝和圣母玛丽亚在互联网上视频语音聊天,圣母玛丽亚也觉得互联网很好玩,这是第三天。

网站的数量太多了,也不知道那个网站更好看,上帝觉得这样太杂乱,于是上帝说:“要有导航网站”,然后就有了导航网站,上帝觉得分类目录挺好的,这是第四天。

没想到,网站越来越多,网页也越来越多,找分类目录都找不过来了,上帝觉得比较郁闷,心想找个东西怎么这么难呢?但这难不倒上帝,上帝说:“要有搜索引擎”,然后就有了搜索引擎,上帝使用搜索引擎,很快的就可以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上帝觉得非常有成就感,这是第五天。

在第一天上帝搞互联网的时候,远在天界东边的玉皇大帝就从千里眼和顺风耳那里得到了线报。玉帝有点迷惑,“这哥们搞什么东东呢?”问了所有神仙,大家都不知道,玉帝觉得这样不行,我们得与时俱进,向西方学习。玉帝说:“要有中国互联网”。于是中国也有了互联网。

第二天,玉帝上互联网,全是英文网站,除了图片以外,什么都看不懂,玉帝很头大。玉帝说:“要有中文网站”。于是中文网站雨后春笋般的出现了。

第三天,玉帝玩上了QQ,跟王母娘娘聊的很开心。

第四天,中文网站也太多了,看的玉帝眼花缭乱,心情也比较烦乱,就问太白金星怎么办。太白金星这个老家伙说:“好,一得给他们分类,二得推荐些好网站,三得经常有新东西……”玉帝觉得他很罗嗦。玉帝说,你说什么“好一二三”?然后,hao123就解决了玉帝和中国大众上网导航的问题。

第五天,面对几亿的中文网页,虽然有hao123,但要找某些具体的信息实在太难了。玉帝发脾气了:“要找我去年在天庭的新闻发言稿怎么那么难呢?”太白金星凑过来说,上帝那有个Google,挺不错的,推荐你用用。于是玉帝上Google,一眼看过去,全是英文的,玉帝直接爆炸了,回头把太白金星骂了个狗血喷头:“你这什么馊主意?让我用他们搞的东西?没听过国货当自强吗?这个玩意我们得自己搞!”玉帝转过身问文曲星该怎么办,文曲星慢条斯里的吟开场白:“众里寻她千百度,那人却在……”,玉帝说:“千你个头啊,百度!”这一瞬间,百度中文搜索引擎诞生了!

玉帝很满意百度。在百度,不但可以便捷的找到想要的信息,还可以在百度mp3搜索上找些小曲听听,更可以躲开王母偷偷的在百度图片搜索弄几张嫦娥的 *** 照片看看,更绝的,是玉帝在百度贴吧开了个“玉皇大帝”吧来了解天下百姓对自己的歌功颂德——而这些是Google所没有的。时间长了,甚至在众神仙为某个事上吵个不停的时候,玉帝就会说:“有问题,百度一下!”然后就没问题了。

然而众神仙不明白,为什么玉帝不喜欢同样有中文版的Google,仅仅因为百度更符合中国大众使用习惯吗?后来,玉帝终于自揭谜底:“这些洋网站总说用户是上帝,用户是上帝,用户真的是上帝?在中国,用户是玉帝!”大家恍然大悟。

2\

从某种意义上,Inter可以说是美苏冷战的产物。在美国,20世纪60年代是一个很特殊的时代。60年代初,古巴核导弹危机发生,美国和原苏联之间的冷战状态随之升温,核毁灭的威胁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话题。在美国对古巴封锁的同时,越南战争爆发,许多第三世界国家发生政治危机。由于美国联邦经费的 *** 和公众恐惧心理的影响,"实验室冷战"也开始了。人们认为,能否保持科学技术上的领先地位,将决定战争的胜负。而科学技术的进步依赖于电脑领域的发展。到了60年代末,每一个主要的联邦基金研究中心,包括纯商业性组织、大学,都有了由美国新兴电脑工业提供的最新技术装备的电脑设备。电脑中心互联以共享数据的思想得到了迅速发展。

美国国防部认为,如果仅有一个集中的军事指挥中心,万一这个中心被原苏联的核武器摧毁,全国的军事指挥将处于瘫痪状态,其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有必要设计这样一个分散的指挥系统——它由一个个分散的指挥点组成,当部分指挥点被摧毁后其它点仍能正常工作,而这些分散的点又能通过某种形式的通讯网取得联系。1969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管理局( ARPA - -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开始建立一个命名为ARPA的网络, 把美国的几个军事及研究用电脑主机联接起来。当初,ARPA只联结4台主机,从军事要求上是置于美国国防部高级机密的保护之下,从技术上它还不具备向外推广的条件。

1983年,ARPA和美国国防部通信局研制成功了用于异构网络的TCP/IP协议,美国加利福尼亚伯克莱分校把该协议作为其BSD UNIX的一部分,使得该协议得以在社会上流行起来,从而诞生了真正的Inter。

1986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NSF)利用ARPA发展出来的TCP/IP 的通讯协议,在5 个科研教育服务超级电脑中心的基础上建立了NSF广域网。由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鼓励和资助,很多大学、 *** 资助的研究机构甚至私营的研究机构纷纷把自己的局域网并入NSF中。那时,ARPA 的军用部分已脱离母网,建立自己的网络--Mil。ARPA --网络之父,逐步被NSF所替代。到1990年, ARPA已退出了历史舞台。如今,NSF已成为Inter的重要骨干网之一。

1989年,由CERN开发成功WWW,为Inter 实现广域超媒体信息截取/检索奠定了基础。

到了90年代初期,Inter事实上已成为一个"网中网"——各个子网分别负责自己的架设和运作费用,而这些子网又通过NSF互联起来。由于NSF是由 *** 出资,因此,当时Inter最大的老板还是美国 *** ,只不过在一定程度上加入了一些私人小老板。 Inter在80年代的扩张不单带来量的改变,同时亦带来质的某些改变。由于多种学术团体、企业研究机构,甚至个人用户的进入,Inter的使用者不再限于电脑专业人员。 新的使用者发觉, 加入 Inter 除了可共享NSF的巨型机外,还能进行相互间的通讯,而这种相互间的通讯对他们来讲更有吸引力。 于是, 他们逐步把Inter 当作一种交流与通信的工具, 而不仅仅是共享NSF巨型机的运算能力。

在90年代以前,Inter的使用一直仅限于研究与学术领域。商业性机构进入Inter一直受到这样或那样的法规或传统问题的困扰。事实上,象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等曾经出资建造Inter的 *** 机构对Inter上的商业活动并不感兴趣。

1991年,美国的三家公司分别经营着自己的CERF、PSI及Alter 网络,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向客户提供Inter联网服务。他们组成了"商用Inter协会"(CIEA),宣布用户可以把它们的Inter子网用于任何的商业用途。Inter商业化服务提供商的出现,使工商企业终于可以堂堂正正地进入Inter 。 商业机构一踏入Inter这一陌生的世界就发现了它在通讯、资料检索、客户服务等方面的巨大潜力。于是,其势一发不可收拾。世界各地无数的企业及个人纷纷涌入 Inter , 带来Inter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飞跃。

Inter目前已经联系着超过160个国家和地区、4万多个子网、500多万台电脑主机,直接的用户超过4000万,成为世界上信息资源最丰富的电脑公共网络。Inter被认为是未来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