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典论·论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4-13
穿越历史长河,我们来到第五讲,深入探讨曹魏时期的文学瑰宝——《典论·论文》。这部五卷巨著,作为曹操文集的一部分,专论文章文学,被誉为文艺批评的先驱之作,创作于建安十六年至二十五年,正值曹丕的时代,那时的他,作为魏王太子,已在文学批评领域崭露头角,220年更是一举登基,推行了影响深远的九品中正制。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展现了独特的批评智慧,他采用比较法,对建安七子的文学才华进行了公正而客观的评价,尤其是对胞弟曹植,他虽含蓄,却毫不避讳地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强调才性统一于文学体裁的重要性,鞭挞那些偏离正道的文学风气,倡导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文学批评。

《人物志》的影响在此可见一斑,曹丕摒弃了“以己度人”的旧观念,他敏锐地洞察到“文人相轻”的症结,从“五质”出发,深入剖析文人的内心世界,进而确立了“气为主”的新视角。他提出了四科八体的文体论,区分雅、理、实、丽,强调文体风格的独立性,如同一棵大树,根深叶茂,各有其独特的风貌。

“文气”说在《典论·论文》中占据核心位置,气,既是作家个性的体现,也是作品清浊之分的象征。曹丕坚信,一个作家的创作个性是不可改变的,如同江河东流,一去不返。他主张,文章是不朽的事业,文学自觉与非自觉的观念交织,文章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文字本身,更在于其承载的道德力量和思想深度。

“立德立言”成为曹丕倡导的不朽之道,他提倡的“文气”不仅仅是文学创作的艺术追求,更是道德修养的外在体现。他试图打破传统的束缚,鼓励文人们在立德立言中寻找真正的文学价值,从而超越文字的表象,抵达人性和文化的深层次探讨。

《典论·论文》见证了文学批评的觉醒,它以一种前所未有的视角,推动了文学自觉时代的到来。这部作品不仅揭示了文学的本质,也揭示了文学与道德修养的紧密联系,为我们理解那个时代的文人精神提供了宝贵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