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玉笙的传奇人生:出生就被卖,却通过努力成为金嗓歌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1
1914年,骆玉笙出生于距上海不远的江南小镇,出生6个月就被卖给天津艺人骆彩武作养女,养父给她取名为骆玉笙。她从小随养父在上海大世界游乐场演唱,4岁起配合养父演杂耍。7岁时,她开始学习京剧。9岁时,她在汉口怡园有幸与著名须生孟小冬同台演出新编京剧《宣统招亲》,串戏唱了一段《空城计》中的「 ”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赢得了满堂喝彩,连台上的孟小冬也忍不住为这个9岁的小姑娘叫好。之后,骆玉笙拜京剧名家苏焕亭为师,专工老生,上海、南京、武汉等地都留下了她年幼的足迹。 在其他孩子享受父母娇宠的年纪,骆玉笙却要为生计奔波,她的家常便饭就是养母的训斥与打骂。直到十几岁时,她才从养父母口中得知自己是被收养的。她没有怨天尤人,而是以倔强与坚韧扛起了她那个年龄的孩子无法扛起的一切。 12岁时,骆玉笙跟随养父母来到南京,在夫子庙茶楼清唱二黄,这时她接触到了当时比较流行的北方大鼓。刘宝全、白云鹏、林红玉等京韵大鼓名家的精湛艺术,深深地吸引着少女时代的骆玉笙。由于她个子矮,唱老生时能与之配戏的青衣不多,加之在夫子庙各茶楼卖艺时,尽管她唱得很好,因不善应酬,点她唱的人少,老板不让她上台。这些原因促使她想寻找一个安身立命的出路,这就是京韵大鼓。1931年,养父去世后,她正式改唱京韵大鼓。 1934年,骆玉笙拜一代鼓王刘宝全的弦师「 ”三弦圣手”韩永禄为师,正式取艺名为「 ”小彩舞”。精通各种声腔的韩永禄,一面为她伴奏,一面教她刘宝全等人的代表曲目。骆玉笙有一副高宽亮兼备、既响堂又挂味儿的好嗓子,在名师的指点下,经过刻苦努力,很快就被誉为「 ”金嗓歌王”。盛名之下的骆玉笙并没有止步于此,她用加倍的勤奋与努力,向艺术殿堂的顶峰攀登。 老话说:「 ”北京学艺,天津唱红,上海赚包银。”1936年夏天,骆玉笙来到天津,一唱就红了。恰巧这时刘宝全没在天津,有人就把她请到小梨园演唱。有一天,骆玉笙唱《俞伯牙摔琴》,已从外地回来的刘宝全悄悄坐到观众席里,用一把扇子掩着脸,听完又悄悄地走了。骆玉笙对此一无所知,但是观众们都知道,纷纷说「 ”刘宝公来了”「 ”刘老头来了”。她向自己的师傅说起了这事,师傅说:「 ”他就是不服你,想来听听你唱得怎么样。”就这样,刘宝全在大观园演唱,骆玉笙在小梨园演唱。大观园每天客满,小梨园也天天满座。当时还是后生晚辈的骆玉笙,无意中竟与鼓曲大师刘宝全摆起擂台,而且平分秋色。 已经跻身鼓曲名家的骆玉笙,深知学无止境的道理。1939年,她来到北平,因为与京剧名家梅兰芳、马连良、李玉茹、侯玉兰等人非常熟悉,便向他们学习。鼓曲《击鼓骂曹》是白凤鸣(少白派)的代表作,他在演出其中的著名曲牌《夜深沉》时,是单手击鼓。善于创新的骆玉笙,在学唱这段鼓曲时,巧妙地将双手击鼓引入京韵大鼓,效果颇佳,《击鼓骂曹》成为骆派的保留曲目。 「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为了丰富演唱艺术,她和老师韩永禄共同研究唱腔,在继承刘(宝全)派京韵大鼓的基础上,融白(云鹏)派、少白(凤鸣)派于一体,并从京剧、评剧、评弹等姊妹艺术中广泛汲取营养,创立了华丽委婉、优美含蓄、抒 *** 彩浓郁的「 ”骆派”韵腔风格,将京韵大鼓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勇于创新、与时俱进,是骆玉笙始终的追求。1951年,骆玉笙成为天津曲艺团的中流砥柱,开始唱《梅怀清》《邱少云》《黄继光》等新曲目。1952年,骆玉笙两次赴朝鲜前线慰问演出。回忆起这段经历时,她深有感触地说:「 ”那是个大课堂,我在那里唱的也是《邱少云》《黄继光》,这些内容让我非常感动,从那时起我的思想慢慢地转变了。” 骆玉笙的孙女骆巍巍在《安乐邨9号骆玉笙旧居:简陋的家,纯净的童年》一文中回忆道:「 ”奶奶常说,给学员喊嗓子,却把自己的嗓子练了出来,为重返舞台创造了条件。在安乐邨生活的后八年,是奶奶获得艺术新生、不断编创新曲目、获得巨大荣誉的八年。” 2002年5月5日,骆玉笙逝世。她留下的是对党和人民的忠诚,是在当今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独占一席的炉火纯青的艺术瑰宝。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她没有走。正如著名作家冯骥才所说:「 ”骆老给中国曲艺留下的文化遗产是我们享用不尽的。”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