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湿度90%对身体会有影响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2-07

有影响!

室内湿度低于30%时,空气过于干燥,机体水分蒸发过快,可导致呼吸道粘膜干燥、咽痛、口渴。对行气管切开或呼吸道感染的病人都十分不利;湿度高于80%则有利于细菌繁殖,同时人体水分蒸发慢,病人会有不适感。

国家发布实施了室内空气标准,夏季制冷时,相对湿度以40%—80%为宜,冬季采暖时,应控制在30%——60%。老人和小孩适合的室内湿度为45%—50%,哮喘等呼吸道系统疾病的患者适宜的室内湿度在40%—50%之间。湿度很难具体感觉出来,所以建议家里备上一个湿度计方便随时调整房间的湿度。

扩展资料:

最佳的居室,参考以下6个标准

1、室温:20℃

研究发现,恒定的室温对健康有重要的意义。20℃左右的室温最让人舒服。这个温度有利于身体散发多余的热量,如果室温超过25℃,人体就开始从外界吸收热量,会有热的感觉。

若室温超过35℃,人体汗腺就开始启动,通过出汗散发体内热量,会出现心跳加快、血液循环加速、头昏脑涨、疲劳等不适的感觉。相反,当温度在8℃~18℃时,人体会向外散热;当室温低于4℃,就会感到寒冷。

同时,20℃也是最佳睡眠温度。室温在24℃以上时,睡眠会变浅,睡眠中的身体动作和醒转次数(醒来和翻身的次数)会增多。睡眠温度在18℃以下,也不容易进入深睡眠。

2、湿度:40%

北方已经进入冬季供暖期,屋内温暖的同时,也略显干燥。当室内空气湿度低于40%的时候,灰尘、细菌等容易附着在黏膜上,刺激喉部,引发咳嗽,同时容易诱发支气管炎、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

不过,湿度太大也不利于健康,人们可能会感到恶心、食欲不振、烦躁、疲倦、头晕等。新西兰奥塔哥大学研究发现,住在潮湿发霉的房间中,还会增加孩子患哮喘和湿疹等过敏性疾病的风险。在高湿度环境中,霉菌等也更容易滋生。

我国南方地区夏季雨天室外湿气重,应减少开窗时间;天气晴好时,多开窗通风、散湿;衣柜、橱柜中可放一些吸湿盒或干燥剂。北方地区冬季空气干燥,可用加湿器,也可在室内洒些水或每天拖两次地。需要注意的是,若使用加湿器最好用纯净水,而且要定期对机器清理消毒。

3、通风:每天保证半小时

通风换气是改善室内空气的有效方法。每天9时~11时、14时~15时是最佳换气时间,可将厨房、浴室、客厅里通风半小时。如果遇到雾霾,尽量少开窗通风,搭配使用空气净化器和加湿器。厨房应安装净化效果好的油烟机,尽量减少高油烟污染的煎炒烹炸,更不要在室内吸烟。

另外,每半个月或一个月定期除尘,降低空气中的有害颗粒。还需要提醒的是,有些高层建筑通风效果较差,开窗时间应相对延长。

4、灯光亮度:不超90%

大部分家庭在挑选和使用灯具时,只关注外观、节能性和功率大小,往往忽视了灯具的照度、色温大小等关乎健康照明环境的标准。屋内灯具过多、过亮不但浪费资源,还会对眼球造成很大刺激,易引起情绪烦躁。

家居中各空间功能不同,对光照强度的要求也不一样。室内光线应尽量保持柔和、均匀、无炫目和阴影。可调光源的亮度最好控制在60%~80%,最大亮度别超过90%。

5、绿植:10平米放两盆

家中摆放绿色植物不仅能净化空气,增加含氧量,还能舒缓紧张情绪。应根据房间面积的大小选择和摆放植物。阳台、大厅等阳光充足处适合摆放绿植。一般情况下,10平方米左右的房间,1.5米高的植物放两盆比较合适。在窗边放绿植,既能吸收尘土,净化空气,防止干燥,还能有效降低噪音污染。

由于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在白天吸收二氧化碳,可一到晚上,便会和人抢氧气,并释放二氧化碳等污染物。因此,卧室最好别放大盆植物,如果放的话,也要在晚上搬出,以免供氧不足,引发头晕、呼吸困难等问题。

6、日照:每天至少2小时

阳光是生命的必要条件,研究发现,居室日照每天不应少于2小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中也规定:“大城市住宅日照标准为大寒日≥2小时,冬至日≥1小时,老年人居住的建筑中,冬至日日照不应低于2小时。”

采光好的房间,对心理和生理的影响都很大,特别是老人和孩子。儿童处于身体发育阶段,阳光中的紫外线能帮助他们身体里合成钙,强壮骨骼。

老人大多存在骨质流失的问题,多晒太阳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骨质疏松症。如果房间因朝向造成阴暗,可通过运用颜色,使房间变得宽敞明亮。客厅或卧室等经常活动的区域,应该把墙刷上浅蓝色或薄荷绿等明快的亮色调,能让房间变得开放宽敞。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什么样的房间住着舒服?有6个标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空气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