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雍也》第十二章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30
       我的理解: 先对两个关键字进行解释。“废”,《说文解字》解释为:“废,屋顿也。从广(yǎn)、发声。 ”段玉裁注曰:“顿之言钝,谓屋钝置无居之者也。”意思就是房子倒塌了不能住人了。这个意思在这句话中解释不通。我们再看更早的《尔雅》,它对“废”字有三个解释:《尔雅·释诂》“止也。”又“废,舍也”,晋代郭璞的《尔雅注疏》注为“舍,放置。”又“大也。”这三种解释中前两种与本章文意更为相符,故予以采信。“力不足者,中道而废”意为:“真正力气不够的人,会停下来休息,积聚力量后继续前进。”我是农民,干过很多农活,孔子的话是事实。言下之意就是“看你的意思并不是想停下来休息再继续前进,而是不想前进了”,紧跟着就用“今女画”三个字直接点明冉求的内心不思进取的问题。“画”,《说文解字》解释“界也。象田四界。聿,所以画之。凡画之属皆从画。”从“画”的字形演变可以推知,《说文解字》的解释是有道理。所以这里的“画”就是“界限”的意思,也就是说冉求是自己给自己画了一条“力不足”的界限作为不思进取的理由,现在我们还在使用“画而不进”。

        言语旨意: 看到这章一定会想到《里仁》篇第六章“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冉求的“理由”可以说是“撞枪口上”了,所以孔子用“今女画”来反驳他。李炳南先生说:“冉求非不好学,观其才艺可知。盖偏重于艺,缺于求道之心。 是以孔子勉其上进。 ”我认为李炳南先生的观点很有道理,孔子指出冉求偏于学艺而疏于求道的问题,勉励、提契其向道之心,夫子又何尝不是在点出我们这些凡夫俗子的问题?

        知行合一: 我相信,绝大多数人看到这章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当年我在福华小学任教时,校长要让我当报账会计,由于这个跨度太大,与我“粗枝大叶”的个性冲突很大,所以我从学校利益的角度考虑说:“您知道我的性格特点是不适合做这件事的,所以还是请您慎重考虑!”校长说:“我信任你,你就一定能做好!”结果正如其所言,我把报账会计这个与我的专业、个性毫不相干的活儿从最差做到最好。在这个过程中,我也犯过错误,但我知道自己的每一个疏忽都会影响学校和教师的切身利益,所以我努力克服自己不认真的毛病,也才有了“最好”的结果。不管做什么,我们都会遇到困难, 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往往总是用“我没学过”“我真的不会”“我就不是这块料”的拒绝和否定,结果就是你永远失去了突破自己、提升自己的机会,结果就成为了只有一种作用的“器皿”。 我参加过很多培训,每次培训都会遇到相同的情况——“这个教授讲得很好,可是太高大上,我们很难落实......”“为什么会难以落实?”答案都是领导不重视、软硬件不具备等。我想,你都没试过怎么知道难以落实?人只要想提升自己,就不要给自己 设限 。 只要不给自己设限,一切皆有可能! 就拿读《论语》来讲,我就听到很多老师说:“我不是读中文专业的,这些文言文我根本不理解,怎么能读懂?”我只是一个中师生,我的水平和大家没什么差别的,但是后来我继续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又提升了一点点,更多的是日常多读文言典籍,自然而然就慢慢懂了,因为文言也是我们的母语,无论如何,字总看得懂吧?意思不懂可以查资料,现在百度多容易,怎么会读不懂?况且我已经给大家做了铺垫,每一章我都先“下水”,重点就是要“知行合一”,落实于指导自己的生活。我也没要求大家要达到多高的水平,只要你认真去读、用心去读,就一定会有收获,如果当成应付任务,自然不会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