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形容自己老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06

1. 表达岁月催人老的古文诗句

《龟虽寿》

【东汉】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诗确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古典君不禁为之倾倒若狂。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宋代】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一个“梦”字,幻化出诗人魂牵梦绕的情境,可怜陆老,身老尚思家国。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代】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宝刀未老、志存千里的英风与豪气,让人钦佩。

《老马》

【元代】郝经

百战归来力不任,消磨神骏老駸駸。

垂头自惜千金骨,伏枥仍存万里心。

一匹垂老的骏马,虽力不足而心尚不老,仍然自珍自爱,期望着有朝一日能再驰骋于万里疆场之上。这也是诗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心态写照,其精神可钦可佩。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宋代】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对一个英雄来说,一腔热血和满腹韬略是不足惜的,最重要的是为这些本钱派上用场,即所谓英雄有用武之地。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宋代】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岁月不多,两鬓已苍,雄心虽在,壮志难酬。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代】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既讽刺当朝苟且偷安的行为,又表明自己老成谋国,壮心未已的雄心,胸有万卷,笔无点尘。

《满江红》

【宋代】管鉴

十日狂风,都断送、杏花红去。

却是有、海棠枝上,一分春住。

桃叶桃根浑未觉,樱桃杨柳成轻负。

强尊前、抖擞旧精神,谁能许。

时不再,欢难屡。心未老,杯频举。

尚不妨领略,登临佳处。

山接武陵馀胜气,江吞大别仍东注。

叹圣贤、功业与江山,无今古。

杏花虽去,春色仍驻,举一盏浊酒,英雄无今古。

《醉亭楼》

【宋代】刘使君

平生性格,随分好些春色。

沉醉恋花陌。

虽然年老心未老,满头花压巾帽侧。

鬓如霜,须似雪,自嗟恻。

几个相知劝我染,几个相知劝我摘。

染摘有何益。

当初怕成短命鬼,如今已过中年客。

且留些,妆晚景,尽教白。

两鬓已被岁月染指,却安然处之,人老心未老。

《闲身》

【宋代】陆游

炊烟漠漠闭柴荆,聊用闲身答太平。

重碧飞觞心未老,硬黄临帖眼犹明。

吴蚕满箔含桃熟,垄麦登车搏黍鸣。

补劓息黥今有地,问君何处用虚名?

闲身待君,心未老,眼犹明。

2. 用古文中称自己为

古文中称自己的代词有很多,在不同场合用不同的词语。

最普遍的是:余、予、吾、我。它们也存在一些差别。

余:只表示我自己,不能表示“我们”。

予:与“余”同。《康熙字典》:郑康成注:余、予古今字。

吾:可以只表示“我自己”,也可以加“辈”、“侪”、“人”、“属”等,表示“我们这些人”。吾,是普遍意义的“我”。

我:是相对于其他人时所言。《说文解字》,我,施身自谓也。意思是将自己放在你、他或对方的环境下的自称。例如,相对于别人的见解,说“我见”;相对于敌方,说“我方”;相对于其他国家,说“我国”。如“敌我不分”不能说“敌吾不分”。

在长辈、兄长、朋友面前,自称用:晚辈、小可、鄙人、敝人、愚等。

在皇帝面前,自称用:微臣、小臣、老臣(自己的年龄和资历高)等。

在上级面前,自称用:下官、末将等。

在官府中,自称用:小民、小人等。

在老师或学问高的人面前,用:学生、小生、晚生等。

在比自己小的人前面,用:愚兄、小老儿等。

具体的说法还有很多,总的特点是“谦”。

3. 描写“自以为是”或者“倚老卖老”的文言文的句子有哪些

凡斗者,必自以为是,而以人为非也。己诚是也,人诚非也,则是己君子,而人小人也;以君子与小人相贼害也,忧以忘其身,内以忘其亲,上以忘其君,岂不过甚矣哉!是人也,所谓以狐父之戈钃牛矢也。将以为智邪?则愚莫大焉;将以为利邪?则害莫大焉;将以为荣邪?则辱莫大焉;将以为安邪?则危莫大焉。人之有斗,何哉?我欲属之狂惑疾病邪?则不可,圣王又诛之。我欲属之鸟鼠禽兽邪?则又不可,其形体又人,而好恶多同。人之有斗何哉?我甚丑之。

【出处】《荀子·荣辱》

【结构】主谓式

【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主观不虚心。

【造句】有些暴发户目中无人,很是自以为是。

【释义】为:认为;是:对;正确。自己总认为自己是对的。形容主观不虚心。

【示例】作家三盅说:凡事一看透, *** 便褪去,但天晓得所谓看透会否自以为是。信与疑,热与冷,人的一生总在对同一事物的认知上左右摇摆莫衷一是,转变往往只在一念间,自我推翻、交叠覆盖,直至承认宇宙无序生命无解。

【近义词】一意孤行、执迷不悟、夜郎自大、心高气傲、刚愎自用

【反义词】妄自菲薄、自惭形秽、自暴自弃

【谜语】固执己见

【歇后语】萤火虫落在秤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