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简介 关于胡雪岩的启示及评价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22

胡雪岩简介 关于胡雪岩的启示及评价

  胡雪岩, 晩清时期的一个“首富”,有人说,他同时也是一个“首善”。【一叶轩漫笔】说他“富可敌国,资产半天下” 。汪康年的【庄谐选录】说他“富坍封君,为近今数十年所罕见” 。

  他生于一个贫穷的家庭,可以说没受过教育,14岁时在杭州一个钱庄当学徒。3年后当个小职员,开始他的职业生涯。20年后找到他的第一桶金,创立“阜康饯庄”, 从此在商界大展身手。再过21年,时年58岁的胡雪岩已成为当时的首富。还被慈禧太后授予布政使衔(三品),赏穿黄马褂、官帽上可带二品红色顶戴,并总办「四省公库」。但随后短短的四年,他的运程逆转,生意崩溃,还被革职抄家。最后郁郁而终,享年62 岁。

  从这段简介可以看到,一生经歴过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个王朝的胡雪岩一生的确充满传奇色彩,值得一谈。胡雪岩(1823 年——1885 年),名光墉,字雪岩,幼名顺官,安徽绩溪人,幼时家境贫寒。为了养家糊口,作为长子的他经亲戚推荐,去杭州的“ 信和钱庄” 当学徒。三年师满后,成了钱庄正式的伙计。正是在这一时期,胡雪岩靠患难知交王有龄的帮助,一跃而成为杭州一富。所以,他的故事便应由王有龄说起。

  王有龄,字雪轩,福建侯宫人。在道光年间,王有龄就己捐了浙江盐运使这个官职,但无钱进京。胡雪岩擅用钱庄五百两银两资助,叫王有龄速速进京。后王有龄在天津遇到故交侍郎何桂清,经其推荐到浙江巡抚门下,当了粮台总办。王有龄发迹后并未忘记当年胡雪岩知遇之恩,于是资助胡雪岩自开 “ 阜康钱庄 ” 。之后,随着王有龄的不断升官,胡雪岩的生意也越做越大,除钱庄外,还开起了许多的店铺,涉及各行各业。因此财源广进,即成当地一富。

  1860 年的庚申之变成为胡雪岩大发展的起点。当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咸丰帝逃往承德避暑山庄。此际胡雪岩处变不惊,暗中与军界搭上了。于是大量的募兵经费存于胡的钱庄中,后又被王有龄委以办粮械、综理槽运等重任,几乎掌握了浙江一半以上的战时财经,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胡雪岩之所以可以迅速倔起, ( ) 除了得益于王有龄之外,另一个人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个人就是左宗棠。1862 年,王有龄因丧失城池而自缢身亡。胡雪岩顿失靠山。当时刚巧曾国藩保荐左宗棠继任浙江巡抚一职。当年左宗棠所部在安徽时军饷已欠近五个月,饿死及战死者众多。此番要进兵浙江,这些问题更加困扰着左宗棠,令他苦恼无比。急于寻找新靠山的胡雪岩又紧紧地抓住了这次机会: 他出色地完成了在三天之内筹齐十万石粮食的任务,

  在左宗棠面前一展自己的才能,得到了左的赏识并被委以重任。在深得左宗棠信任后,胡雪岩常以亦官亦商的身份往来于宁波、上海等洋人聚集的通商口岸间。他在经办粮食转运、接济军需物资之余,还紧紧抓住与外国人交往的机会,勾结外国军官,为左宗棠训练了约千余人、全部用洋枪洋炮装备的常捷军。平定了太平天国之乱。此后,胡雪岩管理赈抚局事务。他设立粥厂、善堂、义垫,修复名寺古刹,收殓了数十万具暴骸;恢复了因战乱而一度终止的牛车,方便了百姓;向官绅大户劝捐,以解决战后财政危机等事务。胡雪岩因此名声大振,信誉度也大大提高。这样,财源滚滚来也就不在话下了。自清军攻取浙江后,大小将官将所掠之物,不论大小,全数存在胡雪岩的钱庄中。胡以此为资本,从事贸易活动,在各市镇设立商号,利润颇丰,短短几年,家产己超过千万。

  晚清时期著名的洋务运动由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三人发起。但由于他们的特殊身份,不便与外国人打交道。这样,精通华洋事务的胡雪岩在洋务运动中又找到了用武之地。他协助左宗棠创办了福州船政局、甘肃织呢总局;帮助左宗棠引进机器,用西洋新机器开凿径河。毫不夸张地说,左宗棠晚年的成功中有着胡雪岩极大的功劳。1866年,左宗棠由闽浙总督调任陕甘总督,奉命出关西征。经费虽然由各省共同筹集,但为数不多,且经常拖欠。为解决经费问题,左宗棠只好奏请借洋款救急。自然,这一重任又落在了胡雪岩肩上。经过几次艰辛的讨价还价,在胡的精心策划下,双方卒之就利息、期限、偿还方式等细节达成一致。1881年胡雪岩为西征筹得第一笔借款。此后,为助左宗棠西征,胡雪岩先后六次向洋人借款,累计金额为一千八百七十万两白银。结果,左宗棠西征胜利,铲除了新疆内部的分离主义者。左胡二人自然封侯晋爵,不在话下。

  除了为左宗棠办事外,55岁的胡雪岩在1878年成立了“胡庆余堂雪记国药号”他邀请江浙一带的名医研制出诸葛行军散、八宝红灵丹等药品,赠给曾国藩、左宗棠等部及受灾区民众。及后他将救死扶伤的对象范围扩大到全天下所有的百姓。在胡雪岩的主持下,胡庆余堂推出了十四大类成药,并免费赠送辟瘟丹、痧药等民家必备的太平药,因此,胡的“首善”之名也不劲而走。胡庆余堂在1880年时,资本达到二百八十万两银子,与北京的百年老字号同仁堂南北相辉映,有北有同仁堂,南有庆余堂之称。

  光绪八年( 1882 ),胡在上海开办蚕丝厂,耗银2000 万两,高价尽收国内新丝数百万担,企图垄断丝业贸易,惹怒外商,联合拒购华丝。又因海关海运操于外人之手,不能直接外运。次年夏,被迫贱卖,亏耗1000 万两,家资去半,周转不灵,风声四播。各地官僚竞提存款,群起敲诈勒索。十一月,各地商号倒闭,家产变卖,胡庆馀堂易主,宣告破产。接着,清廷下令革职查抄,严追治罪。胡雪岩遣散姬妾仆从,于光绪十一年十一月( 公元1885 年) 郁郁而终。

  胡雪岩在商场驰骋多年,靠官府后台,一步步走向事业的顶峰,风光无限,但其最终的失败,却也是由官场后台的坍倒和官场的倾轧所致。他虽聪明一世,与官场人物交往甚密,但最却因为不谙官理、刚愎自用、不懂变通而成为左宗棠与李鸿章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成为李鸿章排左先排胡,倒左先倒胡策略的牺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