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20—林曦《只生欢喜不生愁》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1
        这是我参加的归零读书会2021年共读的第一本书。

读书摘抄:

1.我们很难借由一个痛苦的过程到达快乐的地方,而只能经由一个快乐过程到达一个快乐的地方。

2.“美,甘也。”美是甘甜的滋味,这常常让人在一些没用的东西上感受到。因为太有用的东西常常事关生存,难免沉重。其中附带的责任、压力、目标,又难免让人功利。

3.我们常常使用这样一个句式:等我怎么样,我就怎么样。比如,等我静下心来,我就去练字。实际上,当一个人处于压力和被动状态中,此时帮助你的,可能不是心,而是手;不是反复的想和琢磨,而是提笔开写,在过程中渐渐感觉到那种你渴求的平静和节奏感。

4.其实不要说十五分钟,通常情况下,让人啥都不做,只是观察自己的呼吸,超过三分钟,烦躁就会成为控制者,然后紧接着是没有耐心的愤怒。

5.当一步一步熬过去,能真正纯粹和自己在一起的时候,就能逐渐看到自己内心的缺失和不安,认识到我们未经训练的心就如同野马猿猴一样奔腾无定,并且与他们和解。

6.《说文解字》里写道:“美,甘也。”美是一种甜蜜的味道,比如小时候第一次吃糖时发自内心的幸福感,古人称这种滋味为美。

7.我很喜欢的一本书《瑜珈上师最后的十堂课》里提到:要想接近这个世界的真实,就需要去体验和品尝,如果品尝后能感受到一种非常真切的甜蜜,那么它就是真实的,也是美的。

8.所以,用心品尝正在为之努力的一些事情,觉得它甜蜜时就去做,觉得它不甜蜜时就停止。我们很难会借由一个痛苦的过程到达一个快乐的地方,而只能经由一个快乐的过程到达一个快乐的地方。

9.人生太短,每次我做决定的时候都如履薄冰。我并非去权衡利益,而是品尝这件事情在我的心里和每一滴血液里是否拥有甜蜜的味道。

10.生活的每个相逢机遇,都只是预览,只有你的速度、流量都跟上了,才能看到原图。

11.我觉得书法是现代人回到内心的一个很好的修行方式。当你发现你可以稳定地控制塌软的笔毛,写出漂亮的笔画时,说明你已经能够很好地适应自己的心灵,你的心一定非常专注。

12.心灵需要的食粮,是可以蹦跳也可以宁静的热诚和喜悦。

13.总有人说,艺术是有钱有闲人的游戏,但撕去标签后,有心人和有情人的世界才比较美好。每个人的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功课,永远没有一劳永逸的时刻,也永远都需要踏实前行。

14.张岱会说“人无癖不可与交”,因为人在面对自己心之所好的时候,会天然地欢喜,他的内心是柔软的,也更接近真实。所以我觉得,人活着就要尽情投入,不辞亲为,百般的滋味难免都要尝过,但在处理它们的时候,也要有所选择。问问自己的心,留下些什么最好。

15.我想“只生欢喜不生愁”的意思,不是世界上没有愁,而是给自己的一种选择,比如愿意去记得人生当中那些幸福的、令你觉得甜蜜的时刻,感激那些启发和悟得。那些画面和句子,令人回到天真,无忧也无惧。

16.在与生活关系最为亲近的这张桌子上,做的每一件事,吃的每一餐饭,写的每一张字,喝的每一杯茶,这些貌似无形的累积的点滴,最终在塑造和书写着家的方式与我们的样貌。这些被不断累积的自我形态又在不自觉中决定着未来,那些会和我们相遇相应的人群和事件。

桌面就如同画面,每天呈现不同的样貌。如果有一卷记录生活的录影带,快进,桌面上不断变换的道具、花花绿绿的陈设变化,就是最真实的生活的样子。它一定不只是一个形式,它是你愉悦、认真地生活的本身。

17.稻盛和夫的行事原则中,有一项是“没有多余的情绪”。情绪是导向和催动力,多余的情绪则阻挡前行。

18.什么是一件好的艺术作品,我们该如何去选择和判断。后来得出了一个很简单的结论,一件作品能激发出我们的天真,便是他的成功所在。比如一个人看到一张画,他可能是一位高冷人士,或者在职场和生活的历练中已经滴水不漏,建立了万水千山的城府,但那张画让他想起来儿时的某一个时刻,或者某一个温柔的瞬间,如果有人在旁边细细洞察,会看到那一刻他脸上的神情、说话的声音都变得不一样。

19.有时候我们寄望于一段关系,爱人,宠物,孩子,有时候我们寄望于旅行,寄望于一种脱离繁琐生活的仪式,但最终也换汤不换药地持续着一种模式的重复。总之,换工作,换爱人,换空间,唯一无法换的那个,是自己。和附着在自我上那个模式。模式上不能解脱与觉知,也总还是没头脑和不高兴,如何换都遇不见那个书上写的“更好的自己”。

20.“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当你充满幸福感和满足感的时候,你很容易因为一件特别小的事情开心,能体会到生活中细微的美好,需要强大的能量支持,哪怕是吃饭,睡觉等看是简单的事。

当你无法享受这些人世间最基本的美好时,第一个选择就是独善其身,真正的把自己照顾好,关注能量匮乏在哪里,以及怎样补充。

而“达则兼济天下”是说,当你的能量充足时,你会自然而然地散发出一些能量,让大家觉得还蛮美好的。

每个生命都需要独善其身,需要自己去发现和寻找,人生需要什么,爱什么,要做什么。如何管理好自己,其实才是真正的兼济天下,是真正为你生活中能够被你能量场影响到的所有人做的最好的事情。

21.试着这样理解:瑜伽的程序运作是一套可以被实践的哲学,但外化为体式,把体式当做有动作的冥想静坐,让它随着呼吸从身体里慢慢生长出来。总的来说,瑜伽跟身体的柔软度真的没太多关系,跟气息的力量和打开的空间有关。有一位老师说,不是为了打结,是为了展开。

和中医相信的一样,只要能量能流动,生长收藏的过程没有阻滞,那么造化有它自己的智慧,让一切形成恰当美好的轮廓,如同植物和山水。

22.人一生的精力、热情、能量、时间,都是有限的,而且这总量,还不是我们说了算,如何把手上仅有的这点时间变得更有质量,专注大概是唯一的出路。专注来源于心力,如同肌肉要有力就需要锻炼一样,心力也是需要训练的。

这些训练无外乎有两种:“做点啥”和“啥都不做”。“做点啥”就是借由做一件事,通过对一个对象与技艺的专注精熟,去达到忘我,然后物我两忘。另外一种途径,就是纯净的观察,比如禅坐冥想。

23.有意思的是,那些我们站在道德高地批评的人和事,若换作自己或发生在自己身上,其实我们也好不到哪里去。我们以为有某种绝对正确的判断,但总有人能找到意想不到的角度。爱憎分明的同时,形成一种开放的真实,对真实抱着流动的态度,生活也许会变得有趣很多。绝对的好,绝对的坏其实都不存在,善恶在一念间,我们能自勉做到的最好,大概就是看到善缘的成熟进一步,看到恶缘的成熟退一步。

    24. 不得不承认,爱情的主角~男女双方的思维模式和心智构成,真是有很大的区别。当然,这个彼此理解的过程,或者说看似妥协、不再简单地追求表面一致性的过程,正是关系的意义和乐趣所在。我们永远是借由外部的折射在了解和观照自己,伴侣是一面镜子,永远反射的是我们自己最接近真实的状态。抱怨、赞美、宠爱、怨念,是任你选择的按钮。

25.人无法拒绝需要爱的本能与完全敞开的本能。当人变成只有面对比自己弱小的动物或孩子才能展开其本能时,那么就值得思索:好强的本质背后是害怕受伤和被否定的自卑。

26.好强于个人胜负让人陷入一种自我的孤军奋战,孤立无援的状态,但人是因彼此的柔软而相容的。虽然很多人在感情的初期是因为被对方某种自身所缺乏的强大品质吸引,比如美貌、才华、地位,就是传说中爱情需要仰视的角度,但最终能够生活在一起,需要的是真切的需求和满足。

27.人类生存的矛盾永远是能力和愿望的差距。想要做什么和能够做什么真的不是“to be or not to be”这么简单的事,所谓的福德因缘具足,是一点点积累的。所以不如退回来,从容易的功课做起,从面对自己的那一点点弱点努力起,鼓励自己,奖励自己,给自己加油,哄着自己一路进步下去。

28.  你有没有发现一个角色,能够给自己带来启发,以及你有没有好好利用这个角色。不管是一个工作,还是任何一个身份,其实它都像维尼的衣服一样,哪怕对自己有失望的地方,会无能为力,但是那个角色会赋予你力量和理由,可能这种能力你原本就有,但靠自己,不能把它激发出来。所以我觉得工作的意义是来帮助人自我成长的。如果你把一件事情的意义放在成长上,那遇到一个麻烦的时候,可能意味着这是一个打怪升级的机会。但如果你把意义放在这个麻烦本身的话,那可能永远都是无聊的消耗。

29.世界就像一个巨大的画布,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的画法,每个人的笔触又在无限生产世界的画面静默、接纳、欣赏,喜欢的、不喜欢的,都把自己浸泡其中,看看会发生什么。太悲观和太乐观,都是情绪的纷扰,水面澄静下来,才见得到自己把自己的负担减轻点,对自己好一点,时常远近观察一下,站在画面之外看看,那段“远”一点的距离,已经距离产生的可能性和选择,对我来说是很重要的事。

39.如果生活中有一个停下来的机会,无数个这样的时刻,安静中,问问你自己到底需要什么,不是问问外界给予你的那些基于比较带来的需求,而是时刻呼吸的这个肉身以及寄居其中的主人的需求。问问,你到底要什么?也许就是一朵玫瑰,一片蓝天,也许只是个宁静的空白。但当你获得答案,并且专注其中,那个宇宙的大账本就会送给你愚者的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