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翻译专业考研分享?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07

中南大学翻译专业考研分享?

先介绍一下本人本科期间的基本情况。双非院校翻译专业,专业成绩不错,英语类和翻译类课程均取得高分,表现突出,口笔译基础扎实,但综合成绩排名一般。有两段翻译实践经历,持有三级笔译翻译证书,六级594,专四68。

因为高考的小遗憾,所以一直都想去一所985院校,学翻译后,也考虑过去外国语类院校,但考虑到未来发展方向、学费、年制、偏爱城市、专业课题目的考察、招生人数等方面,还是选择了南方地区的中南大学。中南大学不歧视双非,公平公正,信息公开透明,老师也特别好,学制三年,每年学费13000,属实良心。中南大学每年统考招生人数稳定在12人,报考人数在200人左右。2022年复试分数线为385,20人进复试,录取15人,扩招3人。三门自命题,两门专业课出题方向基本稳定,较好把握。

【211翻译硕士英语】

翻硕黄皮书,

如鱼得水记单词,

专八阅读,

专四语法与词汇,

考点精梳与精练,

专八改错,

用到的资料基本就是这些,也并没有完全做完,但是选择题之类的基础题都做了。这门课主要就是考察语言基础,单词语法一样都不能落下。

题型:选择题20*1',阅读理解4*5*1.5',改错10*1',语篇补全5*2‘,写作一篇应用文,一篇类似专四专八题型,共30分

单词最好是要从头背到尾的,配合练习题隔几天一练保持感觉;阅读也一样,要时常做一做保持手感,后期做阅读时要给自己定时,这样考试就不容易慌;改错其实也是考察基础,把专八改错多练练并且多做总结很有帮助;语篇补全不难,我是用英语一的题练的,因为后期时间很紧,所以练的不多,读题的时候不要紧张,把逻辑理顺就行;应用文我也是背的英语一的模板,其实好好背会发现里面有很多不错的句型的,议论文在准备专八时顺带练习。

【357英语翻译基础】

中式英语之鉴,

武峰十二天英汉翻译教程,

韩刚三笔CATTI,

英语笔译实务(三级)张春柏,

英语笔译常用词语 卢敏,

黄皮书(这个必备,各大高校的真题,最适合模拟),张培基散文108篇

题型:英译汉两篇35’+40‘;汉译英两篇35’+40”

我从三四月份起开始看理论书,因为当时觉得自己在翻译方面没什么基础,就想早点准备。事实证明早点准备是正确的,如果你想在五月份拿下三笔的话。我看的第一本是武峰十二天,个人觉得这本书拿来入门真的太合适了,因为好懂啊,很适合应试,这本书每章后面都有配套练习,看一章练一章,要相信会有帮助的;十二天看完了我就开始拿三笔实务练,三笔的文章还是有点长的,我是一天一篇汉译英或英译汉间隔练习,同时配合词条一起背,这样可以训练语感;五月份考三笔,六月份以期末考试为主,但是这期间翻译也不要落下,每天保证一定的量;我们学校期末考结束后差不多七月中旬了,都说暑假是备考的黄金时期,所以我选择了留校复习,并且开始拿黄皮书练翻译,开始几天每天都做一套各高校的真题,但后来发现时间紧张,就把原来一天要完成的量分两天完成,这样更能保证质量。备考过程中特别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及时复习,我一般每周都会抽出一天时间复习一周所学。初试翻译的题材不仅限于财经方面,英译汉还考了一篇文学翻译,所以张培基老师的散文佳作108篇也可以拿来练练手。对了,提醒一下大家,黄皮书里面有一个板块专门列的财经类院校的真题,我考试之前又重点拿那些学校的题回顾了回顾。

【448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

52mti名词解释考点狂背,最后的礼物;

一战到底题库;

刘军平 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黄皮书

题型:名词解释25*2’;应用文30’;大作文70‘

由于我之前一直准备的选择题,直到十月份才改的学校,所以名词解释是十月份才开始背的,不过大家还是不要学我,能早准备还是尽早准备,我的名词解释准备的虽然晚,但是之前百科知识却也看了不少,对考试都起到了帮助。对于百科这一块,我的建议是拓展宽度,平时放松时看看“一站到底”之类的节目也是不错的选择。应用文我跟的黄皮书,真题都看了,看完一定要总结归纳,不然不系统容易混乱;大作文考的是和“微信”有关的题目,我在备考的时候用了一款叫“xxxx”的APP,里面有很多作文素材,黄皮书的范文我也看了,培养发散思考能力。

【政治】

买了肖秀荣老师的精讲精练和1000题,8月底上辅导班的课,一个星期带我过完政治,白天上课,晚上我就把白天上的内容往精讲精练上画出来,画到第二天,我把辅导班资料扔了,画你妹啊,上你妹的课,都是在精讲精练上面的内容。浪费我的时间。然后辅导班课不去上了,后期的冲刺班我都没有去上。然后中间1000题还被偷了。我就耽搁到9月1日开始。我就看精简精炼,然后看一章,做一章一千题,这样会大大加深对书本的印象。9月中旬大纲出来了,很多人问,要不要买大纲把精简精炼不看了。我认为不需要买大纲的,肖秀荣精讲精练编写的时候就对大纲预测了,而且大纲出来后,他的微博会补充大纲新增知识和对应练习题。我们重新买的话,还需要重新适应好麻烦。而且题目也别贪多哈,就1000题就行了,其他的质量不一。然后就这样过了第一遍大概10月份吧。第一遍过后,脑袋里面都是屎,乱七八糟的,好乱啊。特别是哲学难理解,政治经济学选择题全错。然后我就想办法解决啊,在一个经验贴看一个学长说,有个画龙点睛的资料挺不错,特别是哲学一遍就懂。然后我就买了笔记和题目(这里绝对不是推销资料)。买回来后看笔记哲学是编写的很不错,一遍下来我就懂得差不多了,政治经济学它也帮助推理,解决了我的两个拦路虎。但是这个资料也就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编写的不错,其他的就和精讲精练差不多啦。而且题目太多了。如果大家要买,我建议可以找二手的,然后只要笔记,不需要题目。还有的就是找辅导班视频看看,进行理解。解决这两个拦路虎。这两个拦路虎用一个星期的时间解决差不多了,我又回到了精简精炼和1000题,进行做第二遍。1000题是需要做第二遍的。有人说那我还要再重新买1000题啊。我说你是不是傻,网上有很多免费的1000题电子版的,打印一份不贵的,答案解析那本不需要打印的。第二遍我留心了,我还是看一章做一章。然后错题我会仔细看解析,并在精讲精练上用彩色笔画出来,注明错的原因。然后在1000题中也画出来,注明原因。就这样我第二遍弄完了,太他妈的有成就感了,觉得世界都亲切好多。第二遍做完以后大概在10月底了。这段时间左右会出现一个资料,叫《风中劲草》,我们叫它小草,这本书大家一定要买,是个大保健,特别重要。好像有三本,我就买笔记那本,题目那本我没买。因为不想做题了。笔记那本里面内容彩色的,重难点突出。拿到这本书后,我不去看它,而是拼命的读,使劲的读,蹂躏它,不要因为它是娇花而怜惜它。我每天晚上花一个小时读风中劲草,读的生无可恋,夜里说梦话都是风中劲草。大概读了8遍左右吧。整个政治开朗了,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句话是真的。小草薄薄的一本不适合看,就适合读的。读的目的是为了给选择题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中间我把10年的真题做了一遍,只做选择题。用的是肖秀荣的命题人讲真题。到了11月份吧。各个老师的预测题试卷就陆续出来了,4个石头啊,老燕的几套卷啊,任汝芬。出来一套做一套,出来一套做一套,基本上是可以一天一张的,也还是只做选择题哦。还有这时候时政也出来了,大家买肖秀荣的时政资料,然后尽量都记住。做预测卷的时候我建立了自己的错题本,一些容易错的知识点,题目,我会总结成一句话,记到本子上。这样以后复习超级方便啊,人家抱着一大捧做的资料看,而我往往只需要看几句话。这就是效率。还有就是试卷做多了,可以总结下答题方法,做题方法,怎么思考。这里大家自己总结。这里面预测题,肖秀荣的8套卷,任汝芬的4套卷吧,肖秀荣的4套卷最重要。肖8我也是只做了选择题,大题目我认真的研究和自己试着做了一下,任4我做了选择题,大题目热点我留意了下答案。肖4是最重要的,选择题全部掌握,大题目4套卷子全部背诵。后来还有个肖秀荣押题班,需要交钱的,我没交钱,网上能找到电子档的,或者有同学报班,可以拿过来复印下,这个也很重要。临近考试,我就是背熟肖4,留意了一些热点时政,背了肖秀荣预测班的资料,看看我的错题本。

【复试】

很好的一点就是初试成绩出来后第一时间就能自己计算排名,判断能否进入复试,早做复试或调剂的打算。3月27号复试,挺好,没有和专八重。

笔试我按照和初试一样的方法准备,但是侧重财经方向的英汉互译。复试笔试就考45分钟,两段英译汉,两段汉译英,篇幅很小,紧紧巴巴正好做完。其实我觉得自己准备复试时没有像准备初试时那么专注,所以一开始拿到试卷还是有点小慌的,但后面慢慢进入状态就顺手多了。

至于面试,我觉得随即反应能力和口语的训练比什么都重要。我们大约二十七八人复参加面试,共分为四组,我抽到了第四组最后一个上场。先在一个大阶梯教室候考,然后进入会议室面试,进去后老师会让你坐下,把面前的信封拆开,里面有两道题,先读题,然后回答。我的第一道题目是:文学翻译和商务翻译的区别是什么?第二道题目是:是否有海外求学的经历?如果有机会,是否想要攻读双学位?这两个问题答完,老师问了一下我的英语水平,我就说了我考的一些证书;还让我评价一下专八翻译,问我平常会用哪些翻译方法,这些翻译方法是否真的有用,还问我有没有translation experience,又结合我的翻译实践问了一些专业问题。最后用中文问了我的政治面貌,让我说一下自己参加的大规模的党员活动,我一时没想起来,就问老师可不可以说志愿者活动,老师很宽容,点了点头,于是我说的是自己在校期间做过的我们学校和安徽省外事局联合承办的中秋晚会志愿者。

距离我考研已经过去两年了,是不是还会感慨一下当时的日子;这几年考研人数还在继续飙升,很多人都走同一条路的时候,哪怕是平坦的路,可能也会变得异常难走。

考研是一个艰辛的过程,无论是从时间上,还是个人付出上。在校参考的考生,因为是在大四,中间会遇到很多事情,比如找工作,准备论文之类。

最后每年都会有一不小的一部分人报了名却不没进考场,甚至准备大半年,最后名都没报就放弃了。白白浪费了时间和精力,真的是挺可惜的。

其实考研,对于家庭环境不是特别差、也不是特别不想再读书的人来说,还是值得去搏一搏的。一旦下定决心,就安心下来,好好准备。

发出这篇文章,也是希望能给予选择了这条路的小伙伴们些许帮助;最后我想说的是,选择这条路已经很有勇气了,每一程有每一程的风景,边欣赏边前进,就不枉费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