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锦晖:推广白话文的中国流行音乐之父,竟成了“黄色音乐鼻祖”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4-10
中国流行音乐的瑰宝——黎锦晖:白话文推广的先锋与“黄色音乐鼻祖”的争议

黎锦晖,1891年9月5日诞生在湖南湘潭,书香门第的璀璨星河中,他的一生犹如一首跌宕起伏的乐章。祖父是清举人,桂林知府的荣光,父亲黎培銮贡生的身份,使得这个家庭充满了才子佳人的传奇色彩,被誉为“黎氏八骏”中的音乐奇才。

作为家中老二,黎锦晖的音乐天赋在幼年时期便崭露头角,自学古琴和地方戏曲,为他日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岁考入长沙第二师范学堂,接触西洋音乐,为他的音乐理念注入了国际视野。在大哥黎锦熙推广白话文的热潮中,黎锦晖也投身其中,以音乐为媒介,推动了汉语的普及。

1919年,随着五四运动的爆发,黎锦晖敏锐地意识到,儿童是推广新文化的关键。他创作的《老虎叫门》童谣,以其简单易懂的歌词,开启了中国儿童歌舞剧的先河。1920年,他创作的《麻雀与小孩》成为我国第一部儿童歌舞剧,标志着中国流行音乐的新篇章。

黎锦晖的音乐才华并未止步于此。1921年,他创办《小朋友》周刊,亲力亲为,为中国儿童文学和音乐教育做出了卓越贡献。他的作品如《神仙妹妹》和《毛毛雨》等,音乐与歌词的完美融合,使他赢得了“中国流行音乐之父”的美誉。然而,他的音乐风格也引发了争议,被批评为“黄色音乐”,特别是《毛毛雨》和《桃花江》等作品。

1926年,黎锦晖的音乐事业遭遇挫折,但他并未放弃,反而在1927年创立了“中华歌舞专门学校”,培养出大批音乐人才。他的《妹妹我爱你》等作品风靡一时,标志着中国流行歌曲的诞生。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个人历史的波折,他在1957年被卷入“反右”运动,被称为“黄色音乐鼻祖”,这无疑是对他的艺术生涯的一次巨大挑战。

尽管如此,黎锦晖的音乐遗产并未被遗忘。《辞海》对“黄色音乐”的定义,虽然带有时代的烙印,但他的作品在历史的长河中依然熠熠生辉。1961年,他公开承认创作的某些作品存在问题,承认了历史的局限,但他的音乐贡献,尤其是对中国流行音乐的推动,永远值得我们铭记。

1967年,黎锦晖在上海病逝,留下了一段关于音乐与时代的复杂历史。他的故事,如同中国流行音乐的一段传奇,是白话文推广与艺术创新的交织,是音乐与社会变迁的深刻映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