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抑郁症和双相障碍、以及有情感障碍的创作者的礼物——漫画自传《玻璃弹珠》和《坚如磐石》介绍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9-15

介绍前段时间看的两本书:Marbles:Mania,Depression,Michelangelo,and Me(以下暂译为《玻璃弹珠》)以及Rock Steady:Brilliant Advice From My Bipolar Life(以下暂时译为《坚如磐石》)

美国卡通画家Ellen Forney在30岁生日之前,经历了一次(轻)躁狂发作。于是,她被诊断为双相障碍。随后,她经历了抑郁发作、治疗的尝试以及痛苦的生活调整。这个经历说得轻松,其实,书中的故事跨越了14年……

她把自己的经历画出来,开创了“visual autobiography”(视觉自传)文体,还生动地传达了躁狂、抑郁以及这些症状给自己带来的感受、拒绝和面对的过程。关于自己的经历,她创作了《玻璃弹珠》(2012)和《坚如磐石》(2018)两本书,第一本是故事性相当强的自传,第二本是情感障碍患者可以直接使用的生活指南。

虽然内容相当沉重,但是原书非常生动形象幽默!心理学界需要这样的视觉叙事!

另外,还有以下几个原因让我想介绍这本书:

01

这本书讲了一个著名的错觉:我没事!

有好几次我都碰到个案跟我说:“我不难过的时候什么事都没有!”

这跟书中的主角在第一次被诊断为双向状态的时候一样。

主角的精神科医生问:你抑郁的时候怎么样的?

主角:我想不起来了。但我没事!我已经做好了计划。当我在抑郁的时候,我可以给我的书做研究……。我做了各种安排——我可以照顾好自己!

抑郁来了,自然是什么都做不了。

其实,后来作者还是挣扎着做一点体育运动,跑到前任和亲近的朋友家里哭(或者什么都不做),打电话给妈妈,每周见一两次精神科医生(她的医生也可以做心理治疗),看书,做一点点工作……最后发现,治愈自己的,还是将自己内心的图景画出来。

当然,在《坚如磐石》这本书里面,作者其实列出了特别多在抑郁期可以做的事情以及自我照顾的方法(包括:安静下来的方法、让自己感觉到安全的方法、在公共场合里忍不住哭要怎么办的方法、出柜的方法……寻找精神卫生中心的信息、学习关于心理疾病的信息、阅读其他人的传记减少孤独感和增加自我能力感的线索……还有药物和应对副作用)。强烈推荐阅读。

02

这本书生动地描述了一个人能够体验到的情绪最高点(以及可能带来的后果)

这本书开始于作者的第一次躁狂发作的体验——带着无比的自信,滔滔不绝的创作创意、大胆激进的拍照、覆盖整个背的纹身、滔滔不绝地主导谈话和活动、声势浩大的生日派对、非常活跃的性生活,初次会面的古怪告白,连夜的娱乐。

这样的体验是如此的闪闪发亮,让人目眩。

当然,这样的体验也带来不可预料的结果:花了太多的钱、做了太多没有收入的事情、让一些本来是朋友的人感到难堪、而另外一些人只出现在自己的躁狂期。还有一些事情是主角自己也忘记了的:例如强迫症状(整夜整夜地整理自己的书柜)。

另外,躁狂期之后,通常是难以忍受的可怕的抑郁期。

“症状之所以是症状,主要是给人带来了痛苦。”

03

这本书描绘了著名的情绪过山车(mood swing)

除了有双相障碍的人,其实抑郁症、以及刚刚经历丧失的人,都容易身不由己地坐上情绪过山车,意味着可能经历一段在较短时间内,情绪大起大落的经历。不同的情绪障碍的诊断取决于这个人处在躁狂期/抑郁期的时间以及程度。

有时候,双向障碍的人经历的情绪过山车,就跟暴风中的气球一样……

中间描述的是混合状态(情绪的混合发作)——其实这样的状态在情绪障碍的患者中并不少见。混合状态也就是一个人感觉到非常绝望、又无法控制思绪、一时感到想开了、一时又感觉到愤怒烦恼的时候——好像“太过敏感”,或者因为太过激动/焦虑/energetic而不像是抑郁。

这幅图片中,描述了一般人体验到的情绪范围、以及有情绪障碍的人可能拥有的情绪体验范围。请注意,我们所说的“佛系”,也就是好像突然想开了一点的时候,有可能并不是我们真的想开了。我们依然处在情绪的震荡中。

04

这本书问出了一个经典问题:我真的想要平衡吗?

现在的世界不知道为什么,其实在鼓励躁狂的出现。书中一开始的部分描述的生活——大量健身和运动、好像不用睡觉一样每天工作或者娱乐、自信地在人群中滔滔不绝、不断吸引新的人而从不停留在任何一段人际关系中……

“说实话,如果躁狂没有后果,每个人都想躁狂。但美化躁狂没什么好后果:双向障碍如果不治疗,发作会越来越频繁,而且躁狂期也会变得越来越难控制;而躁狂期之后通常都是可怕的抑郁期……”

“我从来就不想要健康和平衡。我总是陷入“受尽折磨的艺术家”的想象中:热情、全身心投入、牺牲睡眠和健康、流血流泪流汗……但,如果能解脱的话,一切都尘埃落定,那多好……在瑜伽中,接受挑战,有时候意味着要放弃,不在抵抗,但接受,承认,解放,就好像随着水漂浮。我期待这样的放弃。”

05

它描述了当一个人从抑郁状态脱离时的美好瞬间(以及很多个令人感动的其他瞬间)

主角:

“当我有一天,拖着沉重的身体游完泳,身体仅仅变得只有一点点轻松,在洗澡的时候发现,我盯着将玻璃上的水珠,把它看成在月光下的树林中狂欢的人群——我几乎都忘记我曾经会把东西看成别的东西。我知道,我的漫长的抑郁期终于结束了。”

当我在公园里,觉得自己那么敏感(周围都是情侣、愉快的狗和愉快的狗主人),渴望安慰的时候,我看到一棵很大的树,安静,强壮,像母亲一样。我想张开双臂抱住这棵树——其实是为了让她抱住我。我脱下了鞋子,站在青苔覆盖的毛茸茸的树根,用我的双手抱住树干。我的胸口一紧,哭着,哭着,哭着……直到我哭完。

没有人大惊小怪。大家都给予了友好的反应。(左下角那位新欢最后成了作者的伴侣。)

06

描述了稳定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

很多人以为治病=吃药就好。非也。情感障碍和很多其他重大慢性疾病一样,带病生存是更符合事实的选择。

双相障碍是一个特别难治的病。找到合适的药物需要很长时间。在《坚如磐石》中,作者治疗的过程有更充分的描述。作者经历了长达4年、16种药物的尝试以及20年每周一次(到现在3个月一次)的精神科医生+痛苦的生活状态的调整之后,终于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注意,稳定是相对的。

稳定,意味着你依然要跟你的症状搏斗,注意观察症状的出现,随时应对,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那为啥还要保持稳定?

因为你会健康一些;可以有更好的人际关系;可以避免失控或者可怕的抑郁(以及之后更高的住院率);以及维持稳定感觉很不错,you deserve it。

07

这本书探索了经典问题:药物、情感障碍和创造力的关系?

我所认识的患有双向障碍的人之中,有一半都是艺术创作者。而我所认识的艺术创作者中,有一半都有情绪障碍。在《玻璃弹珠》和《坚如磐石》中,作者发现了很多患有情绪障碍的名人的资料、以及相关的研究。很不幸的发现,高创造力和情感障碍的确往往共同出现。

有一部分是现实问题:当创作者躁狂的时候,会太容易分心以至于无法创作;抑郁的时候,会太消沉而无法创作;只有轻躁狂的人才会体验到创意的上涨,而不是完全躁狂的人。而由于情感障碍而导致的早逝(自杀或者意外),毫无疑问也削弱了创造力。

作者回顾过去,虽然当初是纯粹出于一种求生本能(处在可怕的抑郁期)开始服用药物。但作者发现,创意思维其实更多是自己的一种思考方式,时时刻刻都存在着。虽然躁狂的时候觉得自己的点子特别好,但躁狂完了之后觉得也没有多好。

但已经有这么多人高创造力的人谈论自己超越/驯服情感障碍的经历了!在《坚如磐石》中,作者设计了一个“情感障碍名人堂”+平面图(博物馆商店)。其中,被诊断为抑郁症或者双向障碍的记者、音乐家、演员、搞笑艺人、电视节目主持人、画家、摄影师、奥林匹克运动员、政治家、作家、精神科医生……(举几个例子:lady gaga,sia,stephen fry,jk罗琳)。

当然还有历史上的很多人(例如梵高、陀思妥耶夫斯基、玛丽雪莱、罗斯科、艾米丽狄更斯、维吉尼亚伍尔夫、高更、蒙克……)你不是个孤独的!详细的名单可以在原书中看到。但在以下的平台中,也可以找到很多线索。

通过以上的介绍,希望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去阅读这两本书,并且期待中文的翻译版本的尽快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