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教你正确烫伤处置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7
作者:皮肤专科 游懿圣 医师
「游医师,最近我在网路上,看到好多人都在流传一则讯息,说烧烫伤的急救过程:冲、脱、泡、盖、送,其实是错的,请问真的是这样吗?烧烫伤的第一时间,到底该如何处理呢?」
前几天,一位好朋友发了一则这样的简讯问我。
在留言给他的同时,勾起了一段我不愿回想的过去(请想像邓不利多拿出储思盆,缓缓地把脑里的一缕记忆轻烟,勾出来的画面)。
前年夏天,我们一家人开开心心的搭乘飞机,横渡太平洋,即将展开筹画了一整年的家庭旅行;长途飞行的客机上,安静的舱内,灯光都已经调暗,只剩零星的几盏阅读灯还亮着。那时候,孩子都睡着了,我也才刚取下耳机,开始闭目养神。
昏昏沉沉当中,我忽然听到后座传来一阵撕心裂肺的哀嚎,回头一看,竟然是我的孩子在睡梦中忽然爆哭起来;第一时间,我以为孩子做恶梦了,赶忙把他从座位上摇醒,想要安抚他。
抱他起来的当下,发现他裤子湿掉了,孩子的爸爸以为是作恶梦尿湿裤子,孩子才因而大哭;正当我们手忙脚乱,一边安抚他,一边准备帮他换掉溼透的裤子时,裤子一拉下来,竟然发现 *** 上出现了好几个水泡,当下才明白,为什么性格一向平稳的孩子,会哀嚎的那么惨烈:
原来我的孩子,烫伤了!
定睛一看,才发现原来放在餐桌上的一杯热水,已经打翻了,热水沿着座椅,流到孩子的 *** ,引起二度灼伤;更惨的是,由于没有意识到是烫伤,所以帮他脱裤子的同时,也弄破了好几个水泡。

烫伤的第一时间处理:冲、泡+脱、盖+送
烫伤的第一时间处理,我们熟知的冲、脱、泡、盖、送,有错吗?
冲脱泡盖送,目前仍是处理烫伤的准则,没有错!只是施行上,有些细节,需要注意。在此,我把这五个步骤,结合成三个步骤,分别是冲、泡+脱、盖+送,比较简单好记。 冲
冲脱泡盖送的施行时序很重要,不要急着脱去衣物,先用大量流动的冷水降温(室温的水) 。流动的冷水,因为持续流动,可以有效地带走体表温度,是局部降温最安全又有效的方式之一,这里要注意的是,水流不要很强,不要强到会冲破水泡。
要冲多久呢?简单来说,冲到不痛为止,如果情况允许,会建议冲二十分钟;如果因为烫伤面积大,须立即送医,可以改用泡的,把患部泡在冷水当中,赶紧送医;然而用浸泡的方式,由于水温会上升,组织降温效果并没有比持续冲水来的好。
门诊常见民众在烫伤的第一时间,冲水的时间只有短短的一两分钟,然后就改用局部冰敷,其实烫伤的皮肤,因为表皮受损,连带着皮肤的感觉也会异于正常,直接长时间冰敷,很容易造成皮肤冻伤而不自觉,进而让组织伤害更多。
所以烫伤的第一时间,请务必记得流动冷水持续冲。
泡+脱
泡冷水的另一项重要考量是,让衣物在浸泡时,不要紧贴在烫伤的皮肤上,利用水的浮力,轻柔的移除患部覆盖的衣物,必要时,直接用剪刀剪破袖口或领口,不要因为脱衣服时的摩擦,造成皮肤的损害,或是因此而把水泡弄破。
像上述的飞机烫伤事件,就是因为我们第一时间没有发现孩子是烫伤,手忙脚乱帮他脱衣服的同时,就把水泡弄破了,甚至把水泡皮都磨掉了。
泡冷水,其实组织降温的速度并没有持续冲冷水来的好,身体泡在冷水中,水温会缓慢的上升,需要勤更换;因此不论降温的速度、施作的方便性而言,都不如流动的冷水持续冲,来的快速而有效。
盖+送
在紧急降温之后,如果烫伤面积太大,还是建议到医疗院所进行后续治疗,在送医的过程中,用干净的纱布覆盖患部,避免因为运送过程中感染;除此之外,另一个很重要的考量,是有些烫伤病患,特别是小孩,在大范围面积烧烫伤之后,皮肤缺损过多,体温及水分都会大量蒸散,加上冲跟泡的降温过程,有可能引发失温;因此建议,在没有烫伤的部位,注意保暖,也是「盖」的另一项处理原则。

烫伤的水泡要不要弄破?
只要起水泡,就表示烫伤的深度已经深过表皮层,达到真皮层;这代表甚么意思呢?表示原来可以提供皮肤屏障的表皮层,已经与真皮层分离; 如果这时候将水泡弄破,甚至把水泡皮整个移除,会造成真皮层直接暴露在外在环境中,少了表皮的保护,不尽伤口疼痛度加剧,也会增加伤口感染的风险 。
烫伤产生水泡,请不要把水泡弄破,至于水泡内液要不要引流、水泡皮何时需要移除,都跟烫伤的面积、部位、严重程度有关,所以烫伤起水泡,请就近就医,在医师的指导下照护伤口。
伤口不要包,让它自然干燥才好?
门诊时,常常会听到患者这样描述,说伤口要保持干燥,不能包纱布,包起来伤口就会一直湿湿的无法收口。
这观念是错的!是错的!是错的!
伤口初期,需要白血球来吞掉外来的细菌及外来物,需要纤维母细胞移行、增生、进行修复,需要上皮细胞从伤口周围移行、长出新的皮肤,这些步骤,都必须在湿润的伤口床上,才能顺利进行;伤口包覆纱布或敷料,可以保护伤口,免于环境中的各种细菌、病毒伺机性感染,如果敷料能提供伤口床一个湿润又抑菌的环境,确实会缩短伤口愈合需要的时间。
当伤口的愈合条件良好,自然渗出液就减少,慢慢的伤口就会越来越干爽,一直到新生的皮肤完全覆盖好伤口,这时候的新生皮肤,才是真正的「干燥」。
所以,一直声称伤口必须「干燥」,才能收口的说法,是倒果为因,因为一直想要伤口乾,而不敢清洗伤口,甚至洒很多药粉在伤口上,造成过多废弃物堆积在伤口表面,反而会阻碍伤口愈合,造成长久无法收口的伤口。
那......后来呢?
飞机上烫伤之后,在空服员的协助下,我们运用飞机上的敷料,帮孩子做了简单的包扎,抵达旅馆后,跟孩子讨论,期待已久的家庭旅行,很可能要提前结束,直接飞回台湾了。孩子难掩失望之情,只淡淡地说一句:「我的 *** 还很痛,明天可以不要再坐飞机了吗?」
再度商量后决定,先进行旅行的初步计画,开两个小时的车到第一站,观察孩子的复原情况,再决定后续的行程规划;天真的孩子,听到不用下一班飞机直接飞回台湾,还可以再待个两天,开心地这样安慰自己:「那至少还有玩到两天。」
幸运的是,孩子的烫伤属于浅层二度烫伤,只伤及浅层的真皮层,伤口复原的速度很快,大约三天之后,换药已经不再疼痛,用 *** 坐在硬椅子上,也不会有任何不适;我们的家族旅行,就在惊滔骇浪中开始,平安圆满中结束;然而,那一幕惊心动魄的烫伤,到现在回想起来,还是让我余悸犹存。
预防重于治疗
台湾是个机车国家,机车确实让拥挤的都市生活,增加了许多便利性,然而,在我的门诊当中,最常见到的烧烫伤,就是机车排气管烫伤。好几次,看着一脸自责的双亲,带着被排气管烫伤的孩子来就诊,那种内心的煎熬与不舍,都会让我想起我的亲身经验。
如果可以事先预防烫伤发生,就不需要事后的自责与照护了,在此提醒大家,骑机车、停机车、走在停放机车的道路时,务必时时提醒自己与孩子,小心机车排气管,宁可多绕远路,也不要因为一时不察,而造成悲剧。
除此之外,抱着小小孩的时候,请不要一手抱小孩、一手喝热饮、喝热汤;外出用餐,请让孩子坐在远离走道、不会有人上菜的角落;家有小小孩的,餐桌请不要铺垂坠式的桌巾;在狭小的空间用餐,像是火车上或飞机上,请不要点热饮或热汤;事先防范,胜过事后的千言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