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疃村的历史沿革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3

清朝末期,为抵御土匪骚扰,当时以王姓为主的各大户,动员村民筹资建筑围墙,邻里相助,群策群力,终于在1859年筑围成功。围墙建筑雄伟,培育6米。宽4米,全长2452.7米,系用灰土夯实而成,用土5万余方。围墙上面可以行车走人,坦著如砥.围墙设有四门,北为白云门,南为青阳门,西为迎风门,东为豹文门。随着时代的发展、历史的变迁,围墙先后坍塌,现有些地段尚存残垣。村里还建有两座节孝牌坊,一南一北,系清嘉庆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所建。两坊建筑全用湖-青石,每块重约数吨、长约七八米,挺拔高大,造型美观。在两坊建筑中,最雄伟的为南节孝坊。坊宽约5—6米。高约7—8米,坊顶青石檐下正中剩有皇帝“圣旨”二字,其下分两行刻有“节孝维风王夙纶妻于氏节孝坊”字样。坊门前后两侧各装有一对青石雕刻的伏卧狮子,造型逼真,惟妙惟肖。李家疃在历史上出现了诸多仁人志士。明朝时,王推化之子曾任浙江道检查御史,曹家和曾做过永干府正堂。清朝时,王选化之子王我庸曾任长沙府阳宜知县:王荩臣祖籍李家疃,后随父迁居河南,曾任淄川县令王悦凝武艺超群,考取武亚元:王悦衡德高望重,在义和团运动中任过淄川一带义和团首领。在近代,王焕奎是淄博五音戏创始人之一,与邓洪山齐名。李家疃古建筑群,现保留房屋约200余间,占地60余亩。有一部分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造,另一部分还保留原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