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春联的来历是什么?

贴春联的来历是什么?

春节贴春联的中国民俗起于宋代并在明代开始盛行。

史书记载,明太祖朱元璋酷爱对联,不仅自己挥毫书写,还常常鼓励臣下书写。有一年除夕,他传旨:“公卿士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初一日太祖微服出巡,看见交相辉映的春联感到十分高兴。当他行至一户人家,见门上没有春联,便问何故。

原来主人是个阉猪的,正愁找不到人写春联。朱元璋当即挥笔写下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送给了这户人家。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朱元璋对春联的大力提倡,也正是因为他的大力提倡,推动了春联的普遍盛行。 

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一一论述。春联在当时已成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1-16

春联的起源,最早应追溯到周朝的“桃符”,所谓桃符,其实就是两块桃木板。当时的桃符并不是过年时候才悬挂,是平时就一直悬挂在大门的,大体就像现在屋前的“泰山石敢当。

那时的桃木板上也写有名字,即神荼、郁垒,桃木辟邪也正是来自二人的相关传说。到后世,春联的形成,此二人就直接当作了门神被人们张贴了。但以此为开端,过年的春联也在慢慢形成了。

到汉朝,有相关记载,就直接言明,桃符是在正月初一悬挂的,具有辟邪驱鬼的作用;这样一来,桃符就和过年有了直接关系。在接下来,随着骈体文的体裁盛行,到了隋唐时代诗歌的盛行,就有了对仗、平仄的讲究。

而真正被称为“历史上第一副春联”,是在唐后的五代十国时期,当时的后蜀最后一代皇帝孟昶(chǎng),好学能文,就标新立意的命令一个叫辛寅逊的文臣,在悬挂的桃符上书写文字,这样就有了“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一联的产生,即第一幅春联。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2-11
贴春联的习俗由来:
春节贴春联的汉族民俗起于宋代并在明代开始盛行。春联的来源其一是桃符。最初人们用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木刻人形应挂在门旁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详细内容:
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
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
五代时,西蜀的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据《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我国的第一副春联。
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
明代:桃符才改称“春联”。明代陈云瞻《簪云楼杂话》中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副,帝微行时出现。”
春节贴春联的汉族民俗起于宋代并在明代开始盛行。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2-01-30

春联由古代的桃符演化而来。桃符起源很早,据《后汉书·礼仪志》记载:“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可见,最初的桃符是用来驱除鬼怪的。

传说,古代有种凶残无比的怪兽,为害甚烈,无人能降住它。后来,有两位居住在山林中的专门整治妖魔鬼怪的神仙,用桃枝降服了这头怪兽。于是,民间相传,只要门上悬挂桃枝,上面刻上两位神仙的名字,任何妖魔鬼怪都不敢上前。这种桃枝就被人们称为“桃符”,也就是所谓的镇鬼灵符。后来,人们便延续了这种风俗。

桃符开始演变成春联,源起于五代十国时期。

据史书记载,后蜀主孟昶曾经令学士张逊在桃木板上题词。张逊写完后,蜀主一看,不对仗,便提笔写道:“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副“春联”。但是此时,文献里并没有出现“春联”的字样,人们依然称之为桃符。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都保留着挂桃符的习俗。宋王安石诗云:“千门万户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足见新年悬挂桃符,已经风行。

随着纸张的出现,人们便将厚重的桃木板换成了轻便的红纸张。

直到明代,桃符才正式以“春联”的身份亮相。

《簪云楼杂话》记载说,明太祖朱元璋规定,不论公卿士庶,大门上都要贴一副春联,而且皇帝会亲自审查。于是,大街小巷的门庭上贴满了画有各样花色的春联。据传,朱元璋出城审查时,发现一户屠夫家没有贴春联,便提笔在门前写下“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对句。百姓看了,都觉得这春联题得恰到好处,又对仗工整。后来,春联也就成了年俗文化中的独特文学样式。

春联又被称作“对联”,在10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春联文化日臻成熟。如今,对联已经不仅仅是春节的贺词,更是传统文化的象征。

写春联 清 选自《村市生涯图册》

第4个回答  2021-03-14
春节贴春联的中国民俗起于宋代并在明代开始盛行。
史书记载,明太祖朱元璋酷爱对联,不仅自己挥毫书写,还常常鼓励臣下书写。有一年除夕,他传旨:“公卿士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初一日太祖微服出巡,看见交相辉映的春联感到十分高兴。当他行至一户人家,见门上没有春联,便问何故。
原来主人是个阉猪的,正愁找不到人写春联。朱元璋当即挥笔写下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送给了这户人家。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朱元璋对春联的大力提倡,也正是因为他的大力提倡,推动了春联的普遍盛行。
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一一论述。春联在当时已成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