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群服务中心便民自助服务主要体现在哪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09-26

下午三时,把手头的工作交代好了,中港星工业园物业管理处负责人陈新帆便去了园区的党群服务V站,那儿,中港星义工队的几名队友已经坐定,正等着他一起开义工队的年度总结会。

晚上八时,在大浪街道大型城中村宝龙新村299栋前的篮球场上,广场舞的乐声刚刚停下,刘大姐和姐妹转身走进了球场边的V站里,人手一杯热茶,小小的V站充满了笑声。

夜幕下的宝龙新村,党群服务V站灯火通明,如同长明灯一般陪伴着居民的夜生活。

晚上九时十五分,民乐社区党群服务V站门前,程序员陈勇轻轻扭头“刷脸”,大门随即打开。走进V站,他在议事室坐下来,打开书本,开始了在职研究生考试的备考复习。

陈新帆,刘大姐,陈勇,不同身份的三个人,在同一天的不同时段里,他们的生活轨迹都不约而同地与同一空间——24小时党群服务V站,发生着交集。

24小时党群服务V站是深圳市龙华区的首创。今年以来,龙华区结合辖区“三多一大”(城中村多、工业园区多、外来人口多、管理服务压力大)特征,在城中村、工业园区、老旧小区等人群集聚、公共配套缺口大的地方率先布设14个“不打烊”的党群服务V站。

V站虽小,便民服务一应俱全。

24小时开放的V站,空间微小一如其名,却可提供从民生业务代办到自助政务服务等的一站式服务。尤其是在晚间,灯火通明、刷脸即入的V站如同陪伴在党员群众身边的一盏温暖的长明灯。

“离群众最近,与群众最亲”,这是24小时无人值守“不打烊”的V站秉持的“理念”,也是陈新帆、刘大姐及陈勇共同的感受。

1、一条“长龙”催生党群服务新思路

在龙华区,党群服务V站、24小时开放、一站式服务等拆开来看,其实均非新生事物。

约莫两年前,在深圳市城市基层党建标准化要求基础上,龙华区便结合实际,以龙华街道为试点,在1个社区配套建设1个党群服务中心之外,延伸建设了多个党群服务V站,扩大服务群众覆盖面,得到党员群众的肯定。

龙华区在1个社区配建1个党群服务中心之外,延伸建设了多个党群服务V站。

在章阁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站式便民服务与24小时开放的图书馆率先落地,同样备受居民欢迎。

但是,将V站与24小时开放、一站式服务三者融为一体,却是新的创举。

宝龙新村党群服务V站门楣上方,代表24小时开放的时钟很显眼。

宝龙新村V站是第一个试水24小时开放的V站。在宝龙新村小区的一次走访中,V站负责人、大浪街道浪口社区第一书记廖红远看到,为了递交幼儿园入园的计生材料,家长们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排起了长龙。

“家长们都是请假来交材料的,我当时就想,我们的V站能不能有这种代办的服务,而且是在家长们下班的时间,他们就不用专门请假了”,廖红远说。

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排起的长龙,成为了24小时V站的触发点。

彼时,“朝九晚六”的党群服务V站已经在龙华街道试点铺开。廖红远琢磨着:能否打破“朝九晚六”的服务模式,“既然是服务党员群众,就必须以他们的时间方便为准,朝九晚六显然不够”。

这个灵光乍现的念头,不料正是V站发展的大势所趋。龙华区委组织部不久就将已经星罗棋布的党群服务V站推入了升级的轨道,将“朝九晚六”的服务时间延长成了“24小时开放”,并就此催生了一种全新的党群服务模式。

2、“吃螃蟹”的宝龙新村V站

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一条长龙里,廖红远看到了V站从服务时间到服务内容整体升级的端倪。龙华区委组织部更从中看到了社区治理、管理和服务走向精准化、精细化的新方向,随后科学统筹布局V站建设,大力推进V站的创新发展。

但是,“24小时开放”的理念固然亮眼,在落地的时候,却衍生出一系列课题:什么服务是党员群众必需的,尤其是必须在下班后才能解决的?夜晚开放期间,是否需要有人值守?群众如何方便进出,所需服务如何开展?安全与监管问题如何破解?

通过人脸识别即可进入24小时V站。

无疑,对这一系列课题的破解,便构成了党群服务V站整体升级的主体框架。

在区委组织部的精心指导和大浪街道党工委领导下,今年9月23日,在宝龙新村篮球场边第299栋居民楼一层,全新建设的党群服务V站正式启用。V站的门楣左右,“24小时”字样分外地抢眼。

3、“一切都以居民群众方便为主”

作为全区第一个24小时V站,宝龙新村V站与众不同:

通过安装高清监控摄像头、自动门、身份证识别器等设备,将服务时间延长至24小时,并实行无人值守,居民刷身份证可自由进出V站,而工作人员在手机APP上可以实时查看到V站情况,并进行人机对话,管理运营可以“一手掌控”。

同时,V站设置了“党建百宝箱”,一方面党员通过刷身份证免费领取党旗、党徽、党章、组织生活记录本等用品,联合党支部和流动党员可以依托阵地,随时随地就近开展组织生活,学习新思想新要求;另一方面为居民提供16项自助服务和包括场地使用证明、小散工程、计生证明等6项民生业务的代办服务。

前者包括衣物缝补、共享雨伞、简易医疗、“青年驿站”申请、招聘和租房信息提供等,特别是“证照通便民自助拍照打印复印一体机”文件打印、资料复印、拍摄证件照均不收取费用。后者,居民只需备齐办理业务的相关证明,刷身份证放入指定箱中,社区党委定人、定时、定点开箱代办,办结后系统将自动通知领取,居民刷身份证可以取走,免去居民奔波之苦。

“不打烊”的V站很方便,图为宝龙新村居民在晚上十点来到V站办理代办事项。

“所有的服务,都是冲着居民的刚需来的,而且一切都是以居民群众方便为主”,廖红远说。如今,投入使用不到两个月,宝龙新村V站已经服务居民5000余人次,暖心贴心服务得到辖区群众纷纷点赞。

4、2.0版党群服务V站来袭!

24小时开放、无人值守、智能监控、一站式服务……宝龙新村V站刷新了外界对党群服务阵地的认知,也探索出了一条新的党群服务路子。

龙华是深圳市人口最密集的城区,辖区城中村多、工业园区多、外来人口多,管理服务压力大。如何将更多的资源、管理和服务下沉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步路”,这是亟需解答的问题。

宝龙新村V站的探索显然极具示范价值和普及意义。在龙华区委组织部的主导下,宝龙的思路被进一步提炼、升华,并在全区开枝散叶。

如今,已有14个24小时党群服务V站在龙华落地。这些“不打烊”的新型V站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圆心”,以群众需求为“半径”和导向,面积多在50平方米左右,选址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覆盖不足的城中村、工业园区等人口密集的地方。

而且,V站统一采取标准化建设,设计具有高辨识度的24小时LOGO,内设功能及服务也有统一标准,服务团队和管理规范统一上墙,提升了党群服务阵地的权威性,增强了党员群众的信任度。

在中港星工业园,24小时V站成了园区的招牌。园区物业管理处负责人陈新帆有事没事总喜欢到V站去看看。他对V站配备的各种便民设施,尤其是自助拍照、打印、复印一体机赞不绝口,“这是我们一直期望的服务,非常方便园区的青工,我们园区的竞争力都因此大大提升”。

5、“我们有了做主人的感觉”

重装上阵的24小时党群服务V站,被赋予更加丰富的内涵。

龙华区委组组织部负责人这么解释:V站的内涵重在4V:取Values(价值观)为目标,传播正确的价值理念,引导、推动党员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取VIP(重要的人)为宗旨,以人民为中心,将人民当做最重要的人来服务;取Volunteer(志愿,自愿)为理念,形成“党员志愿引领、群众自愿参与”的新常态;取Voice(声音,心声)为作用,传递党的声音,倾听民众心声。

其中,激活居民深度参与社区治理,被作为V站使命的重中之重。

作为24小时V站的先行者,宝龙新村V站再次喝下“头啖汤”。V站建立了社区治理积分管理制度,设置了10大类67项积分清单,居民参与志愿服务、上报安全隐患、参与社区各类整治行动可获得积分,积分可兑换食用油、大米等礼品,以此发动引领居民到V站来当志愿者,共同为群众服务,为社区治理出力。

“我们对公共安全、管理、服务进行分类,居民扫码就可以加入志愿者群,每服务一小时可积分15分,一天就有120分,可以兑换洗衣液等,1300分就可以兑换小冰箱、微波炉、阅读器等”,V站党务工作者坦言,目前V站固定的志愿者已有84人,他们的参与让社区治理的精准度大大提升。

不仅如此,V站接到居民诉求,社区党委会指定党员、工作人员牵头负责,组织居民志愿者共同开展整治,及时在V站“民意墙”对整改情况进行公告。“桩桩有落实,件件有回音”,形成了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良性互动。

在宝龙新村,V站就在居民楼脚下,V站的每一步前行,也都在居民的眼皮底下。

“我们见证了V站的每一个服务、每一次活动。我们既是服务的享受者,也是服务的参与者”,志愿者夏骏勇老师住在280栋,就在V站的斜对面。他坦言,“在宝龙这儿住了20多年,现在最大的感受就是党组织和我们在一起了,我们有了做主人的感觉”。

据了解,截至今年11月,龙华区共建有193个党群服务阵地,包括社区、产业园区、商务楼宇、商圈市场和大型企业、大型社会组织等党群服务中心,以及一批城中村、老旧小区党群服务V站,搭建了“1+N+V”党群服务阵地体系,群众1公里之内能找到1个党群服务阵地,基本实现10分钟党群服务圈。接下来,龙华区将继续深化24小时党群服务V站的服务,把好事实事办到人民群众的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