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制造业是立国之本?为什么工业化强的国家是强国?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1-01-13
因为一个国家的制造业如果不发达,就需要依赖于进口,这相当于被别人遏制住了喉咙,而那些工业化不强的国家也没办法成为强国,因为工业化不强就没办法制造先进的武器。
第2个回答  2021-01-14
因为制造业发达了,就能促进整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所以它才是立国之本,只有工业化强的国家才有增强自己国防实力的能力。
第3个回答  2021-01-17
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制造业覆盖了生活很大的一方面,如果工业化强,那么经济会发展得很快。
第4个回答  2021-01-11
 人类大部分的财富,都是由制造业以及其衍生出来的产业带来的。没有制造业,人类就只能回到原始社会,或者狩猎、采集的生活。正是因为有了制造业(最初是简单的手工业),人类才从农业逐渐解放出来,还腾出更多的劳动力生产其他的财富。
  以上是宏观的方面。往小了说,一个人一睁眼吃穿住行吃喝拉撒,样样都是离不开制造业的。就拿吃来说,除了农业提供原材料之外,还需要制造业的加工。比如一瓶牛奶从奶牛身上到你的餐桌上,需要不少的制造业产业参与。除非你家有一头奶牛自己挤奶,然后直接喝,是离不开制造业的。
  当今世界的发达国家中,绝大部分是通过发展制造业的途径成为富裕国家的。就连新加坡这样的城市国家,那也是靠制造业起步的。上世纪60年代新加坡刚成立的时候,电子、纺织、橡胶、玩具、石化等产业是相当不错的。后来由于产业升级的原因,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部分都消失了,然后再次发展旅游、文化、航运、金融等产业。
  中东的沙特、科威特等产油国虽然很富有,但依旧没有成为发达国家。音是什么?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完善和强大的制造业体系。除了石油开采,他们已经没有像样的产业。开采出来的石油甚至连化工的能力也没有,只能出口原油。
  当今世界强国无一不是通过制造业发展起来的。、日本、德国、中国就不用多说了,制造业体系健全,规模庞大。就拿我们中国来说,虽然我国的制造业技术水平在全球还没有达到一流的水准,但是制造业规模已经排名全球第一,绝大部分的工业产品都能生产。改革开放保暖40年的时间,我国的人均GDP由200美元上升到1万美元,最主要原因就是制造业的成功。如果没有快速扩大的制造业,中国的就业和吃饭都解决不了,何谈成为世界强国。
  发展制造业实际上就是一个工业化的过程。制造业发展不起来就完成不了,工业化完成不了工业化就成为不了发达国家。至少对大国来说就是如此,成为一个发达国家必然的路,就是发展制造业,走工业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当前,智能制造已成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和参与国际竞争的先导力量,加快发展智能制造是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推动中国制造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根本,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 从根本上决定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无论是大国还是小国,没有制造业就谈不上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工业革命以后,中国迅速从一个发达的农业文明国家滑落,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错过了工业革命带来的发展机遇。这些年,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逐渐发展成为制造业大国。
  2010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今天,我们拥有世界上最完整的工业部门, 这是一个巨大成就。但也要看到, 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面临新一轮技术革命,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中国制造业由大变强显得更加紧迫,任务也十分艰巨。实现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关乎国运,关乎能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其中,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是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只有实现了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才能支撑整体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
  第一,要牢固树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思想认识。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人的思想认识,决定他的行为。高质量发展怎么实现?从宏观层面上说,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指导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首先是创新发展, 没有创新就谈不上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协调的发展;特别要强调高质量发展还是绿色的发展,过去,我们在快速发展过程中,粗放的发展方式在资源环境方面付出了很高的代价。所以,这几年“三大攻坚战”,其中一个就是污染防治的攻坚战,这实际上就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
  当然,高质量发展还是开放的发展。处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中国要利用全人类进步的文明成果来促进发展,同时要和世界形成一个分工合作、互利共赢的关系。我们是制造业大国,我们要吸收全人类的先进文明。重要的是,要牢固树立国际分工的观念。比如中美贸易战爆发以后,很多人就说我们不能依赖别人,我们是个大国,什么都要做。其实这是不现实的。中国要争取在全球分工中占据有利地位, 在全球生产价值链上不断提升位置,越是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逆全球化思潮抬头的时候,越要清醒地看到经济全球化历史的潮流是不可逆的,越要看到建立开放型世界经济的重要意义。中国自身实现高质量发展也要始终坚持开放发展, 坚持国际合作、互利共赢。
  高质量发展最重要的是共享发展。发展成果要让每个国民更加公平地分享。
  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要注意五大新发展理念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这是把高质量发展落到实处最需要强调的。
  从微观层面上来说,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工匠精神。每一个从业者都要发扬这一精神,要发挥专业主义精神,在推进制造业发展的过程中精益求精、做到最好。新发展理念加上工匠精神,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思想认识才能牢固地树立起来,进而才能转变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行动。
  第二,要制定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
  过去几十年,我们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的人间奇迹,40年平均增长速度接近10%,迅速成为世界第一大制造业大国、第二大经济体。之所以有这么快的发展,是因为我们从中国实际出发,吸收其他国家的发展经验,形成了一套高速增长的发展模式。现在,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面对高质量发展,要有一套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来引领。大家讲新旧动能转换,山东省是唯一的新旧动能转换试验区。什么是新动能?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
  新业态,这毫无疑问是对的。我们要抓住历史机遇发展新经济,用技术革命的成果创造新的热点,引领新的发展。同时,要用好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信息技术在传统制造领域的深度应用,不仅带来新的消费模式,也带来制造业生产方式的巨大变革。
  第三,要建立一套适应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
  要从高速增长、粗放式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一定要有全新的体制机制保障。比如,要建立起更加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制。过去, 很多同志说要偷学别人的技术使自己发展得更快。其实很多国家在发展的不同阶段,都经历过不同的体制机制、不同的战略。
  第四,要不断完善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要素条件。
  推进高质量发展,要不断完善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要素条件。传统的生产要素,如劳动、土地、资本依然要发挥好作用,提高效率;随着经济的发展,生产要素实际上在不断丰富,技术变得越来越重要了,数据在信息化时代变成了一个新的生产要素,要更加重视发挥技术、人才、数据等新的生产要素的作用。
  技术要进步,关键靠创新。所以,就需要有一套鼓励创新的体制机制。与发达经济体相比,我国制造业的技术水平与先进水平还有差距,有的领域差距还相当大。目前我国每年研发投入已经居世界第二,拥有数量最多的研发人才队伍。要尽快实现技术超越,关键是建立和完善研发创新体制机制,充分调动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动力, 充分激发研发人员的积极性,更好地保护知识产权。
  中国人口的数量特别是劳动力数量已经过了峰值,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也越来越严峻,在高质量发展阶段最重要的是提升劳动力的素质,这要靠什么?要靠教育,靠培训,靠干中学,靠在生产生活整个社会环境里形成一套鼓励提升人力资本的文化氛围,形成一种终身学习的环境和条件。例如,以色列虽然国家不大,人口也不多,但是创新能力极强,靠的就是人力资源。所以,我们应该去学习借鉴好的经验。作为一个制造业强国,除了需要大量的创新人才、研发人才、管理人才,还需要高水平的工匠、技术工人。要大力发展技术培训,适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数据是信息化时代一个新的生产要素,要给予充分的重视。中国数据资源丰富,相关产业的发展有优势,但是如何用好数据资源、保护好消费者的隐私,还需要进一步探讨。高质量发展时期,要高度重视数据资源,同时要尽快完善制度,既能够用好数据资源,又能够保护好国家和个人的信息安全,让数据能够成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新的生产要素。
  总之,中国要实现高质量发展, 不是简单地喊口号就能实现的,需要在观念、战略、体制机制和生产要素支撑等多方面一起发力,才能推动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