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卑斯式攀登的历史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1

1983年美国远征队携带抛绳火箭经由西藏的东坡并克服了一道1070公尺的岩壁而登上圣母峰顶。若是没有这些装备或工具的话光靠自己的力量是无法爬上山顶的。但是;这样的成就对于山峰而言是否公平?对于其它的登山者是否公平?
阿尔卑斯式的攀登路线上并不会事先架设好绳索,也不会有人把你拖上山,攀登者必须凭着自己的经验与技术来克服所面临的困难地形。这对于山而言是最公平的方式!
原本世人认为阿尔卑斯式攀登通常只适用于路程较短或交通方便的山区,就像阿尔卑斯山区,因为交通便利所以登山者就不必准备过多的装备,也使得队伍的行进速度会变快。同时交通便利也缩短了登山的路程,登山者能够快速的上山;然后快速的下撤。
当世人将眼光焦点注目在喜玛拉雅山区的同时,远征形攀登成为主流,而阿尔卑斯攀登逐渐被人遗忘。人们认为阿尔卑斯式攀登并不适合像喜玛拉雅山区这样庞大而偏远的山区。直到1980年意大利登山家雷恩霍.梅斯纳首次以阿尔卑斯式攀登并且不带氧气登上了圣母峰顶后,人们才重新重视这种轻便、快速,不需要庞大后勤支持的登山方式。
虽然,在喜马拉雅山区也是可以使用阿尔卑斯式的攀登来登顶,也有许多人宣称是用阿尔卑斯攀登来征服喜马拉雅山区的高峰。但是;相对而言难度就会高出许多,成功的队伍也自然比较少。因为;喜马拉雅山除了高海拔需要高度适应之外,多变的天候也是影响是否能成功登顶的一项主要因素,通常稳定的天气周期不超过3~4天,但是路程却可能要花上6~8天(甚至更多)才能走完,非常容易在行程还没走完时就会因天候因素被迫折返,所以;想要用阿尔卑斯攀登方式一次就成功登顶的机会实在很低。
对于现代的登山家而言;登山的艺术就是应该选择一种正确方式来爬山,阿尔卑斯式的攀登虽然好,但有时登山者也应该有些弹性,不可死板。
请记着!并非人人都有能力以阿尔卑斯式攀登来爬山!阿尔卑斯登山家是:聪明的、能干的、经验丰富而且是训练有素并且积极投入的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