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的女儿》上热搜:童话有毒,为什么我们还要给孩子读?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1
你读过《海的女儿》吗?

美人鱼为了寻找一见钟情的人类王子,放弃了自己的声音,忍受着直立行走如刀割的痛苦,最后因不愿意伤害王子,化成了泡沫。

这个安徒生童话最近引发了争议。

起因是一位妈妈称自己从来没给女儿讲过《海的女儿》这种“经典童话”,女儿正在听这类故事的音频,她也会赶紧上去把开关按了!

她告诉女儿, 没有人值得你付出自己的生命,认为这个故事不讲逻辑。

不知何时起,一些经典童话被解读为暗黑故事。关于童话故事适不适合给孩子读的争论也不绝于耳。

《灰姑娘》里,灰姑娘的人生其实就是等着一个高富帅来拯救她。

《大克劳斯和小克劳斯》里,两个克劳斯使用小聪明到处骗钱杀人,最后大克劳斯还送命了,人性险恶。

《小红帽》里,小红帽和她的祖母被狼吃掉了,是一位伐木工人将狼开膛破肚才救下的,简直就是暴力的故事。

童话有毒,为什么我们还要给孩子读?

雪化了是什么?

你:雪化了是水。

孩子:雪化了以后是美丽的春天。

你心中装着什么,你眼中看到的就是什么。

《时间简史》写道,“我们生存在一个奇妙无比的宇宙中,只有凭借非凡的想象力才能鉴赏其年龄、尺度、狂暴、甚至美丽。”

孩子对世界的认知有限,童话提供了一个奇思妙想的空间。孩子喜欢听童话故事,也正因为童话里充满了神奇和变化莫测的体验,可以满足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爱丽丝漫游仙境》里,从爱丽丝掉进兔子洞那一刻起,一场奇幻的冒险也就展开了。她遇到了随时现身的柴郡猫、吸烟斗的毛毛虫,还有一群扑克牌士兵,千奇百怪的角色满足了孩子探索世界的好奇心。

在孩子的心智成长中,童话的作用在于,它用孩子的语言创造了一个能够带来恣意探索的王国。一草一木、花鸟鱼虫都有生命,跌宕起伏的情节满足了孩子内心的幻想,也让他们获得了成长的勇气。

《夏洛的网》中得知小猪威尔伯将在圣诞节被做成做成熏肉火腿,小蜘蛛夏洛说,我救你。夏洛在猪栏上织出了被人类视为奇迹的网上文字,让威尔伯逃过了一劫,却也让自己的生命走到了尽头。

看似简单的情节,隐藏了友情、亲情、善良和智慧。童话带着极幻而真的魔力,给了孩子一颗柔软的心,让孩子眼里闪烁着世界奇妙的好奇感,心里激荡着世界未知的探索感。

童话有善与美,也会有恶与丑。

好的文学总少不了黑暗元素,打斗、伤害、死亡、中毒、被遗弃等,童话也不例外。

童话故事最大的力量就是让孩子看见人类的各种可能性。美国心理学家谢尔登·卡什丹说:童话故事最初的吸引力可能在于取悦孩子,但它的的魅力持久不衰,是因为它能帮助处理孩子成长过程中必须面对的内心冲突。

这些黑暗面正是孩子得以观察自己和成长的养料。在童话里,孩子通过一波三折的故事来建构自己对世界的理解。比如方法总比困难多,比如邪恶终将得到惩罚,善良和美好获得褒奖。

有的父母担心这些黑暗元素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不良影响。这也是争议最多的地方。

我想说,童话本美好,较真你就输了。

《海的女儿》你看到了没有人值得你付出生命,孩子看到的是爱的勇气。

《小红帽》你看到了吃人和剖腹,孩子看到的是他人有难施以援手。

《丑小鸭》你看到丑小鸭变白天鹅,不是因为他有多努力,而是它父母本身就是天鹅。孩子看的是丑小鸭历经磨难之后长成了白天鹅。

很多童话,我们稍加一想就能指出不合逻辑之处,但孩子却对此百听不厌。不是童话变黑暗了,而是你的心变世俗了。

所以,当我们和孩子读童话时,不妨先让自己当一回孩子。

演员黄磊带着女儿多多和多妹去看了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的动画电影《龙猫》。临睡前,黄磊看到多妹趴在窗前,就逗她说外面有一只龙猫,突然有车灯划过,黄磊故作惊讶说是龙猫车,多妹却冷静地看了爸爸一眼说,那个是快递。

看,5岁的孩子已经不相信爸爸编织的童话梦了。

别担心童话的黑暗元素会影响了孩子的童年。等他们长大,自会识破这个谎言,会明白世间有丑恶的一面,但更多的是美好。

毕淑敏写她读《海的女儿》。八岁时,她伤感于美人鱼变成水泡;十八岁时,认为是爱情的童话;二十八岁时,读出妈妈对孩子的爱;三十八岁时,热衷探讨写作技巧;四十八岁时,读出“是一篇写灵魂的故事”。

童话虽然是写给孩子的,但角度不同,也会有不一样的认识。

经典童话拥有旺盛的生命力,是有它的道理。不是不给孩子读,而在于怎么给孩子读。

在阅读中,以正向思维引导孩子,清除消极的思绪。认真对待孩子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这是孩子独立思考的开始。

读童话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和孩子进行互动,提些孩子可能感兴趣的问题,让孩子猜测一下故事走向,激发孩子的想象力。

读完童话后可以和孩子进行一个简单的交流,但不必用故事来讲道理,也不必将故事变成道理。童话就是童话。

我们常低估了孩子的欣赏水平,但好的故事会吸引孩子从中汲取养分。刻意地讲道理反倒限制了孩子自身的理解力。

爱因斯坦说,如果想让你的孩子聪明,就给他读童话;如果想让你的孩子有智慧,就给她读更多的童话。

感受童话里的真善美,才能辨识现实里的假恶丑。

告诉孩子——

童话虽美好,可它终究不是现实。现实很残酷,别忘了保持那颗纯真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