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点亮小灯泡》同课异构 评课稿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6
        2022年5月16日上午,深土中心学校迎来一场同课异构《点亮小灯泡》。

        第一节由深土中心学校李贤明教导进行授课。

        第一环节:聚焦部分。李老师由生活中非常熟悉的点亮手电筒导入,快速聚焦:小灯泡是怎样亮起来的?体现了科学来源于我们熟悉的日常生活,本环节的导入可以说很好的帮学生建构了本单元的整个框架,如《简易电路》《电路出故障了》《里面是怎样连接的》《导体和绝缘体》《电路中的开关》《模拟安装照明电路》,也为《电路出故障了》《电路中的开关》等课做了铺垫,可谓“别有用心”。

        第二环节:探索部分。分为两个活动。活动一:认识小灯泡、电池和导线的结构。其中重点是认识小灯泡的结构,李老师让学生自己带着三个问题进行阅读教材,做到了让学生独立学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活动二:实验操作点亮小灯泡。这是本节课的高潮部分,李老师通过让学生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点亮小灯泡的多种方法,并及时记录。学生们主动参与,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获取科学知识,这是学生学习很重要的一种方式。实验前也通过操作提醒告诉学生的注意事项,这也体现了当今时代非常重视的生命教育的理念。

        第三环节:研讨部分。学生们的困惑在本环节得到了解决。李老师很好的利用信息技术的特点,采用希沃白板让学生展示能点亮小灯泡的方法,并总结出“闭合电路”的概念。最终又通过活动手册中的练习,对学生进行了及时巩固。

        总之,李老师整堂课,教学思路清晰,善于引导学生思考,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不足之处,在于板书设置如果能够精美一些,那就更好了。

        第二节课由漳浦县实验小学的蔡宏莉老师进行执教。

        导入部分:蔡老师头带发箍“智慧之光”并点亮,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吸引到老师头上的两个小灯泡上,老师也快速揭题:如何点亮小灯泡。这样的导入能够很好激发学生探索电路的兴趣,可谓“别出心裁”。

        接着蔡老师通过自制“材料结构说明书”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电池、导线和小灯泡的结构,再通过考一考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最后又让学生推测:电流是如何经过灯丝的?引发学生深入思考。这部分的设置能够很好体现学生的自学能力,也体现了蔡老师的用心。

        实验部分:蔡老师通过贴图的方式让学生记录点亮小灯泡和不能点亮小灯泡的方法,能够很好的帮助学生节约记录实验现象的时间,为后面研讨部分留出更多的时间。

        研讨部分:重点研讨了能点亮小灯泡的共同特点,并让学生用箭头的方式画出电流的流动路径,从而帮助学生建构“闭合回路”的科学概念。由于手机和电脑的连接问题,没能将学生在黑板上的展示部分投屏到电脑上,以致于电流的流动路径不能通过画图的形式很直观的呈现出来。最终只能通过让学生直接看着黑板说出电流的流动路径,效果就变得没那么好。

        争当小电工环节:通过让学生分析亮和不能亮的原因,再次巩固了“闭合回路”的科学概念,同时帮学生建立了“短路”和“断路”的区别。

      最后,游戏“心灵感应”环节,又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了灯泡上,再次帮学生巩固了点亮小灯泡必须要有电流经过并形成闭合回路。

      拓展部分:视频播放《一度电的作用》可以说是本节课的升华。通过观看,学生不仅学到了一度电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还学到了产生一度电会对大自然产生哪些危害,所以学生们都形成了一致认识:必须节约用电,并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人走灯灭等。

        新时代要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中要将德育放在首位,教师不能仅仅只是教书,还要育人,这才是教师真正的本职工作——教书育人。

        综上所述,通过本次的同课异构,同样的课题,两位老师上出了不同的风格。老师们通过研究对比,更能引发教师的智慧碰撞,从中取长补短,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大家正在搜